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房企沖千億,一要學中梁、旭輝、陽光城搶人才建團隊!二要搞一個好食堂?

房企沖千億,一要學中梁、旭輝、陽光城搶人才建團隊!二要搞一個好食堂?

根據克而瑞的數據,今年1~8月,銷售額上千億的房企已達8家。可以預見,到年底會有15家左右的房企進入千億軍團。

這還不算什麼。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已經有上百家房企宣布要在未來的三五年內沖千億,讓人覺得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都不夠用了。

顯然,不是每一家雄心勃勃沖千億的房企都會成功。明源君與不少准千億房企(已經逼近千億或準備沖千億的房企)的中高管聊,他們多數認為,一支匹配的人才隊伍尤其重要。甚至很有可能是制勝的關鍵。

可是,現在大家都在瘋狂挖角,人才也顯得很不夠用。雄心勃勃的准千億房企們,要怎樣才能打造一支千億軍團?

01

500億之下是量變,之上要質變

想要衝千億,先要做好人才儲備

說起房企中的黑馬,陽光城無疑是非常耀眼的一匹。陳凱時代的陽光城,創造了3年10倍的神話,刺激了一大票閩系房企的神經,以及隨後的強勢崛起。

來源:公開資料、明源地產研究院(註:2020年為預測值)

最近,陽光城再次備受行業矚目是因為「雙斌」的陸續加入,以及3年沖3000億的雄心壯志。

當年,陳凱加盟陽光城的「條件」之一就是要將陽光城的總部從福州搬到上海,因為上海是人才高地。前不久,「雙斌」入職陽光城後的「首秀」上,談及陽光城掌門人林騰蛟對自己的期許,朱榮斌說,林騰蛟希望他在陽光城辦一個最好的食堂,搭建一個最優秀的人才團隊……

理由很簡單,搶到了行業稀缺的優秀人才,就等於搶到了地和錢。之所以要辦好食堂,是因為管住胃,食堂就已經不是食堂,而是老闆對員工的愛和尊重!這有助於留住千辛萬苦挖來的優秀人才。

這毫無疑問是沖千億的正確姿勢。包括萬科在內的不少房企都經歷過「500億魔咒」,有些之後突破了,有些現在還趴著。

因為500億之下的增長,靠量的積累和成長慣性,但500億之上卻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非簡單地擴大規模就能行。

過去兩年在市場上狂飆突進的准千億房企,往大里說,無疑都源自於戰略(擴張的邏輯大體類似)的成功。但戰略是什麼?是正確的城市布局?還是拿到了便宜的地和錢?還是兼而有之。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提出,戰略就是通過最有效的管理,用最小的資源取得最大回報的過程。

再好的戰略也需要人去執行,制定戰略,組織執行的人是戰略和執行的連接點,是戰略成敗的關鍵。所以,企業的「企」字,是「人在上,人不行則止」。

同樣的市場環境、戰略選擇及定位、資源投入,團隊、組織方式等不一樣。最終結果卻大不相同。一流的戰略三流的執行,不如二流的戰略一流的執行。

最典型的例子是香港的記黃埔和新世界,業務一樣,市場環境一樣,可是差距卻很大。之前有人問過李嘉誠原因,他開玩笑說,主要是他會說英語,所以不怕外國人,請了一堆外國人給他工作,外國人的眼界超出香港人,看到的是全球的機會。其他公司格局不夠,發展的局限性自然很大……

王石在其著作《道路與夢想》中曾這樣闡述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萬科的資本,這是萬科核心價值觀中的一句話,對優秀人才的需求不會只是我們的一日之渴,它事關公司的長遠戰略,百年基業。」

02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大半

30%靠培養,70%靠選拔

陽光城朱榮斌每天都在面試

按照通常的解釋,企業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對於人才,無非是選用育留。每一項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選。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曾執掌中糧的寧高寧認為,企業經理人70%是天生,30%是培養出來的。只有一個有某些特質的人才能被培養出來。

明源君接觸的准千億房企,幾乎都強調自身培養人才的重要性,但無論是直接挖角,還是從一張白紙開始培養,對人的判斷和選擇都是至關重要的事。

一、要堅持不懈,不斷快速獵取標杆房企人才,因為留給你的時間不多了

直接從標杆房企挖人,是短平快的方式,也是准千億房企們正在乾的事,因為規模膨脹太快了,光靠自己培養,根本不夠用!

2007年,萬科成為千億級企業指日可待,但管理層只管理、或見識過幾十億、幾百億的企業,當萬科到達千億級時,面臨著誰來管理這家企業,誰來把握這家企業的人才管理、競爭策略、戰略等問題。

對此,萬科採取了走出去的策略,去尋找那些「既見過豬跑、又吃過豬肉」的人。一些在寶潔、百安居、麥肯錫等千億企業中工作過的優秀人才陸續被挖角進入萬科,這為後續萬科衝刺千億做好了人才準備。

陳凱時代的陽光城,總部搬遷到上海之後,即迅速招攬了來自華潤、中海等名企的「八國聯軍」精英人才。選人上,陽光城大力招聘「青年近衛軍」,優先選擇靠近35歲左右的人——只要能力素質合適。

朱榮斌也認為,一個地產公司想要獲得長遠發展,無外乎人才、土地、資金這三個要素,其中,人才是最基本的要素。為此,陽光城廣招各方精英。

其對媒體介紹,加入陽光城之後,他每天都在不斷面試,「一口氣」招聘了20個新建區域的負責人,因為陽光城計劃新進入20個區域。真可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於陽光城的人才體系,朱榮斌表示,不管今年陽光城年底業績做多少億,但人力資源團隊,管控體系要符合一個千億企業的標準!

另一匹黑馬旭輝採取的也是「外部招聘為主,內部培養為輔」的策略。為了滿足業務快速發展需要,旭輝圍繞行業精英推出了「獵鷹計劃」以及「摘星計劃」。其中「獵鷹計劃」重點針對行業的高層,解決區域總經理和集團總部高管的人才需求,「摘星計劃」重點針對標杆企業4~8年的MT,解決中層管理人員的需求。

對不少房企來說,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反覆的折騰。不少標杆房企的中高管就向明源君吐槽過,自己被一些雄心萬丈的房企老闆挖去為千億目標奮鬥,剛進去時,自己也幹勁十足。可是,一段時間之後,發現還是不行。顯然,這不僅讓被挖者受挫,空降兵傷亡率太高了,這些公司的老闆都會喪氣。

但是,這幾乎是一個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即空降兵和老闆之間相互「洗腦」、磨合,前期的傷亡率一定很高。到後面,存活率一般會慢慢提高。所以,有這種雄心的公司和老闆,要堅持不懈的挖,獵取標杆房企的合適人才,為千億事業加磚添瓦。因為,剩下給你沖千億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二、高標準挑選「子弟兵」的苗子,快速培養、提拔,避免為他人做嫁衣

找到經驗豐富、能力強,而且認同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人才,拿來就馬上能夠用,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不過,這只是最理想的狀態。現實中,花了高價挖來的「空降兵」多半存活率不高。

現實中,不少快速擴張的房企,體系、制度、文化的建設是滯後的,一30強房企的總裁就告訴明源君,因為公司規模擴張太快,從萬科挖過來的人,到了他們公司很不適應,覺得公司什麼制度都不健全,沒有辦法做事……這自然呆不久。

上述這家30強房企也在快速補足短板,但需要一定時間。因此,要打造一支能征善戰的隊伍,還要有自己的「子弟兵」才行。

早在1999年底,萬科就提出「新動力」計劃,開啟校園招聘,培養學生作為新生力量,以此補充萬科因規模發展而出現的人才需求。2000年只招了36人,2014年313人,15年共招了1700多人,當年底留在公司的1280多名。

相比2014年末萬科的總員工數40647人,新動力員工的佔比只有3%,有點微不足道。可是,當時萬科一線地產公司的總經理中,新動力出身的接近30%!無疑又是萬科最中堅、最核心的一股力量!可見其提拔的速度很快。

剛畢業的人才,年輕、精力充沛、有衝勁,也肯吃苦,如果長期沒有得到提升,很容易為他人做嫁衣。

陽光城制定了雙向人才機制——除了廣招精英,還通過內部的「光之子」、「光之翼」一系列人才培養計劃大膽使用有能力的新人。

旭輝在人才層面也是子弟兵+行業精英模式。2012年,旭輝建立了自己的素質模型,明確人才標準,建立和完善了人才招聘、評價、盤點、發展和選拔的體系。同時,正式推出「旭日生」項目,並且堅持高標準選擇人才,以培養旭輝未來的中高層後備。

堅持高標準的結果是,2013年的「旭日生」,目前已經有一批當上了部門負責人。其他房企裡面,一個人從入職到成為部門負責人,一般需要五六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旭輝只需要四年時間,高效人才供應鏈有利的支撐了旭輝過去五年的快速增長,並為沖千億,三千億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方面,中梁地產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無論是獵取行業內前30強標杆房企中層以上人才的「獵鷹計劃」,還是校招「棟樑」,都有一套識別優秀的人才標準。這使得其過去3年員工數漲了接近十倍,卻似乎還顯得遊刃有餘。

中梁人才標準

03

用高激勵將團隊綁上戰車

平衡授權和風險

讓精英們既加油干又不瞎干

一群能力強的人在一起,未必能成為虎狼之師。因為,一群人在一起不一定是團隊,可能只是團伙,心在一起才叫團隊!

那麼,心怎麼才能在一起呢?

談到員工離職的原因,馬雲說過兩條為人熟知的原因:1、心委屈了;2、錢沒給到位。其實核心是心受委屈了,因為人家值2萬,你給1萬,心裡肯定很委屈。相反,錢給得到位,一般的委屈還是可以忍受的。

快速擴張的企業里,有大量年輕的中高管,這些人有些是從內部提拔起來的,更多的是從外面高薪挖過來的——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組織規模快速膨脹的時候,首先要滿足外部競爭性引進優秀的人才。

然而,如果內部有能力的老員工得不到重用、薪酬少,就會有問題。更甚者,工作三五年的員工,薪水還沒有剛畢業的管培生多,使得老員工很受傷。

對此,旭輝採取的措施是,機制層面優先滿足外部競爭性、逐步解決內部公平性,建立分層分類短中長期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分配方面充分體現高績效,獎優罰劣,拉開差距!表現優秀的,給予高激勵,迅速提拔,並且逐年加大內部提升的比例,不合格的迅速淘汰,旭輝每年的淘汰率高達8~10%!

陽光城在治理上是將「三權分立」做得極為徹底的企業。這種敢於放權的企業作風,給職業經理人提供了極大的施展空間,這也是吸引「雙斌」重要因素。

授權是非常艱難的事。300或500億之後,每個區域甚至城市公司就是一個小王國,比如中梁的區域集團目標是做成200~300億規模的「小中梁」。如何確保「天高皇帝遠」的區域公司既加油干,又不瞎搞?甚至很多部門和層級顯然不行,這會造成效率低下。解決的辦法就是將員工綁上戰車。

有效的激勵制度既能激發員工幹勁,又能解決管控難的問題。2012年,碧桂園推出「成就共享」激勵計劃,次年,公司業績就翻番。

碧桂園出來的朱榮斌當然深諳此道。履新陽光城之後,朱榮斌即將碧桂園的激勵機制帶到了陽光城,並做了本土化改造。其制定的陽光城「雙贏」制度可謂升級版的碧桂園「雙享」制度,在未來拿地、開發、管理和利益等的融合都做出了調整。

未來,所有新項目均將納入「雙贏」體系,現金流回正即可分錢。就是為了將公司利益和員工利益緊密捆綁在一起,實現利益共享,責任共擔,提升企業發展質量——既要擼起袖子加油干,又不瞎搞蠻幹。

中梁在充分授權區域和高度透明的自動核算系統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激勵機制,提出了「事業合夥」、「費用包干」、「成就共享」、「項目跟投」和「專項激勵」等多層級激勵體系。

據明源君了解,不少准千億房企近年來的薪酬調整幅度不是很大,收入更多的來自於跟投的收益。如果區域蠻幹,虧的是自己的錢。這樣一來,不僅本項目的人不答應,有些公司還允許跨項目跨區域跟投,如果一個團隊把某個項目干虧損了,在公司都混不下去,因為你既虧了自己的錢,也虧了公司其他兄弟們的錢。

就明源君了解,大部分準備沖千億的房企都已經或者在著手推進跟投等激勵機制,但也還有部分捨不得分錢給員工,這類企業在通往千億的道路上,摔跟頭的可能性很大。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源地產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吐槽」竟然能獲大獎!地產人快來一吐為快!
2017年地產營銷人的5大痛點,只用一天時間就能全部解決?
「農業 地產」強勢來襲。有追求的房企,都該打造自己的田園綜合體!
跟中海、綠城學精裝修成本管控,你家項目精裝毛利能到100%!
地產人,用這10個細節改造,給老去的父母一個更好的家

TAG:明源地產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