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亞國家首都為什麼離國境如此近?和「一帶一路」又有什麼關係?

中亞國家首都為什麼離國境如此近?和「一帶一路」又有什麼關係?


以前坐觀君推送有關中亞的文章時,有朋友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從地圖上看,幾個斯坦的首都離國境也太近了吧?大家可以看看圖:






而且看起來,除了土庫曼,其他幾個斯坦的首都相互之間離得也都還蠻近的。(

註:哈薩克在蘇聯解體後的首都是阿拉木圖,後來才因為別的原因遷至阿斯塔納,後文會有涉及。)




這是為什麼?和地形地勢有關?還是?看完今天的內容,希望有助於大家對這個問題有一個了解。






作者:安森垚


摘自:《祖先II》,九州出版社


由華文天下授權





 


1




首先要和大家說的是一個很好玩的事情,前段時間有個哥們問了我個問題,說為啥從洛杉磯到北京的航線,是這樣的呢?(如下圖)




洛杉磯到北京的航線,這飛機明顯是一直往北然後「繞」到了俄羅斯的阿留申然後又經過了中國東北到的北京。為啥不飛越太平洋走個「直線」呢?


 



● 洛杉機到北京的航線




● 北京到洛杉磯的直線最短距離


 


然後朋友們討論了半天,有說風向的,有說洋流的,有說沿著大陸比較好的,後來我表示為啥一個在平流層飛的飛機要考慮這個,然後就給大家看了一個這個圖(上圖)。




其實我們稍微把地球轉一下的話,你就會明顯的發現,那條最短的直線看起來成了圓弧,再加上墨卡托投影給搞出來的展開地圖(兩極拉大低緯度縮小),也就有了大家在地圖中看到的航線的樣子。

 



● 北京到洛杉磯


 


為什麼把這個問題放在這裡呢?我們都知道地球是球體,但是實際上我們很多人在看地圖時,往往都把地球當成了個圓柱,而忽略了越往北其實緯線半徑越小這個問題。而我在這裡要說的是,這個認知往往給我們的歷史觀帶來錯誤的影響。


 



● 黑龍江撫遠到阿拉斯加的距離比黑龍江到喀什的距離短了1000公里。


 



● 芬蘭到中國湛江的距離


 


而又有一次一姑娘說按基因測序,自己有一定的芬蘭原住民血統,她表示芬蘭那麼遠怎麼和她一中國南方人有交集。我說拋開歷史因素,我們先來看一下芬蘭到中國的實際距離(圖芬蘭到中國湛江的距離)。




芬蘭到新疆阿勒泰地區,幾乎和阿勒泰地區到廣東的湛江地區距離相等(3800公里),而這個距離還遠遠不是中國境內跨度最大的距離(約5000公里)。




所以,如果這麼一想,我們心目中,甚至歐洲人心目中都很神秘的芬蘭,其實完全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的遠,但是為啥我們一直感覺歐洲距離我們是那麼的遙不可及呢?主要原因也是這個緯度的問題。



不算任何中途的曲折,以最短距離計算絲綢之路南疆線,到達歐洲最東南的希臘,還需要7825公里。其實就算是不按照絲綢之路來算,單純說南疆到希臘的直線距離,也有大約5000公里,而希臘的經度要比芬蘭更東,也就是說整個中國歷史,一般人不會走完絲綢之路的全程,因為實在是太遠了。


 



● 絲綢之路全程





● 幾個測距


 


也就是說,如果東西方的距離按照南線來算,整個的距離會陡然增加。所以我們現在就可以解釋一下,在古代,為啥北方游牧民動不動就能控制西域然後到歐洲去的這個問題了。




其實看過我文章的人應該都知道,鮮卑、突厥、契丹、蒙古這幾個民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從中國的東北地區起源的(鮮卑源於大興安嶺北、突厥源於貝加爾湖、契丹源於西遼河、蒙古源於大興安嶺西部一帶)。我們看一下地圖就知道,這地方基本就是黑龍江和內蒙古這一片。




所以按理說我們都覺得東北那嘎達和歐洲八竿子打不著,實際上如果按照地理因素,人家到歐洲其實是相當方便的。




亞歐大陸有一個龐大的內陸高原,也就是錯綜複雜的帕米爾山結,這個地方很大程度上阻擋了東西方的交流。但是到了北方,不僅僅緯度半徑不斷減小,而這裡的地形也越來越平整,盛行西風帶控制的這個地方几乎是越往西越濕潤,從蒙古國的杭愛山幾乎可以直線跑到俄羅斯的喀山地區。說這兩個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杭愛山就是我們歷史上說的「都護在燕然」的燕然山,而喀山一帶,就是大名鼎鼎的斯大林格勒。也就是說,這兩個地區的直線距離,僅僅只有3280公里,而就算哈爾濱直線到西安,那也有2000公里。




所以如果以後寫到蒙古歷史,說到成吉思汗一路殺到玉龍傑赤(現在烏茲別克的烏爾根奇),哲別和速不台出去探路結果一路搞到了俄羅斯,這就不奇怪了。從距離上來說,他們滅金朝和滅俄羅斯,相比來說距離並沒有相差很大。游牧民走過阿勒泰,在哈薩克盡情地跑馬,然後就可以很快的到達俄羅斯甚至——波蘭、德意志。現在哈薩克還有大量當時成吉思汗搞過去的克烈部、乃蠻部。




但是對於中國大陸來說,想要到達歐洲,就只能走絲綢之路翻越帕米爾高原,這麼從南線折騰到歐洲,就已經是萬里的路途了。而且中國自古就很難控制游牧民的地盤,因為那地方不適合耕種不說,游牧民其實主體活動地區,是西風帶以北的受到北冰洋濕潤氣流影響的區域,所以我們看地圖也能發現,華北地區其實還和蒙古的大本營隔著一個大沙漠,所以我們古代也總叫這裡「漠北」。這麼一看,人家游牧民西邊打歐洲,南邊攻中國是相當方便的,所以匈人、柔然、突厥、蒙古基本都干過這種事情,反倒漢朝漢武帝就打了個大宛(帕米爾西部費爾干納),就搞得國庫空虛人口銳減,最後給打出來個「輪台罪己詔」。


 



● 蒙古的征服和後來沙俄的征服(綠色的基本是大型山脈高原)


 


到這裡我們也就不難發現,葉卡捷琳娜時期的沙俄,為什麼能帶著自己這群士兵,一路順著北方森林草原,來到了黑龍江,甚至最後都到了現在美國的阿拉斯加了吧。




亞歐大陸的真實情況是,越往北雖然越寒冷,但東西溝通是越方便的,北部平坦寒冷但緯線半徑很小,就是一個天然的跑馬場。我們可以看出,歐洲最南部的地區,其實緯度和北京差不多,所以相對低矮的歐洲,門戶其實是完全開放給北方游牧民族的,這也導致了歐洲中世紀之前的外族入侵要遠比中國嚴重,而另一些民族徘徊在北部這片乾燥寒冷卻平整的戈壁草原,發展出了游牧這種文明形式,也導致了馬和車的流行,在我們並未注意的時候,影響了這個世界。而在大山東南,處在季風區的中國,也以這種獨特而又相對孤立的方式,延續了幾千年的農耕文明。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常識,也是我們把地圖「圓柱化思維」後帶來的一個問題。實際上如果通過這種方式研究地緣和歷史,我們會發現,那些波瀾壯闊的民族遷徙畫卷,又多了一個鑰匙,而在這本書,我也會更多的應用地球給大家進行講解。隨著世界發展到四帝國時代,內亞區域逐漸成為世界的大舞台,而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我們更應該通過一個更為嶄新的視角去觀察這一切,所以下面我們引申出來的問題就是——




從中亞五國首都(或前首都)為什麼離得如此近

來看「一帶一路」地緣。




2





隨著「一帶一路」峰會的召開,我們突然發現對於「一帶一路」中關鍵的區域,我們很多人對這些奇奇怪怪的「斯坦」以及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區域沒有什麼清楚的認識,實際上這些地方遠沒我們想像的神秘以及複雜,相反作為溝通亞歐大陸的關鍵,有著不可多得的魅力。當我們了解之後會發現,世界竟然如此清晰的連接在了一起。


 



● 中亞五國


 


首先要說下,「斯坦(stan)」在伊朗語族裡面是「區域」的意思,這個詞和英語中的「stand(站立)」同源。


 



● 中亞地形圖


 


我們先來看一個我標註的地圖(圖中亞五國)。




從圖中可以看到,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比什凱克和哈薩克前首都也是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圖都在國家邊境,烏茲別克首都塔什乾和塔吉克首都杜尚別也是一樣,而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同樣在伊朗和土庫曼的邊境。




其實不僅僅是首都,就連他們的大城市比如托克瑪克、撒馬爾罕等,也基本都在這幾個地方。

我們來看一下中亞的地形圖。




中亞這地方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氣候是極其乾旱的,基本上都是大片的戈壁荒漠。天山山脈、喀喇崑崙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中央山結」,也就是被塔吉克人稱為「世界屋脊」的帕米爾高原,這個地方是名副其實的亞洲中心,高大、乾旱、苦寒。




但是天無絕人之路,天山山脈綿延高大,兩邊都是盆地,豐富的冰川水源融化雪水形成一條條河流,滋潤出綠洲,形成了天山周邊的農業和牧業環境。可以說新疆包括中亞地區要是沒有天山山脈,那環境就真是極其惡劣了。天山山脈所滋潤出的最美好的地方之一,就是所謂的

「七河地區」


 



● 七河地區


 


這個地方大部分都是起源於天山的河流所滋潤的天山谷地,大多數河流都向西北流到了巴爾喀什湖。古時候一般把伊犁河、卡拉塔爾河、阿克蘇河、列普瑟河、阿亞古茲河和巴斯坎河、薩爾坎德河流過的區域稱為「七河地區」。




七河流域北邊的伊犁河再往東就是新疆伊犁了,而楚河現在也是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的界河,所以楚河兩岸都是兩國的大城市,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比什凱克和哈薩克前首都阿拉木圖都在這個地方,還有比什凱克旁邊的托克馬克,其實就是古代很有名的碎葉城,據說李白就是在這裡出生的。


 



● 七河流域細部


 


這個區域一直以來都是整個中亞最好的一片牧場,現在大部分屬於哈薩克,可以說在幾乎全國都是戈壁荒草的哈薩克,這是少有的美妙區域,這個地方以伊犁河最大,所以我們一般叫這個地方伊犁河谷。




這地方怎麼看也和我們對中亞固有印象的畫風不一樣。整個七河流域或者說伊犁河谷,曾經是白種人斯基泰人游牧的區域,這群人相對於伊朗的西伊朗語族,說的是東伊朗語族的語言。斯基泰人和伊朗人、印度人都是廣義的「雅利安人」,從某種程度上說和歐洲人是一家(歐洲人和斯基泰人又被稱為印歐語系民族,發源於中亞東歐草原的游牧民族),這些人也是我們史書記載的「烏孫」、「康居」等。


 



● 回鶻遷徙,喀喇汗王朝建立。


 


蒙古高原的匈奴異軍突起,當時的冒頓單于控制了這一帶的烏孫,結果沒多久漢武帝吊打了匈奴,這群人就成了漢的小弟。匈奴衰落後,大興安嶺的游牧民鮮卑崛起,結果北方繼續游牧的鮮卑和入主中原漢化的北魏同胞開始打得頭破血流,《木蘭辭》說的就是這個故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貝加爾湖一帶游牧的黃種人部落「鐵勒」逐漸在阿史那土門的帶領下成為一個汗國,並滅掉了鮮卑人為主的柔然汗國,這就是著名的「突厥汗國」。阿史那土門攻佔柔然的時候,讓弟弟阿史那室點密看守阿爾泰山大後方,戰勝柔然後,土門自稱「伊利可汗」號召四方,室點密大怒,我給你看家,你吆五喝六當什麼伊利可汗,連個蒙牛可汗都不給我當,就你會打仗?你去東邊打,那老子就去西邊打。




阿史那室點密沒想到自己一路快打到了歐洲,於是中亞的這群白人又被突厥化。


這次突厥化可是由內到外的,這些白人們陸續改說突厥語,這也就是後來這一帶「烏古斯葉護」的前身。「烏古斯葉護」在突厥語中是「部落酋長國」的意思,我們可以稱之為「西烏古斯」。而東邊的回鶻、薛延陀等鐵勒人也都成了突厥的小弟,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東烏古斯」。




沒想到後來突厥被唐朝幹掉,這幫哥們又重新歸附唐朝。唐朝後來爆發安史之亂,在北方,失去了唐朝保護的回鶻汗國被北邊的游牧民「黠戛斯」幹掉,只能逃到天山一帶。在唐朝無暇接受回鶻的情況下,一部分回鶻人在新疆東部建立了高昌回鶻,另一部分在七河流域和已經突厥化的白人「葛邏祿」融合,建立了很有名的「喀喇汗王朝」,這樣一來新疆地區這哥倆就並立了。




西邊阿拉伯帝國擴張,波斯就被伊斯蘭化了,後來被滅國的波斯人一部逃到中亞,建立了「波斯薩曼王朝」,但是這群人畢竟也都是穆斯林,在薩曼王朝一個落難王子的攛掇下,喀喇汗的大汗奧古爾恰克被他伊斯蘭化的侄子給搞死了。至此,喀喇汗王朝也被伊斯蘭化,成為第一個伊斯蘭化的突厥人國家。




後來東邊的遼被金滅了,遼的貴族耶律大石知道遼的天祚皇帝耶律延禧是個扶不起的阿斗,所以只能西遷並了高昌回鶻滅了喀喇汗王朝,建立「西遼帝國」。耶律大石是漢地長大的「北京人」,一時之間西域又一次漢化。這時候蒙古強大起來,鐵木真統一了北方草原的各個部落,統一最後一個突厥部落「乃蠻部」的時候,乃蠻王子逃到西遼還篡了權,西遼最後也被崛起的蒙古給幹掉了。




蒙古畢竟沒文化,西邊派過去的王公逐漸突厥化、俄羅斯化,而東邊的大元朝又被明朝趕回了老家,最後分裂成了韃靼和瓦剌。瓦剌的一部「準噶爾部」又一次控制了這個區域,被稱作「哈薩克」的活動在這個區域的游牧民被準噶爾汗國控制,而在準噶爾汗國的進一步作用下,幹掉回鶻汗國的「黠戛斯」也跑到了這一塊。黠戛斯是一個很接近原始突厥人黃種人樣貌的民族,就是現在所說的「吉爾吉斯」。


 



● 七河流域基本都被俄國割走,伊犁河谷僅僅剩下新疆伊犁周邊很小的一部分


 


後來大家都知道,清朝滅掉了準噶爾汗國,徹底控制了西域,整個哈薩克都表示要臣服於清朝,尤其是在七河流域的哈薩克的「大玉茲」和吉爾吉斯人生活的區域,直接就成了清朝的地盤,七河流域再次被中央政權控制。




哈薩克有三個部分:大玉茲、中玉茲、小玉茲。「玉茲」是哈薩克語「地區」的意思。「哈薩克」本來就是自由游牧民的含義,這地方充滿著各個部落的游牧集團,很多都是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時帶過去的部族(比如克烈部、乃蠻部),所以比起其他「斯坦」它是個相對鬆散的聯盟形式。




當年蒙古西征的時候,速不台和拔都打到了一個前所未見的地方,也就是瑞典人建立的斯拉夫國家——基輔羅斯,等到多年後基輔羅斯脫離蒙古統治的時候,一個嶄新的戰鬥民族誕生了。


 



● 烏茲別克和周邊國家的大城市,黃色的是首都


 


後來沙俄一路向東,把中亞直接吞併,趁著清的苟延殘喘,悶聲發大財,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所以說吉爾吉斯斯坦首都和哈薩克前首都離得這麼近,就是因為七河流域是這一地區的命脈,是一個整體,所以都圍繞著這裡建都,是非常正常的。比較諷刺的是吉爾吉斯斯坦首都和哈薩克的阿拉木圖,曾經都是清朝的領土。




至於為啥後來哈薩克把首都從阿拉木圖遷到了北邊戈壁的阿斯塔納,主要是這個原因——




哈薩克在蘇聯解體之後驚奇地發現北邊幾乎全都是俄羅斯人的移民,所以為了防止這幫人天天鬧回歸,就放棄了最發達的阿拉木圖,到了北邊的阿斯塔納去同化當地的俄羅斯人。效果不錯,北邊的俄羅斯族人基本都哈薩克化了。




說完七河流域,再說一下烏茲別克和塔吉克首都的問題。




這個區域是中亞的一個寶地,在乾旱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中,包圍出來了一個水草豐美的費爾干納盆地。錫爾河從高原發源,滋潤著這個谷地,而錫爾河和阿姆河也成為了著名的「中亞兩河」,我們古代一般稱這個區域為「河中地區」。作為中亞第二個好地方,這個區域自然也成了所有部族都想爭奪的地方。




在漢之後,中亞游牧的斯基泰人,就逐漸地接受了希臘、波斯甚至漢文化的多重影響,逐漸在這邊分布的綠洲中成為了定居城邦民,也就是後來所謂的「粟特人」,也就是後來烏茲別克的主體民族。這些城邦里最有名的就是布哈拉的安國、塔什乾的石國、撒馬爾罕的康國、曹國等等,這些名字都是唐強大之後這些小國牽強附會的,也就是後來著名的「昭武九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忘了前面所說的喀喇汗王朝的葛邏祿人,當時伊斯蘭化的波斯為了對抗阿拉伯勢力,跑到了布哈拉,控制河中地區建立了波斯薩曼王朝。喀喇汗王朝就是被這幫人伊斯蘭化的,結果喀喇汗的戰鬥力極強,反過來幾乎滅掉了帶來真主的波斯,佔領了河中區域,所以喀喇汗王朝的葛邏祿人就成了這個地方巨大的勢力。後來哈薩克西部的屬於西突厥烏古斯的土庫曼人異軍突起,一路殺到了波斯,建立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塞爾柱帝國。




後來契丹人滅了喀喇汗國,甚至打殘了塞爾柱帝國。要知道塞爾柱正被歐洲人十字軍東征搞得暈頭轉向,所以這麼一來塞爾柱很快就解體了,留在這裡的人就是土庫曼的前身。然而後來雖然蒙古人入侵,但是葛邏祿人的民族性尤其是伊斯蘭化並沒有消失。後來蒙古控制如今哈薩克和俄羅斯東部的欽察汗國出現一個叫月即別汗的國家,逐漸拋棄蒙古法條遵循伊斯蘭沙里亞法,成為了西方的霸主。




西邊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獨立,而東邊只留下了曾經的附屬「白帳汗國」。沒想到大汗八剌汗死後,月即別汗後人阿布爾海爾和賈尼別克開始爭位,最終阿布爾海爾失去了土地,他孫子昔班尼逃亡後,在南邊莫卧兒的支持下,逐漸控制了前面說的那些農耕城邦,於是號稱「烏茲別克(月即別)汗國」。


 



● 可以看到費爾干納地區有著大量的城市,烏茲別克的首都塔什干也在這裡。並且會發現很多「小圈圈」的飛地,幾個斯坦都想搶這個地方。


 


聽這個名字大家也感覺到了,這個汗國也就是「烏茲別克」的前身。而賈尼別克汗控制的七河流域,也就是哈薩克汗國,也就是哈薩克的前身。




波斯薩曼王朝被滅後,主體民族波斯人不斷被突厥化,最終只留下了頑強好戰的帕米爾高原山區的殘留,這也就是「塔吉克人」的前身,即後來的塔吉克,也是這些「斯坦」裡面唯一不說突厥語而說波斯語的國家。




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幾個民族互相都有淵源,錯綜複雜,而一直圍繞的地方就是河中地區,所以後來建都的時候,都搶這個地方。所以我們看這裡現在也是國境線錯綜複雜,還帶著一堆的飛地。




16世紀的時候,條件極好的塔什干一直是烏茲別克和哈薩克爭奪的地方,游牧的哈薩克叔叔們就是想要這地方當牧場,所以哈薩克人一度搶走了這裡200多年,18世紀的時候烏茲別克人才算幹掉了哈薩克的大玉茲汗徹底奪回了塔什干。從這一點足以看出來這地方確實很好,所以作為佔據了中亞河中大部分區域的烏茲別克,仍然定都在了和哈薩克交界的塔什干。




南邊的塔吉克其實是中亞最不好的,領土大量都在帕米爾高原上,當然它也搶到了一小部分費爾干納盆地,那裡面就有塔吉克第二大城市苦盞,而首都則是在國境西邊界、帕米爾高原的「坡下」在幾個村的基礎上建立的杜尚別。總的來說,不是塔吉克非要建都在邊境,而是好地方基本都在邊境。




再說一下

土庫曼的首都阿什哈巴德




土庫曼地區和其首都阿什哈巴德,位於圖蘭低地的卡拉庫姆沙漠和伊朗的科佩特山的交界處。


 



● 土庫曼地區


 


可以說土庫曼這地方,幾乎全都是荒漠。這地方深處內陸,和濕潤的空氣幾乎絕緣,而且這地方一般被稱為「圖蘭低地」,是裏海東邊的一個大平原。裏海曾經還是海的時候,這地方就是個海岸,後來伊朗高原、高加索山等隆起,裏海就成內陸湖了,東岸平原也就變得極其乾燥。




所以說裏海沿岸的圖蘭低地裡面,除了伊朗高原的邊緣也就是上圖(圖土庫曼地區)藍色一帶有著大量流水的狹窄區域濕潤宜人,其他地方都不怎麼適合人類生存。




前面說過,土庫曼人的塞爾柱被西遼打殘了,很快從它內部就獨立出來個新政權,這群人就在圖蘭低地和河中地區建立「花剌子模」,定都在阿姆河畔的玉龍傑赤,後來蒙古把他們一窩端了。蒙古衰落後烏茲別克又佔了玉龍傑赤,土庫曼人就一直和波斯(也就是伊朗)打仗,甚至伊朗的黑羊王朝之類的很多王朝都是土庫曼人建立的。


 



● 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區。


 


所以阿什哈巴德作為波斯和土庫曼都喜歡的重鎮,一度被波斯佔領,後來俄國佔領了所有斯坦後,波斯也和大清朝差不多,直接把阿什哈巴德割給了俄國,所以這麼一來阿什哈巴德就成了波斯和中亞的商業重鎮,等到蘇聯解體後,阿什哈巴德就以商業樞紐的重大優勢,成了土庫曼的首都。




總之,這些斯坦首都定在邊界的原因和大致的地理狀況都講了。其實中亞國家雖然領土廣闊,但是真正宜人的區域並不多,大多數都是充滿河流的高山盆地,而這些地方不僅僅是不同淵源民族的地理邊界,也是不同民族爭奪的要地。中亞半城邦化的游牧民並沒有我們那麼強的中央集權思想,所以對於在大平原農業用地定都的思想,他們是很難理解的。


 



● 克什米爾,也可以叫喀什米爾,就在喀什西邊。在古代,這個地方是大名鼎鼎的佛教中心「犍陀羅」,也是疆、印、藏的交叉口。


 




3




說完這些,我們再講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問題。




阿富汗地區目前的主體民族叫作普什圖人,實際上這個民族就是我前面說的斯基泰人最南邊的一支。阿富汗的主體區域就是帕米爾高原西端的興都庫什山脈(hindukushi),其實就是「殺死印度人」的意思。普什圖人是一群一直游牧於帕米爾以西山區的雅利安人,不同於北邊後來突厥化的同胞,也不同於早在前14世紀就佔領印度的同胞,他們的主要生活方式,就是在山區搶劫,尤其是搶劫自己的同胞——從印度、「斯坦」這一帶來往的商人,他們也因此成為了如今少有的「純粹的斯基泰人」。




在阿富汗南部,就是興都庫什山的兩個支脈——蘇萊曼山脈和基爾塔爾山脈,而蜿蜒而過的,就是東部發源的母親河印度河。這個曾經是印度西北核心區的地方,已經在後來伊斯蘭化,後來被英國分治成巴基斯坦也就是我們的「巴鐵」。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和恆河流域的印度,雖說都是同一民族,但因為信仰不同,以及作為印度河源的克什米爾區域的領土糾紛,至今也是個大問題。




其實就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其民族成分也比較複雜。當年英國佔領印度的時候,就把本來更靠東南的印度國界硬生生地往西北遷移,這就是所謂「杜蘭協定」,這導致了巴基斯坦境內也有大量的普什圖人,使這個區域極其不穩定。


 



● 巴基斯坦民族劃分


 


而阿富汗的民族其實也很神奇,北邊有大量塔吉克人、烏茲別克人,中間還有個神奇的民族哈扎拉人。當年成吉思汗滅中亞大國花剌子模來到這裡,歲數大了不免對自己的征服產生了懷疑,還請了金國道士丘處機跑到阿富汗去當自己的心理醫生。丘處機使成吉思汗放棄繼續西征的路,而此處也就留守了不少蒙古兵,這也就是阿富汗重要民族哈扎拉人的組成。




伊朗這國家的名字就叫IRAN,也就是「雅利安」的意思。本來好好叫著波斯,非要民族主義起來改成了雅利安,總之伊朗也是雅利安人里混得比較好的一撥兒了,並且在滾滾洪流的阿拉伯化、突厥化中神奇地保留了民族語言。其區域屬於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共同「擠壓」而成的地形——伊朗高原,也正是因為這個多山丘陵的地形,使得這個本來應該極其乾燥的區域相對濕潤,因此造就了後來輝煌的波斯文化。


 



● 伊朗地形。扎格羅斯山脈、厄爾布爾士山脈、加恩-薩哈德山脈組成的三角形,除了西邊兩河流域的胡齊斯坦平原和北邊的裏海南岸,其他地方都是相對乾燥的。





● 世界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絲綢之路的串聯,能讓一切都聯繫在一起


 


而在伊朗西北,直接接壤的就是亞美尼亞、安納托利亞高原,也就是如今的土耳其,曾經的東羅馬。他們的西邊,就是歐洲和希臘了。




要是沒有南邊的非洲大陸、印度大陸撞過來,這一片全是大海,哪會有神奇的大山、海洋一樣的「海跡湖」裏海,以及溝通陸權的「一帶一路」呢?




福利時間到:

坐觀君特別從出版方那裡要來了

8本

上面提到的書

《祖先Ⅱ》

,送給與我同行的讀者朋友們。數量有限,我只能抽取8位朋友送書。感興趣的朋友請留言,說點兒想說的,

我將選擇截至下次推送前留言點贊前8位的朋友作為送書對象

(不要拉票哦)。我會在後台給上述8位朋友留言索取快遞地址,最後由出版方統一快遞寄出。

這次沒能得到書的朋友,以後還會有機會。





想打賞?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

輸入金額->轉賬


坐觀君馬上就能收到你的心意






想關注坐觀君?點「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井觀天 的精彩文章:

好禮。
你真的了解緬甸嗎?
羅興亞人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
帶你走進神秘的中亞(下)
明朝和葡萄牙:同樣的航海,為何是不同的結局?

TAG:坐井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