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跟國醫大師學養生」班秀文:順其自然動為綱,以素為主適可止

「跟國醫大師學養生」班秀文:順其自然動為綱,以素為主適可止

【國醫大師班秀文】1920年生人,壯族,廣西中醫學院主任醫師、教授,1940年9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醫60餘年,擅治內、婦、兒科疑難雜病,對中醫婦科造詣尤深,崇尚肝腎之說,喜用花類之品;用藥常從脾胃入手,主張辨證審慎,用藥精專。

許多國醫大師都以《內經》之法作為養生基準,國醫大師班秀文教授也不例外,他長期從事《黃帝內經》、《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研究,提倡的養生之道就是:順其自然,以動為綱,以素為主,適可而止。作為一代中醫婦科大師,班老對女性養生也頗有見地。

「跟國醫大師學養生」班秀文:順其自然動為綱,以素為主適可止

■勞逸結合

班秀文每天早晨6點起床,在綠樹成陰的公園,或遊走散步,或登高望遠,呼吸新鮮空氣,讓血脈暢通,盡享自然樂趣。閑時則操持家務,或抱孫娃,勞而不重,更有天倫之樂。他認為,人不應沉溺於棋牌麻將、電視電腦之中,因為這樣會「久坐傷肉」,「久視傷血」。

班老倡導人人都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對中老年人而言,太極拳、八段錦、老人保健操、慢跑、氣功都是很好的鍛煉方法,只要持之以恆,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班秀文把每次上下班步行半小時左右作為一種鍛煉方法,長期堅持不怠。

■調攝情感

班老提醒大家,人非草木,也非處身世外桃源,難免有「七情」、「六欲」,古時就有「笑死程咬金」、「氣死周瑜」之例,可見要做到「恬淡虛無」實非易事。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往往會引起「七情過極」而損害健康。所以坦然面對外界刺激,就要學會調攝情感,善於「移情」,保證自己的身心健康。「禍兮福之所倚」,在困難失敗之中,要看到光明,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

■飲食宜素

班秀文平素不吸煙、不飲酒,無飲茶嗜好。蒜、姜、蔥、辣椒等刺激性食物都很少吃,所以很少生胃腸病。他說,人到老了吃好一些,改善生活,補充營養,這是應該的,但要根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而行事。班老十分注意食物多樣化,講究粗細結合、葷素搭配,以素為主。他建議老年人應少食或不食肉類、糖類,因為這些食物容易使人肥胖,對心腦血管等都有不良影響。

■葯補不如食補

補品用得恰當,對身體有益,相反,補而不當,人蔘燕窩也能殺人。因此,對於老年體弱者的補養,班秀文提倡通過食物營養來調養,以避免藥物的副作用。他認為,前人「葯補不如食補」,確是經驗之談。他平時不服保健品,不迷信所謂的「補藥」宣傳。

班秀文是著名的中醫婦科專家,對女性一般比較容易患上的缺鐵性貧血,他建議如果貧血不嚴重,就不必去吃各種補品,只要調整飲食就能加以改善。班老為大家推薦8樣家常的補血食物,即黑豆、髮菜、胡蘿蔔、麵筋、菠菜、金針菜、龍眼肉、蘿蔔乾。需要注意的是,貧血者最好不要喝茶,因為茶中含有鞣酸,阻礙鐵的吸收。

│湖南中醫藥大學-劉朝聖、彭麗麗/文,張麗/編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參與每周有獎答題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這樣刮痧,自己在家也能做
秋燥,食6種果蔬滋陰生津
這些「殺手」讓孩子「變笨」
骨刺與骨質疏鬆:一根藤上的兩個苦瓜,皆因缺鈣
遇瘙癢就洗,可能更嚴重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