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天安門城樓前,那兩個華表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天安門城樓前,那兩個華表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天安門是我們到北京必去的地方,但是到了天安門你可能只顧著觀賞雄偉的天安門城樓,忽略天安門前後這兩對漢白玉石雕的大柱,即使看見了它,你可能也不知道兩對石柱是幹什麼的。

天安門城樓前,那兩個華表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華表在我國已經源遠流長,現已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標誌象徵,如今古樸精美的華表在天安門前和天安門前的石獅以及兩側的金水橋一起烘托著這座皇城的威嚴氣勢,並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華表是一種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形式,是過去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相傳華表是部落時代的一種圖騰標誌,古稱桓表,以一種望柱的形式出現,富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天安門城樓前,那兩個華表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相傳堯時立木牌於交通要道,供人書寫諫言,針砭時弊(有點意見本的意思哈)。遠古的華表皆為木製,東漢時期開始使用石柱作華表,華表的本來作用已經消失了,成為豎立在宮殿、橋樑、陵墓等前的大柱(實用器變裝飾品了)。華表通常用漢白玉雕成,華表的底座通常呈方形,是蓮花座或須彌座,上面雕刻有龍的圖案,蟠龍柱上雕刻一隻蟠龍盤於柱上,並裝飾有流雲紋;上端橫插一雲板,稱為誹謗木(古代誹謗是議論是非的意思,相當於現代的提意見,可不是造謠誣告);石柱頂上有一承露盤,呈圓形,因此對應天圓地方,上面的蹲獸為傳說中的神獸朝天吼,或稱為望天犼。

天安門城樓前,那兩個華表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這兩對石柱叫做華表,分別位於天安門前後,由漢白玉雕刻而成,每根華表由須彌座柱礎、柱身和承露盤組成,通高為 9.57 米,其直徑為 98 厘米,重約 20 噸,每對華表間距為 96 米。

在每根柱子底部基座之上有雕龍圖案,柱身之上雕刻一隻蟠龍盤,並飾有流雲紋,上端橫插一雲板,在石柱頂上有一承露盤,呈圓形,對應天圓地方,上面蹲有一獸,為傳說中的神獸朝天吼。

前後兩對柱子之上的朝天吼的頭部朝向相反,天安門門前那對華表上的石犼,面向宮外,人們稱之為望君歸,天安門後面的那對華表上的的石犼,面向宮內,人們稱為望君出。

前後兩石犼分別代表著盼望皇帝外出遊玩不要久久不歸,應快回宮料理國事;勸誡皇帝不要老待在宮內尋歡作樂,應常到宮外去了解百姓的苦難,所以它並不是簡單的裝飾品,而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為民的標誌。

天安門城樓前,那兩個華表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