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位被歷史曲解冤枉的人物

五位被歷史曲解冤枉的人物

古往今來可能會有些歷史信息在歲月的長河中丟失或者被人們言語相傳脫離了事實真相。那麼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歷史上這無為被冤枉的人物。還他們真實面目。

一、張飛

張飛(?-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因為藝術需要被羅貫中描寫成了一個冷血的屠夫。真實的張飛不是戲劇當中只知道叫喳喳的粗魯莽撞人,而是具有深謀遠慮的細心周到人。張飛為人勇猛,曾率二十騎兵於長坂嚇退曹軍。而且書法不錯,擅畫美人,現今仍有其墨寶、畫像留下。張飛對待有學問人的人十分禮遇,他也英雄惜英雄。

《三國志》卷三十六《張飛傳》說他寬大嚴顏之後,「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於成都」。從此張飛一路順順利利,就打到成都同劉備會師了。可見義釋嚴顏收到的政治效果,確實非同一般地好。關羽在樊城抓到勇將龐德,三下五除二就把龐德砍了腦袋。對比之下,張飛就比他的二哥,心思更加細緻,考慮更加長遠了。

二、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中國古代完美男人。史料記載清晰可鑒,赤壁之戰的「男主角」並非諸葛亮,周瑜也決不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之輩。可是,為何到了《三國演義》里,周瑜卻變成了一副令人「厭惡」的面孔呢?這主要是出於藝術創作的需要,只有這樣寫文章才會生動有趣。

而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卻是一個德才出眾堪為中國古代男人楷模、洋溢著漢代風骨和中國古人崇尚的氣節之美、慷慨之氣、忠義之氣的優秀男人,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位軍事奇才,是中國古代優秀男人的典範。

三、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一個英雄變成了一個花臉奸臣。曹操在歷史上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先後打敗豪強割據勢力袁紹、袁術、呂布等,逐步統一了中國北方。曹操用人唯賢,打破了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人才,抑制了豪強地主的勢力。他還是一位著名詩人,他的詩篇激昂慷慨、悲壯蒼涼,深受後人喜愛。

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為什麼被史書中記載成為一個奸臣呢?這主要是由於民族矛盾引起的。從宋代到元末的幾百年間,漢族屢遭外族的殘酷壓迫和統治,使得漢族人民不得不奮起反抗,有了"還我河山"的願望。因此,曹操也終於由一個有本事的人、一個英雄變成了一個花臉奸臣了。

四、袁崇煥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籍貫爭議。明朝末年薊遼督師。

悲劇性人物。他以文臣出身任武將,照樣把軍隊治理得井井有條,深得當地軍民的愛戴。這樣一位偉大的將領,當之無愧是明王朝東北的長城,可惜,他最後的結局是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所有這一切,只是因為他太強大了,成為清朝皇帝皇太極不可逾越的屏障,於是皇太極使用反間計,讓疑心重的崇禎皇帝親手殺死這位將領。

袁崇煥的事迹、評論幾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清乾隆皇帝覺得袁崇煥的死值得憐憫,民國初年,梁啟超在《袁崇煥傳》中對袁崇煥大加讚賞,認為他是能影響國家安危、民族興亡的人。

五、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

李鴻章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最受爭議的便是他的外交。李鴻章接受的傳統儒家思想的教育,他逃不出千百年來作為文人和士大夫的忠君愛國思想,這就註定了他的政治思想和行為是為統治階級盡忠,然後才是為國家服務。

李鴻章冤,所以儘管當時就有全體軍機大臣為其喊冤,集體上奏:「中國之敗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鴻章之過」,但總要有人承擔責任吧?朝廷豈可將矛頭指向自己,豈可輕易引火燒身?所以,那個帽子也只有給他戴上了。李鴻章簽完《馬關條約》就被革了職,1900年,他躺在病榻上吐著血還在與洋人爭辯周旋。

人生在世難免會被人冤枉。有時候會越解釋越黑。所以沒必要去解釋過好自己就行。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清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看清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