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聊城志⑥:戰國時聊城兩大名士,一個圍魏救趙,另一個射書救聊

聊城志⑥:戰國時聊城兩大名士,一個圍魏救趙,另一個射書救聊

歡迎關注聊城晚報頭條號,相約更多精彩

聊城志⑥:戰國時聊城兩大名士,一個圍魏救趙,另一個射書救聊

孫臏(約公元前380年-前320年),戰國時兵家。今陽穀人,孫武的後代,大致與商鞅、孟軻同時。孫臏少時家貧,曾與龐涓同學兵法,得老師鬼谷子真傳。龐涓為魏惠王將軍後,忌其才能,騙他到魏國,將其處以臏刑(去膝蓋骨)。從此,孫臏發憤讀書,研究兵法。後由齊國使者秘密將其載回齊國,被齊威王任為軍師。齊威王十三年(公元前344年),龐涓率魏軍圍困趙國國都。趙國向齊國求救,孫臏圍魏救趙,避實擊虛,大敗魏軍於桂陵(今河南長垣附近)。齊威王十五年(公元前342年),魏軍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孫臏先帶軍隊攻入魏國境內,後又用減灶法,誘敵深入,大敗魏軍於馬陵(今山東莘縣),殺死龐涓。由此孫臏名揚天下。

孫臏

其後,謝職隱居甲山(今莒縣境內),著書立說。著作有《孫臏兵法》。主張「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提倡「賞不逾日,罰不過面(轉臉)」。認為採取「營而離之(迷惑敵人,使之兵分散),並卒(集中兵力)而擊之」等方法,寡可以敵眾,弱可以勝強。強調具體分析敵我雙方的條件,做到「內得其民之心,外知敵之情」。《孫臏兵法》久已失傳,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其殘簡440片,約11000餘字。陽谷縣小迷魂陣傳為孫臏與龐涓作戰時所布陣法。今存民國年間「孫臏閣碑」一通。

陽谷迷魂陣

魯仲連(約公元前305-前245),戰國時名士,亦稱魯連。今茌平人。善於出謀劃策,常周遊各國,為其排難解紛。趙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軍圍困趙國國邯鄲。迫於壓力,魏王派使臣勸趙王尊秦為帝,趙王猶豫不決。魯仲連以利害說趙、魏兩國聯合抗秦。兩國接受其主張,秦軍以此撤軍。

魯仲連

20餘年後,燕將攻佔齊國的聊城。齊派田單收復聊城卻久攻不下。雙方損兵折將,死傷慘重。魯仲連聞之趕來,寫了一封義正詞嚴的書信射入城中。燕將讀後,憂慮、懼怕,遂拔劍自刎,於是齊軍輕而易舉攻下聊城。趙、齊諸國大臣皆欲奏上為其封官嘉賞。他一一推辭,退而隱居。《漢書·藝文志》載有《魯仲連子》14篇,今佚,僅有清朝馬國翰輯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國 的精彩文章:

戰國的精彩歷史你真的知道嗎?
真正決定戰國的格局,是這4次戰役
中國製造,卻在異國和戰國琉璃「蜻蜓眼」相遇!
《秦時明月》中的戰國名將哪幾個有傳說中的實力!有一人,屠百萬
它是秦國揮之不去的噩夢,戰國初期稱霸諸侯的兵中之王-魏武卒

TAG: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