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甭管4萬還是4百萬噸當量:核彈頭是否有效誰說了算?

甭管4萬還是4百萬噸當量:核彈頭是否有效誰說了算?

核彈頭是戰略導彈直接毀傷作戰目標的有效載荷,是導彈武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彈頭的威力可從數萬噸到數百萬噸梯恩 梯當量不等,因此裝有核裝置的彈頭乃是戰略導彈威力之所在。但是,核彈頭不是一般的武器,每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不能說我沒事隔兩天就放個核導彈,來看看好使不好使。因此必須有專門的導彈靶場和各種彈頭再入測量和數據回收手段。

一般來說,彈道導彈在發射後,可以通過在彈體上安裝無線電遙測系統來收集發射信息,研判導彈的各部件性能。但是彈道導彈的彈頭在再入段返回大氣層的時候,再用無線電遙測系統就不現實,因為彈頭再入時,速度高、飛行時間短、環境比主動段惡劣得多,還涉及到「黑障」的問題。因此為了弄清彈頭各部分工作狀況、彈頭飛行環境數據、精確度等問題,一般採用磁記錄。

彈道導彈落地衝擊力太大,對記錄設備是一大考驗

但問題又來了,彈頭以幾馬赫甚至十幾馬赫撞擊地面,磁記錄設備早就撞成一堆渣了。因此設計人員要研發各種回收手段。有的是採用硬回收,即專門設計抗巨大衝擊的磁帶保護裝置;有的是採用軟回收,例如磁記錄裝置在彈頭再入到低空某一高度時從彈頭內部彈射出來,依靠降落傘減速來回收。

彈射回收的優勢是磁記錄容量大而且不受環境因素的干擾,因此能夠獲得大量的彈頭測量參數,但缺點是彈射回收不能測量彈射之後的彈頭數據;而硬回收能夠記錄彈頭飛行直到著地的全過程,但數據回收難度大,因此一般將軟硬回收技術綜合起來使用,儘可能還原彈頭飛行的全過程數據。

東風四號導彈

例如中國東風四號導彈彈頭就採用硬回收、彈射回收和中速率無線電遙測三種飛行測量手段,設計難點之一就是硬回收裝置,因為高壓和高過載的衝擊,東風四號彈頭落地時速度增加到每秒2000多米。最後過十年的努力,中國才設計出了多層複合結構的硬回收裝置,並於1980年飛行試驗中首次獲得成功。經測試磁帶保護良好,記錄參數均得以重發。

如果導彈研發進入到了洲際導彈階段,彈頭測量的難度就更大,因為導彈的射程更遠、飛行時間更長、環境條件更苛刻。研製者不但要測量彈頭的數據,還要測量彈頭姿態控制、彈頭突防系統的數據,只有這樣才能會最終評價彈頭性能提供依據。

美軍彈頭進行再入燒蝕測試

因此,測試洲際導彈的核彈頭,對測量手段的要求更高,必須採用各種手段,儘可能保存數據。例如彈體要加裝多頻率公用天線,實時向外輸出數據;面對再入段的黑障,將採用等離子體測量器等方法,解決再入黑障階段的數據記錄。同時彈頭依然保存磁記錄系統,使用空中彈射的方法進行數據回收,而對於彈頭本身,如果在公海上試驗,除了落點測量外則沒有回收的必要,但是在本國要進行彈頭的高彈道試驗,以考察彈頭防熱、姿態控制、突防誘餌等方面的性能

另外,核彈頭本身還要參加核武器的效應試驗,檢驗己方彈頭在敵方核打擊和太空核爆炸中的生存能力

核彈頭測試數據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直接關係核彈頭的實戰性能

因此核彈頭雖然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但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需要龐大的測量數據支撐,才能證明其具備實戰能力。如果沒有這些數據,那麼核彈頭能否有效,能否在導彈飛行數千公里後成功引爆給敵人以巨大殺傷,那麼就會打一個大問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諍聞軍事 的精彩文章:

以假亂真!多型充氣戰機罕見現身沿海機場
圖諫CG:全球僅此一家!史上最怪異航母高清圖
因為美國不再採購瀕臨停產,俄羅斯被迫向我國推銷最強液體發動機
F-15E伊拉克上空作戰時拋灑熱焰彈 疑遭導彈攻擊
422項中國軍民融合成果亮相:這個展覽全都是黑科技!

TAG:諍聞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