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曾國藩明確告訴世人六戒,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

曾國藩明確告訴世人六戒,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

曾國藩是春秋戰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讀懂曾國藩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曾國藩明確告訴世人六戒,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

曾國藩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前半句說:不可貪求過多!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世界上沒有長久獲利的事情,如果有,那隻能說這種事是表面現象,這時候一定要保持頭腦清。

後半句是說的安全,眾人爭執、爭鬥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煩或者招致禍患。《論語》上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就是這個意思。

曾國藩明確告訴世人六戒,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第二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為別人小的缺點就忽視他的優點,不要因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別人的大恩。

《禮記》上說,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意思是喜愛一個人而知道其缺點,厭惡而知道其優點。這就是告誡我們,在待人接物的時候,一定要客觀、公正地看待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曾國藩明確告訴世人六戒,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

老衲告訴你:「記住別人的好!」

第三戒: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經常說別人短處的人,經常誇耀自己長處的人,可以說是「存心不厚,識量太狹。」必然給自己埋下禍亂的種子。

曾國藩這句話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畫出了可這種人的精神肖像。那種經常談論別人缺點的人,內心其實是藉此在掩飾自己的缺點;經常誇耀自己長處的人,內心其實是嫉妒或者想掩蓋別人的長處罷了。

曾國藩明確告訴世人六戒,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少不得一個「妒」字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利益,往往是眾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誰獨佔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成為眾矢之的。劉邦攻破咸陽,卻不敢佔據其地;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卻終其一生不敢篡漢自立,他們都是怕成為眾矢之的。

謀劃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見的幾個人一起,而不要與眾人一起謀劃事情。正如《戰國策》上說,「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通俗地說,就是謀求特別重大的事情,不必與眾人商量。因為謀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與氣度。如果別人見識低下,心胸狹小,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會動搖你的意志。

曾國藩明確告訴世人六戒,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對於一般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才氣,只有勤奮工作才能成就事業,所以最忌諱一個「懶」字。而那些有才的人呢,雖然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這也是容易失敗的。

曾國藩是勤勞的好例子,他其實並不聰明,但是卻能以「勤」成就大學問和大事業,可以說正是普通人的榜樣。而如項羽、李自成等,佔盡天時地利,卻因為驕傲而敗亡。

曾國藩明確告訴世人六戒,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

關羽敗走麥城,就是「傲」字作祟

第六戒: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凡是辦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閱歷和識見,並以才能作為輔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於人的謀劃,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時機會不會來到。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曾國藩明確告訴世人六戒,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

諸葛亮都有哭的時候,世人算老幾?

曾國藩明確告訴我們,辦大事要以「識」為主,才氣、才能不過是輔助罷了。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當然這裡的「識」,不單單指知識,更指的是經驗和見識。

而「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則是說,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抱著「盡人事以聽天命」的態度。不要因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為自己努力了,最終卻失敗了而去怨天尤人。

—完—

感謝關注「鳴原堂」,同名微信公眾號更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