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曹雪芹對「詩」的用法
前面已經寫過多篇《紅樓夢》闡述《詩經》的文章,《詩經》對後世影響極大,《詩經》可以當作史書來讀,後來有了真正的史書——《春秋》,所謂「詩亡而春秋作」。「詩」雖經歷代發展變化,有詩、楚辭、漢賦、五言、七言、詞、曲等,其功能不僅限於抒發個人感受,原本的歷史意義也一樣沒有變。
曹雪芹博古通今,做著一項嚴謹、嚴肅的學問。在梳理「詩」的過程中,將歷史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與筆下塑造的人物進行一一對應,而不會絲毫紊亂。比如襲人對應的是武則天、陸遊的詩,薛寶釵又對應李商隱、錢起、徐渭、董其昌等,還有一些,有時間我再寫寫,曹雪芹對他們是褒是貶,一看便知。曹雪芹對他們的褒貶不是隨意的,而是在思想理論指導下完成的。
由詩到作者,再引出作者的那段歷史,這樣就從歷史角度完成了對詩與作者的評價。
今天,再寫幾首看曹雪芹如何用文字闡述「詩」的。
一、「黛筆空描滿額顰」,出自唐寅書法《唐六如平康巷陌帖》。曹雪芹用這樣的方法創作至少有三個用意:
1、肯定唐寅的書法水平。
2、肯定這首詩的藝術創作。
3、用賈寶玉對應唐寅,說明賈寶玉也是才智過人,唐寅在艱難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賈寶玉就不可以?
「平康巷陌倦遊人,零落桃(花)病酒身。短夢風煙千里蝶,多情弦索一床塵。黃金誰買《長門賦》,黛筆空描滿額顰。惟有所歡知此意,共燒高燭送余春。造物何曾苦忌名,昇平端合棄無能。交遊零落綈袍冷,風雪欺凌瓦罐冰。二頃難謀田負郭,一餐隨分欲依僧。十年消盡英雄氣,彈劍嗚鳴淚滿膺。」
【明】唐寅《唐六如平康巷陌帖》
寶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顰顰 二字極好!"探春便問:"何出?"寶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說: 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 況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這兩個字,豈不兩妙!"(《紅樓夢》第3回)
二、「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賈寶玉通曉《詩經》,可以認識各種各樣的花草。鳳仙,又稱「指甲花」,通常可以用來染成通紅的指甲,這裡的石榴花自然是「火紅」的。曹雪芹用「大紅」來暗示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正」。這處對落花的描寫正是來自杜甫的《春夜喜雨》。這首詩耳熟能詳,也許曹雪芹就是留下明顯的線索,讓讀者用這種方法來讀《紅樓夢》。
寶玉因不見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別處去了,想了一想,索性遲兩日,等他的氣消一消再去也罷了。因低頭看見許多鳳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嘆道:「這是他心裡生了氣,也不收拾這花兒來了。待我送了去,明兒再問著他。」(《紅樓夢》第23回)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三、黛玉春困與秦觀《春日》。
1、賈寶玉實在是幸福,這樣令人迷醉的畫面被他遇見了,美人如芍藥,美人如薔薇。林黛玉是下凡的絳珠仙子,亦是「花神」。究竟誰是美人,誰是花?亦或皆是。
曹雪芹為什麼把最美的語言用在林黛玉身上?因為林黛玉是崇高理想的化身,這涉及到源自屈原「求女」的創作方法。屈原的作品對後世的文學創作影響極深。
寶玉信步走入,只見湘簾垂地,悄無人聲。走至窗前,覺得一縷幽香從碧紗窗中暗暗透出。寶玉便將臉貼在紗窗上,往裡看時,耳內忽聽得細細的長嘆了一聲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寶玉聽了,不覺心內癢將起來,再看時,只見黛玉在床上伸懶腰。寶玉在窗外笑道:「為甚麼『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一面說,一面掀帘子進來了。(《紅樓夢》第26回)
2、秦觀(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虛,江蘇高郵人。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學家、詞人,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紹聖元年(1094年),哲宗親政後,「新黨」執政,「舊黨」多人遭罷黜。新黨人士章惇、蔡京上台,蘇軾、秦觀等人一同遭貶。秦觀出杭州通判,道貶處州,任監酒稅之職,後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
《春日》這首詩太美,描繪了春雨初晴的畫面。你看,雨後初晴,陽光好像在剛剛被雨洗過的碧瓦間浮動。芍藥含淚,情意脈脈;薔薇橫卧,嬌態可掬,惹人憐愛。
《春日》
【宋】秦觀
一夕輕雷落萬絲,
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
無力薔薇卧曉枝。
四、由此觀之,曹雪芹不就是按照「古文經學派」來闡述「詩」的么?不僅闡述了先秦的《詩經》,還闡述了以後的「詩」。限於個人能力,一定還有更多的相關闡述等待發現。


TAG:紅樓夢新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