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便渾濁的艾灸解決方法

小便渾濁的艾灸解決方法

概述

小便渾濁,簡稱尿濁,又叫溺濁。指尿液渾濁不清,色如泔漿,而排尿時並無尿道澀痛的癥狀。尿濁而色白如泔漿者稱為白濁,初尿不渾,留置稍長,沉澱呈積粉樣者亦屬本症。本症病位在下焦,主要涉及腎、膀胱、脾等臟腑。多由於下焦濕熱,膀胱泌別失職:腎陰虧虛,陰虛內熱,熱移膀胱,清濁不分;脾虛氣陷,精微下滲;腎陽不足,失於固攝所致。臨床虛多實少,主要有下焦濕熱、腎陰虧虛、腎陽虛衰、脾虛氣陷、脾腎兩虛五種證型。

本症涉及現代醫學的絲蟲病、腎癆、精濁、腎系癌瘤,小兒外感或內傷,胸腹部創傷或手術等。

常見病因及癥狀

(1)下焦濕熱:小便渾濁如米泔,時夾滑膩之物,或小便黃赤而渾濁不清,常有尿頻尿短,或小便灼熱疼痛,或伴輕度疼痛,兼見身熱煩躁,胸滿脘悶,口於不欲多飲,大便秘結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2)腎陰虧虛:小便渾濁如泔漿,尿量不多,或有澀痛,兼見頭暈,耳鳴,耳聾,咽干,顴紅盜汗,骨蒸勞熱。

(4)脾虛氣陷:小便渾濁如米泔水,日久不愈,或尿時不甚渾濁而沉澱呈積粉樣,尿有餘瀝,兼見面色萎黃,精神疲倦,語聲低怯,腹脹納減,少腹墜脹,大便溏薄,或有內臟下垂,面色無華,舌淡苔白,脈虛無力。

(5)脾腎兩虛:小便渾濁,尿頻數清長,頭暈耳鳴,面色萎黃,納食減少,氣短神疲,肌肉消瘦,四肢不溫,腰腿痠軟,舌淡苔白滑,脈虛緩。

病情分析與鑒別

(l)下焦濕熱尿濁與腎陰虧虛尿濁:二者皆有熱象。下焦濕熱尿濁為實熱證,下焦濕熱影響膀胱氣化,泌別失職,故小便渾濁如米泔,或夾有滑膩之物,或小便短赤,伴尿頻,尿急、尿痛;濕熱內蘊,見胸滿脘悶,口渴不欲多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等。腎陰虧虛尿濁為虛熱證,陰虛內熱,熱移膀胱,氣化失司,清濁不分,故小便渾濁如米泔,或小便黃赤,但尿頻、尿痛少見,陰虧火旺,則見頭暈耳鳴,顴紅盜汗,虛煩不寐,腰膝痠軟等之徵。

艾灸取穴

艾灸體會

艾灸對本病有改善癥狀的作用,臨床當根據尿濁的病種與證候進行論治,若對以尿濁為主症的病種尚未確定時,可暫以尿濁待查作為初步診斷,並進行辨證論治及對症治療。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艾灸也能補腎嗎?
養生艾灸——越艾越健美,美女經期常艾艾
秋分節氣一定要這樣做艾灸才靠譜!
灸通任督二脈,艾灸平衡陰陽
老中醫經驗:鍾岳琦老先生留給後人的17種疾病艾灸方法,值得收藏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