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坦克練就「護體神功」:敵導彈10米外直接被引爆

中國坦克練就「護體神功」:敵導彈10米外直接被引爆

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人將自己發明的坦克投入戰場以來,圍繞坦克與反坦克之間的「甲彈之爭」就成為了敵我雙方互相角力的重要領域。隨著裝甲技術的進步,特別是以「喬巴姆」裝甲為代表的複合裝甲的問世,極大地提升了主戰坦克的綜合防護性能,「甲彈之爭」的天平開始向「甲」的一方傾斜,傳統的「正面硬剛」的反坦克方式面臨巨大挑戰,採用聚能破甲戰鬥部的反坦克導彈更是威力大減光芒不在。

攻頂反坦克彈藥已經成為主戰坦克的致命威脅

不過俗話說得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主戰坦克越來越厚重的烏龜殼又催生了另一種「曲線救國」的新型打擊模式——攻頂反坦克彈藥,即依靠自上而下的方式,避開坦克正面裝甲,專門攻擊其薄弱的頂部。美國的FGM-148「標槍」反坦克導彈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採用高拋彈道實施攻頂打擊,可以輕易穿透任何一種現役主戰坦克的頂部裝甲。這種犀利的反坦克利器隨即被世界各國競相效仿,比如我國的紅箭10紅箭12,也是類似「標槍」導彈的攻頂彈藥,在「裝甲與反裝甲日」活動中,觀眾們通過紅箭10紅箭12導引頭的視頻回傳圖像,親身感受導彈從天而降擊中坦克的全過程,這場面如同玩第一人稱對戰遊戲一般,令人大呼過癮拍案叫絕。

被攻頂彈藥「一發入魂」的T72坦克,下場凄慘無比

圍觀的吃瓜群眾們倒是興高采烈,但是置身坦克之中的裝甲兵們可就倒了大霉。面對這種刁鑽狠辣的打擊方式,傳統的煙幕干擾、反應式裝甲等對抗措施皆是力不從心,難道只能這樣乖乖地坐以待斃嗎?非也,我國最新推出的GL5型坦克主動防禦系統,成為了裝甲兵們夢寐以求的大救星。該系統是一種硬殺傷型的主動防禦系統,由智能化探測雷達、多管末端攔截彈發射器等系統組成,可以無死角地布置在坦克或者裝甲車輛外部。主要工作原理是由探測雷達自動探測和識別來襲的反坦克導彈、火箭彈、炮彈,準確計算其方位、角度、距離、速度等運動參數,然後啟動多管發射器發射攔截彈,對射向坦克的敵方武器進行攔截破壞,使其無法對坦克本身造成有效傷害。

GL5型坦克主動防禦系統堪稱裝甲兵的救星

GL5型坦克主動防禦系統採用調頻連續波小型雷達,雷達水平探測範圍90°,俯仰探測角度為20°,100米距離上的探測高度超過30米,攔截彈發射後在10米處爆炸,破片高度可以達到3米左右,不僅可以輕鬆應對採用掠飛彈道或者直射彈道的反坦克武器,還能夠防禦「標槍」這樣的高拋彈道反坦克導彈,甚至對於打擊角度更大的空射攻頂彈(比如反坦克末敏彈等等),也可以通過對現有系統稍加改進(比如增大雷達的探測角度或者在炮塔頂部布置攔截彈)來實現有效的攔截,當然這樣也會增加一定的額外成本,不過能夠有效保護價格昂貴的主戰坦克及其人員,這點花費還是值得的。

總設計師賀炳坤同志介紹該系統可以有效防禦攻頂武器的打擊

GL5型坦克主動防禦系統可以靈活地加裝在各型主戰坦克上,未來還將整合到坦克整體設計當中

當然GL5型坦克主動防禦系統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攔截彈爆炸的破片會對坦克周圍的人員造成傷害,在部隊行軍過程中需要通過手動程序將其關閉,防止對密集的行軍隊列造成大面積殺傷。而裝甲部隊展開戰鬥隊形以後,徒步伴隨作戰的人員也要熟悉攔截系統的打擊範圍,進行合理有效的步坦協同戰術安排,盡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傷,這些因素都需要通過未來的訓練、演習和實戰進行進一步磨合。我國的軍工部門也會在GL5型坦克主動防禦系統的基礎之上,繼續推出更加先進更加實用化的型號,全面提升我國主戰坦克的生存能力。(利刃/晨言無語)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 的精彩文章:

人類工業皇冠上的鑽石:能造火箭都不一定能造它!
中國戰機為何都有減速傘?原來一項關鍵材料造不出來!
中國發動機專家發明一種獨特工作模式 軍工全面爆發
中國最渴望的發動機:只要有了它,就能造出四款航發!
北京航展最大亮點:一款海軍急需的先進發動機首次展出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