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英帝國的早期故事

大英帝國的早期故事

英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岸外的大西洋中,由不列顛群島組成,孤懸於歐洲大陸之外,但正是這樣一個孤懸之地,進行了工業革命,開啟了近代文明的曙光,並因其在近代殖民地遍布世界而號稱「日不落帝國」 ,雖然後來隨著美國的崛起,英國1 1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但至今它仍然在世界上發揮著舉足輕1的作用,成為世界舞台上的一個重要角色。那麼,早期的英國怎麼樣,是否也像近代那樣輝煌、現代那樣重要,還是讓我們的思緒回到歷史的大河中去吧。英國這個孤懸之島,是被來自歐洲大陸的一次次衝擊,把它納入了整個歐洲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去的。公元前後,愷撒統帥的羅馬軍團揚帆而至,不列顛開始納入西方文明進程。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不列顛島安享了300多年的和平時光。作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小島逐漸融入了大陸的貿易圈,英格蘭文明,正是在羅馬帝國的影響下,逐漸確立起來的。數百年的歲月很快過去,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歐洲大陸的蠻族蜂起侵犯帝國疆土,隨著盎格魯人、撒克遜人、裘特人等日爾曼部落侵入不列顛,羅馬駐軍被迫於5世紀全部撤離不列顛,宣告了羅馬統治在這個島國的終結。從5世紀中葉起,日耳曼人經過一個半世紀的時間才征服不列顛,把當地的居民凱爾特人排擠到了不列顛的北部和西。這些日耳曼人在征服了當地人之後,又把戰爭轉向相互之間的蠶食與兼并,經過長期的混戰,到7世紀初,形成了七個王國:南部有邀克遜人的西薩克斯、南撒克斯和東薩克斯;東北部和中部有盎格魯人的麥西亞、諾森伯里亞和東盎格里眨;東南部還有裘特人的肯特王國。各國相互爭雄長達200年之久,在英國史上稱為「七國時代」。

如同中國的戰國時期一樣,七國時代亦是豪傑輩出的時代,出現了許多有名的君主。首先是肯特王國的埃塞伯特,他首要功績則是在諸王國間普及基督教及振奮國力,到他的女婿愛德溫統治的時候,呈現出一片太平景象,甚至婦女可以抱著她的新生嬰兒走遍全島而不受傷害。至於基督教,也在這個期發展起來,668年的時候,羅馬教廷的特派主教來到不列「當他們登陸的時候,他們來到了遍布霧靄的蠻荒之地,當他們離去時,這裡已經成為上帝眷顧之土。」之後霸權轉多到盎格魯人的麥西亞國王埃塞爾伯德和奧法手中。但從8世床開始,丹麥人(諾曼人的一支)又侵入不列顛。在與丹麥人的鬥爭中,撒克遜人逐漸崛起。 823年,西撒克斯國王愛格伯特擊敗麥西亞,829年又征服了諾森伯里亞,最終三一了七國,這個統一的國家,被命名為英格蘭。但這個新生的英格蘭首先要面對丹麥人的挑戰。儘管這個時期的撒克遜人只是在名義上統一了英格蘭,英格蘭還未實現實質性的聯合,但撒克遜人經受住了這次挑戰,因為一個偉大的人物誕生於這個時,這就是阿爾佛雷德大帝(871 - 899年在位)。

871年1月,丹麥人的軍隊侵入西薩克斯東部,直接威脅到西薩克斯王國。在這生死存亡關頭,西薩克斯人與丹麥人展開了一場殊死決戰,這就是聞名後世的「阿什當會戰」。在這次戰役中,當時身為王弟的阿爾佛雷德和兄長埃塞爾雷德並肩作戰,大·麥軍。同年,埃塞爾雷德病逝,24歲的阿爾弗雷德繼位。勺78年,阿爾弗雷德又在伊盛丹尼戰役中擊敗丹麥人。次年,雙方訂立威德摩爾和約;規定西薩克斯統治英國西南部,丹麥人佔有丹麥區(位於英國東北部,丹麥人9世紀後期所建)。 10世紀初期,阿爾弗雷德的子孫逐漸取得了對丹麥區的控制,成為英國國王。與此同時,另一支諾曼人侵入法國北部,並在此建立了諾曼底公國(911年)。侵入英國的諾曼人丹麥人也毫不示弱,在阿爾弗雷德大帝去世100多年後,丹麥國王卡紐特(1017 - 1035年在位)征服了整個英格蘭(1017年)。在其晚年,他還把瑞典、挪威置自己的統治之下,形成了一個並不鞏固的「帝國」。卡紐特死其兩個孩子也相繼病死,王位空懸,帝國隨即瓦解。在這種情況下,英格蘭貴族推舉流亡在諾曼底的愛德華王子為合法繼承人,王位再次回到了撒克遜王族的手中。

愛德華(1042 - 1066年在位)因長期寄居在諾曼底公國即位後,寵信大批諾曼貴族和教士,給予其大片地產和特權。這就引起了英國本土勢力(以大貴族戈德溫為代表,其女兒還是愛惠華的妻子)與外來的諾曼勢力的矛盾。1051年,愛德華國王迫使戈德溫全家出逃。1052年,戈德溫父子糾集一支軍隊捲土重來,並得釗英國民眾的擁護,愛德華只好恢復戈德溫家族的權位。1066年1月5日,愛德華死而無,次日,大貴族哈羅德被擁戴為王。這引起了諾曼底公爵威廉(1027 - 1087年)的極度不滿。這是怎麼回事?原來,前英王愛德華曾指定過讓其表弟諾曼底公爵威廉作為承人,而哈羅德也曾因威廉救過其命發誓願做威廉的臣屬,待德華死後盡全力扶助威廉即位。如今哈羅德自己卻登上了英國王位,威廉當然非常惱怒。在這種情況下,威廉決定用武力奪取英國王位。為創造有利形勢,威廉派使節遊說羅馬教皇和神聖羅馬帝國帝,向他們控告哈羅德的背信棄義。教皇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都表示支持威廉的行為。為了解除後顧之憂,威廉又與東面的弗蘭德人訂立同盟,接著又征服了西面的布列塔尼和南部的梅因。敞好這一切準備之後,威廉糾集起一支6000多人的精銳部隊,直指英倫。正當威廉的軍隊蠢蠢欲動之時,英國國內又發生了叛亂。原來,英國封建主托斯蒂格因哈羅德奪走了自己的伯爵領地起兵造楓反,並與覬覦英國王位的挪威國王哈拉爾三世結成聯盟,他們曾兵臨英格蘭北部重鎮約克城下,但終為哈羅德所敗。就在哈羅德獲勝不久,威廉率軍於1066年9月28日渡過英吉利海峽,在英格蘭南部佩文西灣登陸,英國東南門戶大開。哈羅德聞訊後急率侍衛隊和民軍約7000人南下,他於10月13日達了黑斯廷斯西北的森拉克高地。威廉的遠征軍這時黑斯廷斯,一場激戰即將開始。

14日9時,諾曼底軍隊分三路向森拉克高地發起進攻。而英軍則以20人為一列的縱隊布成正面寬約320米的方陣,嚴陣以待。儘管威廉的軍隊有弓箭手、騎兵隊,但英軍陣前設有盾牌和樹枝結成的防箭屏障,殺傷甚少。而英軍居高臨下,投射標險、滾落巨石,使威廉軍隊的左翼開始向山下敗退,英軍持戰斧、長矛追殺,導致自身隊形混亂,右翼空虛。威廉乘機率軍攻其右翼,幾乎得手。戰至下午,雙方難分勝負。此時,威廉改變戰術,命左路軍佯退,將英軍引開堅固有利的陣地。威廉乘英軍再次衝擊下山之機,率右路軍猛攻,使英軍損兵折將,實力大;。後來,威廉命令弓箭手高角仰射,密集的箭矢越過屏障飛進英軍陣營。哈羅德中箭身亡,英軍潰散。黑斯廷斯戰役以威廉的徹底勝利而告終。威廉乘勝進軍倫敦,於12月25日在威斯敏斯特加冕為英國王,稱威廉一世,建立諾曼王朝,確立了諾曼底人對英國的統治地位。威廉進軍英國並奪取王位的戰爭,史稱「諾曼征服」。在以後的幾年中,威廉陸續征服了各地的反抗,沒收了大批盎格魯,撒克遜貴族的土地,把它們分給自己的親兵和侍從,逐樹立起強有力的王權。而威廉的勝利不僅把西歐大陸的封建制度移植到英國,而且在經濟、社會、文化、軍事等方面改變了英的面貌,使英國同西歐大陸更緊密地融為一體,加速了英國的才建化進程,從此,英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