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思維:我弱我要打你,我強我更要打你

唐朝思維:我弱我要打你,我強我更要打你

建國以來,我國在不同時期提出了不同的外交方針,初期提出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後面為了打破西方國家的封鎖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求同存異的方針;改革開放之後為了一心一意搞經濟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今天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國家提出和諧共處、合作共贏,建設人類共同體。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定國情和應對之策,這無可厚非,但是我們可以參考下歷史上的做法來反思未來的路。

唐朝建國之初,突厥對唐朝威脅極大,李淵曾數次準備遷都來躲避突厥的威脅。然而李世民繼位之後,毫不猶豫出兵攻打突厥。這一打就開始了唐朝擴張的步伐,強盛時期領土超過1200萬平方公里。

所以啊,雖說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歷史上幾乎不搞侵略擴張,實際上是因為我們擴張的地方都被我們同化了,變成了中國人。

唐朝前期,為了生存和保衛國家,國力雖弱我也要打你;盛唐時期,為了發展,我強我就要打你,以戰養戰;晚唐時期,藩鎮割據嚴重,為了轉移內部矛盾,我更要打你了,不能等外人趁自己虛弱來打自己,以戰止戰。

唐朝人的思維是我們當今的人輕易理解的,但他們卻開創了中華文明史上最燦爛、最光榮、最開放的時代。

唐朝建國時,版圖可比這個小多了。終唐一代,幾乎無年不戰,一直對外擴張。用武力為絲綢之路護航。

唐朝與日本一戰,打得日本全面中化,直至今日,日本依然保留著大量唐朝的習慣。

北魏時期,鮮卑族搞了一個政策,簡單來說就是漢人搞生產,鮮卑人打仗,鮮卑人征伐其他胡人保護中原,讓漢人耕種養活鮮卑人。唐朝繼承並發展了這個政策,徵召大量胡人入伍,胡漢混編,把漢人和胡人的戰爭演變為胡人對胡漢的戰爭。漢人發展生產,軍隊四處征戰,保護江山穩固。

今天的我們都知道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然而在唐朝時期,無時無刻不在對外用兵,我弱打你,我強一樣打你,用實力教訓那些不聽話、有野心的國家和民族,將高句麗、突厥、吐蕃、日本、印度甚至阿拉伯政權都打了個遍,打出了絲綢之路,打到沿途國家稱臣納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這句俗語的來歷,你知道嗎?
唐朝滅亡的原因竟然是天氣?不管你信不信,我不信!
孟新華「漢上泛舟」靈岩寺記
中國使者出使印度卻被抓,向小國借兵7千殺回印度,俘虜印度國王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