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為什麼這部日漫改編後被吐槽不斷

為什麼這部日漫改編後被吐槽不斷

| 路西法爾

命途多舛的美版《死亡筆記》終於與觀眾們見面了,早在2008年華納就買下了這部熱門日漫的翻拍版權,2016年的時候卻放棄了這個項目,版權被賣給了Netflix。

2011年的時候,華納給《死亡筆記》選的導演是沙恩·布萊克(指導過《鋼鐵俠3》),2014年的時候變成了導演《美麗心靈》格斯·范·桑特,最後接手的卻是《致命錄像帶》的導演亞當·溫加德。

《死亡筆記》(2017)

又一場《龍珠》一樣的撲街慘劇似乎已經不可避免,從選角開始原作粉絲就對美版《死亡筆記》吐槽不斷,亞當導演果然給這部影片打上了自己擅長的青春恐怖片特色。

主人公Light Turner毫無原作中夜神月的過人智力,原作的死神曾說「人類得到死亡筆記時,最頭痛的是如何收藏它」,結果Light Turner拿到筆記後的第一反應竟是「快拿給那個身材很棒的啦啦隊隊長看看」,可能他連常人的智力都沒有。

然而有一樣亞當·溫加德的確是說到做到了,他聲稱為了接美國的地氣,角色、背景都將重新演繹,不知道原作中宅在家裡足不出戶的名偵探L拿著一把浮誇得像玩具的大槍當街追殺Light Turner算不算「美國特色」。

這再次向我們提出了那個經常被日漫粉絲追問的問題:為什麼好萊塢拍出了漫威這樣橫掃全球的漫改作品,翻拍的日漫卻難逃仆街魔咒。甚至有人懷疑「日漫不適合真人化」。

自九十年代起日式ACG文化風靡全球,日漫改編風潮已經初露鋒芒,但這條路並不一帆風順。

1994年尚格·雲頓主演的《街頭霸王》、1995年蓋瑞·丹尼爾斯主演的《北斗神拳》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顯然這些粗製濫造的錄影帶電影成本都不會太高,帶有幾分自娛自樂的狂熱粉絲色彩,一直到10年前後翻拍《龍珠:進化》、《拳皇》沿用的都是這個路數,這些作品中的「接地氣」實際上是種種客觀條件限制使然,很難說是一種自覺的藝術追求。

《拳皇》(2010)

直到《明日邊緣》(2014)和《攻殼機動隊》(2017)才算是好萊塢正式以A級製作的水準投資日本動漫IP。

既然投下重金,自然要照顧更大眾化的口味,兩部作品對原作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向著好萊塢的主流趣味大力靠攏,然而最終票房都以大虧特虧收場,也為接下來的日漫登陸北美投下了陰影。

《明日邊緣》(2014)

在這一背景下,美版《死亡筆記》曾經被日漫粉絲們給予過「打一場翻身仗」的厚望。畢竟原作風格冷峻成熟,無需太多CG特效來渲染的怪力亂神,頗適合黑暗凝重的美式風格,甚至可以彌補日本真人版的不足,結果卻是這部影片只有燈光打得比較深邃而已。

值得從各個角度對這些不成功的翻拍作出檢討,比如選角、投資、宣傳、編劇、觀眾的觀影習慣,等等。可是不容忽視的是,美版的日漫改編一直沒有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如何在「接地氣」和「還原」之間把握好平衡。

這些日漫改編作品比起原作來都不約而同地顯得質實,缺少幾分空靈。例如《攻殼機動隊》硬生生給草薙素子安排了一個原生家庭,《死亡筆記》中的Light Turner母親被殺、兇手逍遙法外,他們都有很豐富的前史。

《攻殼機動隊》(2017)

相比之下,我們對原作中的草薙素子的所知只不過是些一星半點的片段,原作中的夜神月也只是一個頭腦好得出奇的高中生,如此而已。

日美作品的這種反差,令我想《機動警察》TV版第44話,編劇伊藤和典用戲謔的手法講述了整備班隊員斯波繁夫從樓梯上摔倒後「夢遊」美利堅的離奇經歷。

整集動畫都是由一連串戲仿的「美國景觀」組成:斯波繁夫走出機場便遇到了一位長相酷似施瓦辛格的計程車司機,一言不合便掏出機槍掃射,卻被前來接機的紐約警察香貫花用火箭筒隨手幹掉。

《機動警察》TV版第44話

重點不在於這裡的「美國景觀」是逼真還是失真,而是日本動畫作為一種成功的藝術形式,真正的本質正是對自我的不斷否定,不斷地揭示自己是一個什麼都不是的「空」:不僅角色的前史是空白的,連整個世界觀都可以輕易地推倒重來。

就像《死亡筆記》原作漫畫,死神琉克訪問夜神月時發現筆記本上已經寫滿了名字——從夜神月撿到死亡筆記和死神重返人間之間的時間段里發生了什麼,讀者和琉克一樣一無所知,只能對主人公的行為感到莫名震撼。在漫畫的分鏡與分鏡之間,有著無限的空白空間供觀眾自行想像。

日本學者東浩紀認為今日被視為日本流行文化代表的日本動漫其實是地道的舶來文化:「御宅族系文化的起源……是戰後五〇到七〇年代從美國進口而來的次文化,所謂御宅族系文化的歷史即是將美國文化『國產化』,這個脫胎換骨的歷史。」嫁接異域性為日本ACG作品打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無獨有偶,英國學者斯圖亞特·霍爾在研究索尼的企業文化時也指出:索尼這樣的跨國公司的宣傳策略是在歐美強調神秘、小巧的「東方氣質」,在本土卻竭力調動消費者的對「西洋科技」的崇拜。

初代索尼隨身聽「walkman」的廣告

無論身在東方還是西方,消費者看到的索尼永遠是一個充滿異域色彩的他者,這正與《機動警察》的觀眾處境相似:無論美國的還是日本的觀眾,看到的都是一個漂浮在平行宇宙中的美利堅。

還有比動畫更適宜構建一個徹底的異域的藝術手段嗎?日本戰後流行文化的基調是不斷地自我否定,永遠處於他者地位,永遠地展示那個「空」。

可是這種自我他者化的「空」卻與美國精神格格不入:好萊塢最鍾愛的故事永遠是我如何成為「我」,也就是「我」必須成為一個主體,所以即使是草薙素子這樣的cyborg來到好萊塢也必須招一個母親、一個原生家庭——清教徒主義將任何沒有出處、沒有來歷、沒有明確主體性的「我」都視作不完整的。

《死亡筆記》(2017)

如果說原作的《死亡筆記》開啟的是一個擁有無限可能性的多重世界,美版的《死亡筆記》則至多只能描寫其中一個世界,高下立判,何況這個世界裡的夜神月和L都蠢如鹿豕。

對主體獨特性的崇拜將是好萊塢翻拍日本動漫作品的最大障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李安最被無視的一部電影,其實也是傑作
《追風錄》不是《追風》華語影史有且只有一個楊德昌
沒看過?這可是美國人心中的超級神劇啊!年年霸佔艾美獎
這篇文章告訴你,凱撒死後猩球上又發生了哪些驚天大事
這部歷史懸疑劇,從現在開始進入我最想看的list

TAG:虹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