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手機奪命案:殺死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父母!

手機奪命案:殺死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父母!



作者|劉娜


來源 | 閑時花開(ID:xsha369)





越來越多的案例表明,無辜的手機正在成為教育無能和溝通無力的替罪羊。小悅想說,手機奪命案中,殺死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挫折教育匱乏導致的生命教育缺席


——小悅



 




1.


這個黃葉紛飛、秋雨不斷的開學季,手機再次以殺手的身份,醒目地出現在官媒和網媒的顯著位置。



9月17日,杭州濱江一小區,一名15歲的初三女孩從19樓墜下,落在三樓陽台上,當場死亡。警方認定為自殺。




事發前,家人發現女孩又在玩手機,提出反對意見,雙方發生爭執,隨後女孩跳樓身亡。


 

9月14日,河北廊坊市,一名13歲女孩很晚還在玩手機。母親一怒之下,將手機給摔了。女孩帶著20多塊錢離家出走,時至今日,仍無音訊。


 


9月2,安徽池州青陽縣,一名16歲的中學生,被沒收手機後和母親發生爭吵,隨後女孩離家出走,跳入附近4米深的河水中,心生悔意,呼喊求救,被及時趕來的消防員救出,僥倖脫險。


 


如果時針再往前撥一點,我們就會發現,手機引發的連鎖悲劇,不勝枚舉。


 


今年5月,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一名初二的男生因成績不理想,被父親沒收了手機。索要無果後,孩子跳樓自殺。兩天後,無法忍受喪子之痛的母親,也跳樓自殺。


 


去年9月,河南正陽縣,一位初二少年因玩手機被父親批評,一怒之下喝了家中的農藥,在醫院搶救一周仍昏迷不醒。這個農民之家,本就因女主人身患腦瘤一貧如洗,兒子的服毒讓這個因病返貧的家,更雪上加霜。


……




一條條觸目驚心的新聞中,作為始作俑者的手機,都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被置放於標題之上,被書寫者和受害者當作替罪羊和假想敵——


 


是手機,將花季凋零的孩子和絕望悲痛的父母陰陽兩隔!是手機,將逃學厭學的情緒和恐慌不安的氣息四處蔓延!是手機,毀了我們的這一代和下一代!


 

人性的弱點之一,是擅於為自己的無能尋找借口,然後自欺欺人地說:「不怨我!」




親子的障礙之一,是為人父母者慣於站在想當然的立場上指責,然後理直氣壯地說:「為你好!」




教育的誤區之一,是很多人總想著去教育別人,恰恰忘記了自我教育。


 


看著這些血淋淋、悲戚戚的手機奪命案,我只想說:

無辜的手機正在成為這個時代教育無能和溝通無力的替罪羊。




關於殺死孩子的罪名,手機不背這個鍋!




首先,手機奪命案中,殺死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孤獨。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電子產品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那些靠電量和程序而活的智能產品。


 


作為成年人,我們自己在關機一天就心神不寧的狀態下,如何要求讓我們的孩子做到對好玩有趣的電子產品熟視無睹?!


 


時代的發展,只會產生出更多更高端更好玩的東西。這是誰都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只能接受,並趨利避害地讓其為我們服務。


 


為人父母,我們需要認清並接受的一個真相是:在鋼筋水泥和人工智慧中長大的孩子,比我們小時候要孤獨得多。


 


他們不缺吃穿,但他們缺少玩伴和陪伴。他們的童年過早地凋零在「減負負更重的教育、望子子非龍的焦慮」中。


 


他們很少有機會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光著腳丫子在清澈見底的小河和炊煙升騰的小巷瘋玩,也很少有機會在父母無聲無爭的散養中一路犯錯一路被寬容地獲得不緊不慢的成長。


 


浮躁的社會、功利的教育和焦灼的父母,讓他們不少人在價值觀的四分五裂和家長老師的輪番指責中,備受煎熬,無人訴說。




他們(悲劇證明,尤其是那些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寧願對著手機屏尋找安慰,也不願和大人多說一句話。



2.


是的,很多時候,不是手機奪走了我們的孩子,是我們拱手把孩子讓給了手機。


 


以我家為例,但凡我發現孩子學習滑坡、煩躁頑劣的階段,都是我陪伴缺失、焦灼不堪的時刻。


 


前段時間,我兒子特別喜歡玩手機,還時常一個人躲在房間里和手機上的語音助手對話:他不管問什麼問題,語音助手都會在第一時間給他答覆。這讓他很滿足,也很上癮。


 


有一天,我強行把手機從他手中奪過來,斥責他玩手機傷眼睛。他哭著反駁:「媽媽,手機比你強多了,你只知道寫稿子,我和你說話你都不理我。我和手機說什麼,它都回答我。」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我的孩子多孤獨,而我又多麼不稱職。


 


我向他道歉,減輕工作的分量,抽出時間陪他玩耍,看他在努力與平和中慢慢成長。


 


這時候,我才明白,在父母有效而高質的陪伴中成長的孩子,根本不會總想玩手機。他會沉浸在暢汗淋漓的遊玩和好奇強烈的探索中,獲得飽滿而有力的自信,取得微末而顯著的進步。






3.


其次,手機奪命案中,殺死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父母自我教育的缺失。




列寧的遺孀、蘇聯教育學家克魯普斯卡婭曾說:

「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這個世界上,唯有父母這個身份,無需考證過關、經年審核,但也唯有父母這個身份,必須終身學習、不容怠懈。


 


現實中,不少家長都慣於將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和無法實現的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也擅於把自己無法消化的憤懣和無處安放的失落,發泄到孩子身上。


 


具體到玩手機,很多家長自己就患有重度手機癌,個別家長甚至為了減少陪伴壓力,在孩子小時候把手機甩給孩子:「一邊玩去」。當有一天,他們想讓孩子遠離手機時,才發現孩子已經深陷電子遊戲無法自拔。


 


如果留心,你會發現,關於手機之爭,很多家庭都上演過這樣的對話:


 


「寶貝,不要玩手機了!趕緊寫作業去!」


 


「爸爸,你天天抱著手機玩遊戲,憑什麼管我!」


 


是的,模仿能力和效仿能力極強的熊孩子,他們不會聽從生硬晦澀的道理,卻相信自己看到或經歷的事實。


 


作為父母,當我們無所事事地身陷刷屏魔怔,不讀書學習,不陪伴家人,不專心做事,甚至在玩手機中頻頻釀下禍端和慘案時,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指責孩子去學習,去進步,去自律?


 


今年1月,一名未滿4歲的男童在泳池不幸溺水身亡。監控錄像顯示,他在水中掙扎3分鐘無人發現。而池邊看管他的母親,一直在埋頭看手機。


 


去年9月,在深圳華升大廈,三名幼童坐在地上玩耍,突然一輛白色轎車開過來,直接從三名孩子身上碾壓過去。事發後,女司機稱她當時在低頭看手機,根本沒有注意到有孩子。


 


前年8月,在鄭州商城路一商場樓下,一位司機媽媽在倒車時玩手機,不慎將自己2歲的兒子當場軋死在車輪下……


 


夠了!


 


這些慘痛的案例,提醒每位父母:

不是手機害了孩子,是我們害了孩子。不是孩子迷上手機,而是我們自己依賴手機,並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深受其害。




4.



最後,我想說的是,手機奪命案中,殺死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挫折教育匱乏導致的生命教育缺席。


 


巴爾扎克有句名言,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於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怯步不前;而對於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


 


物質富裕和隔代養育,正讓中國孩子走在一條過度嬌寵、過分脆弱的教養之路上。


 


長久的溺愛和保護,不僅讓他們無法學會延遲自我的滿足感,感同身受地理解外物和他人,而且造就了他們呼風喚雨、高高在上的虛假召喚力。


 


一旦他們的需求被拒絕,召喚不靈光,他們就因承受不了挫敗,走上自傷或傷人的道路,乃至跌入深淵,丟掉性命。


 


俞敏洪曾說,父母教給孩子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AQ,又稱逆商),比要求他考上大學重要得多。


 


現實中,一些父母只要求孩子考上大學,而極少抽時間告訴他,任何事情在開始之初,就存在兩個結局:成,或敗。




失敗的概率在任何事情中都佔有一席之地。接受這一點,才有機會贏得餘下的成功。


 


他們也極少提醒孩子,我們來到世間首要的任務,並非考上好大學取得好名次謀個好差事,而是保護自己並善待他人。


 


這些父母更少通過錘鍊自己的逆商,帶領孩子培養並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善待生命的視角。




相反,他們只是以過度的保護和短視的養育,為孩子營造出風和日麗的假象,讓孩子稍遇挫折便如臨大敵,稍受委屈便想到輕生。




不經歷挫折的人,不知道終點的風景和收穫的飽滿。不明白人生實苦的人,不曉得肩頭的責任和生命的珍貴。


 


應試教育的高壓導致素質教育的蒼白,挫折教育的匱乏關乎生命教育的缺位。




如此,那些幼小的生命才不得不頻頻以過早凋零的姿態,給為人父母者一地絕望的清醒,給這個社會一記響亮的耳光。


 


是時候,該醒醒了。


 


別再說什麼不讓孩子玩手機他就自殺,別再提什麼手機正毀掉我們的下一代。


 


當大人們不再為自我教育的不及格隱瞞撒謊,孩子們才會在愛與平等的環境中獲得尊嚴和成長,悲劇才會在反思和改善中得到減少和遏制,教育才會在家校攜手中渡人上岸、救人慧命,而這個社會,才會在坐享科技、尊重生命中,變得越來越好。




悅讀「梅花小說造星計劃」開始啦



你寫了許多優秀的小說卻被埋沒,


我們給你平台和機會


你有許多小說思路不知從何下筆,


我們有資深編輯手把手對接


你擔心寫作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


我們豐富的稿酬計劃讓你放心


只要你熱愛網路文學,


敢想,敢做,感謝,我們在這裡等你來!


點藍字,即可查看招募詳情






  • 作者

    劉娜,80後老女孩,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死磕也柔情的傻大妞。代表作《錄取通知書:從此後,父母只剩背影,故鄉只有夏冬》《致開學:學校也是江湖,人生沒有退路》



  • 後台回復「問答」,查看今日「小悅情感答疑」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免費情感問答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中國第一女性情感微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 的精彩文章:

長期堅持早起的人最終會變成這樣
我如此愛你,我怎能放棄……
陳小春:夫妻之間沒有一個吻解決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吻兩次!
董卿:過了三十的女人,你一定要明白這10個道理
月入五萬的姑娘,都在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TAG: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