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究竟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究竟是什麼樣的?

說起紀曉嵐,相信大多數的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張國立老師扮演的「鐵齒銅牙紀曉嵐」。他與張國立的乾隆,王剛的和珅三個人為我們聯合奉獻了一台非常經典的電視劇。

由於那劇實在太過於經典,甚至也讓很多人誤以為這就是當時真實的情況。但實際上翻翻書,就會發現,電視劇里有些事情是真的,有些事情是編的。

首先我們來說說這三個人的關係。在電視劇里的三個人貌似整體混在一起,一起工作,一起吃飯,一起插科打諢,一起遊山玩水,簡直就是一個中年偶像天團真人秀。

但實際上這種情況並不常見,要說和珅和乾隆整天混在一起還有可能。但紀曉嵐要想見到乾隆就不那麼容易了。而各種民間傳說中屢次乾隆面前「智斗」和珅的橋段,更是無稽之談,大家當聽相聲聽個樂子就行了。

因為與和珅一出生就是正八經的滿人不一樣,紀曉嵐是個漢人。在那個年代,漢人要當官可比滿人難多了。

滿人生來享受少數民族加分政策,但凡有點才華的都能當個小官。要是稍微再努力點,混了三四品也是問題不大的。

比如和珅,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全名鈕祜祿·和珅。多數一句,乾隆的母親也是姓鈕祜祿的。人家20多就當官了,25歲就成了御前侍衛,整天有機會皇帝面前轉悠。

而紀曉嵐25歲的時候,還是一個一文不名的窮秀才,在努力複習的考試呢。

不過還好功夫不負有心人,雖然紀曉嵐是個河北考生(紀曉嵐是今天河北滄州人),憑藉努力和才華,在他30歲的時候,參加科舉考了了22名。之後進入翰林院,算是偶爾能見一見皇帝。

題外話:今天的河北在清朝的時候,是一個叫直隸的省份,直隸,顧名思義,就是直接隸屬中央的地方。這個省的首府也不在石家莊,而在今天的保定。

在晚清的時候,中國最顯赫的官就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能同時兼任這兩個職位的官就算是漢人里做官做到頭了,完成這一壯舉的例如有李鴻章,還有袁世凱

在今天的保定,當年這兩人翻修過的「直隸總督府」被保存了下來,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看,保存得還是相當完好,踏足其中,也可以神交古人。

繼續說紀曉嵐。和珅在當了皇帝保安小隊長5年後,紀曉嵐才剛剛進入中央。

但是卻也沒得到什麼重要的官職,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歷任官職:

英武殿纂修,功臣館總纂,國史館總纂,方略館總纂。

具體說來,就是各種的纂,這個官是做什麼的呢,是負責寫書的。紀曉嵐的工作是為國家編寫史書。

大家不難想像,就這樣的地位,怎麼可能和當時已經以火箭速度升到了一品官的和珅插科打諢、談笑風生呢?

不過大家也不要失望,雖然三個人的關係是假的,但是紀大人的詼諧幽默那倒是真的,有清朝的各種人寫的文章為證,在各種筆記文章中,當時的很多人都表達了相同的觀點,我們不難想像,當時的紀大人的詼諧是已經是小有名氣了。

但是好景不長,很快,紀達人就將踏上一個漫長的公費旅遊的征途,這個旅遊的地方還有點遠--新疆。

事情是這樣的,紀曉嵐有個親家,叫盧見曾,這哥們當時是兩淮鹽政,這官名一聽就知道油水多啊,名副其實的肥缺。肥到什麼程度呢,清朝著名小說家曹雪芹小時候,他小時候家裡人就是當這個官的。大家再想想紅樓夢那些腐朽的生活場景,很多場面都是得曹雪芹親身經歷過的才能寫得出來。

面對這種情況,當那個萬惡的封建社會,大多數官員都會趁機撈上一把,這位盧大人也不例外。但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盧大人卻被告發了,被人直接上摺子捅到了紫禁城。

紀曉嵐一看,這不行,我得和親家說一聲,讓他想辦法把這事情給壓下來。

於是紀曉嵐就給親家寫了一封信,這信在後來被添油加醋得頗具浪漫主義色彩,傳說紀大人在一個很大很空的信封放了點茶葉,放了點鹽。合起來就是「查鹽空」,說的是要有人來查鹽的虧空了。

但是最終事情不僅沒有被壓下來,反而還牽連到了紀曉嵐。最終盧見曾發配塞外放羊,紀曉嵐發配到烏魯木齊種葡萄。

直到今天,烏魯木齊還立著紀念紀曉嵐到此一游的雕像。

但是這一流放還真的讓中國文化有點因禍得福的味道。

盧見曾在塞外邊放羊,邊研究《易經》,最後居然小有所成。

而紀曉嵐則沿途收集素材,寫成了《閱微草堂筆記》,這本書在中國文學史上很有地位,民國的時候,魯迅總結中國小說史,還專門高度讚揚了這本書。

這書寫什麼呢,我翻看了幾眼,大都是民間傳說,例如有一匹白馬,平常挺溫順的,但是只要一看到其他的白馬就必然失控,會瘋狂的跑到其他白馬面前看幾眼,然後又回來了。後來有人說,這是在尋找它的母親啊,真是一匹孝順的白馬。

這書挺厚,還有些神怪傳說,都是諸如此類民間故事。而且各種故事在紀曉嵐的筆中寫的頗為搞笑。

紀曉嵐邊寫書邊走路,來到了新疆後就安頓了下來,這一住就是3年。

直到3年後,乾隆想編撰一本書,以顯示自己在文化方面的成就,說白了就是想裝一裝,讓自己能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那麼編撰這書的事情讓誰來負責呢?

經過大臣劉統勛的提醒,想起來還有個之前擅長寫書、撰書的紀曉嵐還在新疆吃葡萄呢。

乾隆大手一揮,說,葡萄吃夠了吧,回來吧,中央研究決定了,編書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就這樣,紀曉嵐回到了北京。

題外話:紀曉嵐愛不愛葡萄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知道他很愛吃肉,歷史上記載他「以肉當飯」。

感慨一聲,還好紀大人的才華撐得起他的食量。要不然作為一個普通人,在那個年代,頓頓吃肉,和今天頓頓魚翅燕窩也差不多,估計會被罵他敗家的人罵死。

鑒於這樣的飲食習慣,紀大人又沒有甲亢,我們不難推斷,紀大人應該長得不像張國立那樣,而應該是一個胖子。。。

紀曉嵐回到北京後,開始了繁重的編書工作,這本書共有3500多冊,8億字,最終整整裝了滿滿一屋子。

經過了十三年的編纂,最終這書寫成了,涵蓋了當時能找到的種種有價值的書籍。但可惜的在收集民間書籍的過程中,凡是涉及到對滿清統治不利的,都被統統銷毀了,其中很多是在當時就非常珍貴的孤本。

有的直到民國時期,才在日本找到。

這書在後世被稱為中國文化史上一大浩劫。

所以比起《閱微草堂筆記》來說,這書可以說是毀譽參半,甚至是毀還多一點。

題外話:有一次和一個群朋友吃飯,有一個哥們可能想在女生面前吹噓自己很有文化,說自己看過很多的書。我當時正專心致志的對付一塊豬肘子,就順口問了他一句,你看過紀曉嵐寫的《四庫全書》嗎?

那哥們愣了一下,說「我早看完了,那本書就在我宿舍,我從舊書店買的,你要感興趣我借給你。」

這下輪到我愣了一下,抬頭望了他一眼,說「哦,好呀」。然後繼續吃肉。

書寫完了,紀曉嵐從此一路官運亨通,最後做到了禮部尚書,相當於與教育部長+宣傳部長+外交部長。

總算有些電視劇里三個人整天混一起的可能性了。

但很快他將迎來了一次沉痛的打擊。很沉痛的打擊。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紀曉嵐認識一個官員,覺得他挺有學問的,就向乾隆舉薦他。但是不知道乾隆那天是心情不好,還是對那個官員有意見,或者別的原因。總之乾隆看了紀曉嵐的摺子後勃然大怒。回復道:「我看你文學方面有才華,才讓你領導編書,不過就是像樣唱戲的戲子一樣養著你,你為什麼妄談國家大事!」

「朕以汝文學尚優,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天嘏《滿清外史》

這是個無以復加的侮辱。對於知識分子來說,沒有比名節和榮譽更重要的事情了。而現在居然被用來了「倡優」比較,紀曉嵐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

但是紀大人即沒有尋死,也沒有覓活,只是從此專心做官,心態還愈發豁達,只是說話更謹慎,不太愛參加各種聚會了。

哎,在生活在中,當面對的是無可奈克又無力改變的事情的時候,我們不妨做一個有幽默感的人,有幽默感的人不容易鑽牛角尖,活的長。

比如這位紀曉嵐,就活了82年,眼看乾隆退位,乾隆駕崩,和珅被抄家,和珅被賜死。

坐看雲捲雲舒,繼續樂呵的吃肉。

最後病逝的時候,嘉慶評價他,「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給了文達的謚號。

清朝是一個知識分子壓抑而苦悶的朝代,但唯獨這位紀大人,活出了風格,活出了水平。直到今天,還以一個詼諧的形象活在我們的心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和珅貪財算什麼,他最厲害的就是偷了乾隆的女人,給乾隆戴了綠帽
現在認識世界非常方便,那古代的人又是用怎樣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呢
別再吹捧什麼康乾盛世,看看當時美國正在發生什麼
全村人為一女子守墓500年,乾隆曾想挖,見到八個字馬上放棄!
乾隆世孫,身穿皇帝龍袍祭祖,遊客全部都看傻了眼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