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落拓寒士寫一首羹湯詩,座中詞壇巨擘聳然動容,提攜其成一代名家

落拓寒士寫一首羹湯詩,座中詞壇巨擘聳然動容,提攜其成一代名家

說起南宋詞人,名氣最大的莫過於辛棄疾和李清照。

辛棄疾字幼安,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兩人都是濟南人,世人將之並稱為「濟南二安」。

李清照在北宋傾覆之際舉家南渡,她的宋人身份是不容置疑的。辛棄疾卻是在靖康奇禍十幾年後才出生於濟南的,從某種意義來說,他的國籍屬於金國。

辛棄疾客觀上是金國人,但主觀上一直以宋人自許。

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金國境內的北宋遺民不堪金人欺凌,趁機發起暴動。二十一歲的辛棄疾聚集了二千人,加入耿京領導的的起義軍,擔任掌書記。完顏亮的帝位是從同宗兄弟金熙宗完顏亶手中篡奪而來,政權不穩,他銳意南征,金國女真貴族的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本人在前線被部下所殺,金軍倉皇北撤。這是南宋收復故土的大好時機。1162年,辛棄疾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可是,在他完成使命歸來時,首領耿京竟被叛徒張安國所殺,偌大義軍煙消雲散。辛棄疾又驚又怒,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張安國擒返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辛棄疾的將帥之才、敢戰之名,聲動朝野,有「南宋蘇武」之稱的忠臣義士洪邁在《稼軒記》記,「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宋高宗也因此任命辛棄疾為江陰簽判。

不過,辛棄疾雖以敢戰揚名,但令他留芳後世的,卻是他的詩詞,畢竟,南宋小朝廷的主流思想是苟且偷安於江南一隅。

辛棄疾的詩詞也由此充斥滿了忠憤之氣。

原本,東坡居士把宋詞開創出一種豪放闊大、高曠開朗的風格,卻一直沒有得到強有力的繼承發展。南渡之初,張元干、張孝祥、葉夢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恥為主題作詞,一定程度上繼承了蘇詞詞風。但張元乾等人的詞作,只是激於悲憤而作,而非有意識的藝術追求,所以成就不是很高。等辛棄疾的注意力從行軍打仗轉移到詩詞方面,辛棄疾本人性情豪邁,不拘小節,轉化成文字,與生俱來一種雄放闊大的氣勢。人們稱讚說:「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辛棄疾儼然成了南宋豪放詞第一人。

後人又把他與蘇東坡合稱「蘇辛」。

南北宋兩詞人,互相輝映,照耀千秋。

辛棄疾有擒龍縛虎之能,卻英雄無用武之地,屢蒙讒劾,賦閑山野,誠如他自己所說:「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辛棄疾任隆興(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在上饒建「稼軒莊園」,往來者多是同道中人,有陸遊、朱熹、陳亮等等。

1188年冬,辛棄疾和朱熹、陳亮相約在鉛山紫溪商討統一大計。朱熹因故爽約,陳亮如期而來。彼時,辛棄疾多日沉痾不起,故人相見,病痛消散,兩人在村前石橋上縱談國事,目睹雪後初晴嬌艷江山,痛心不已。最後,雙雙拔劍斬馬,發誓為統一河山奮鬥不止。辛棄疾作《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吶喊:「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江西人劉過比辛棄疾小十四歲,少懷志節,讀書論兵,好言古今治亂盛衰之變。曾多次上書朝廷,「屢陳恢復大計,謂中原可一戰而取」,卻得不到回應,遂流落江湖間,布衣漂泊。

劉過心慕辛棄疾其人,專程前往登門拜訪,門人卻不肯替劉過通報,爭將起來。

其時,朱熹和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張浚之子張栻正在辛棄疾府上作客,和辛棄疾一同出來察看爭執原因。

朱、張二人見了劉過,對辛棄疾說:「此人乃豪傑,善賦詩,可試納之。」

辛棄疾於是讓人給劉過設座,舉杯共飲。

辛棄疾問:「能作詩否?」

劉過自信地答:「能。」

席上恰好端上了一盆羊腰腎羹,辛棄疾指著羊腰腎羹,讓劉過以此為題,賦詩一首。

劉過說:「天氣冷,先喝兩盅暖暖身。」

兩杯黃湯落肚,劉過拱拱手,讓辛棄疾出韻。

辛棄疾看劉過喝酒時因天冷哆嗦,酒水流到了衣服上,便限韻「流」字。

劉過不慌不忙,信口吟道:

拔毫已付管城子,爛首曾封關內侯。

死後不知身外物,也隨樽酒伴風流。

韓愈《毛穎傳》稱毛筆為管城子,後人沿襲此說,以管城子指代毛筆,而毛筆常以羊毫製成。 「爛首」即指羊頭,西漢有諷刺封建王朝封爵濫賞的童謠說:「爛羊頭,關內侯」。用典賦羊,大意為:羊身上的毛已經貢獻給了毛筆,羊的腦袋也幫人封官奪爵,我也不知道自己死後會落什麼下場,暫且喝一杯酒自在風流。

詩思巧妙精當、切題自然、符合情境。

辛棄疾當即拍案叫絕,與劉過推杯換盞,結成莫逆之交。

席散,張栻私下對劉過說:「家父一生公忠,為國功臣,死後來挽者竟無一篇得此意。願君賦詩,以發幽潛。」

劉過點點頭,為之賦一絕:

背水未成韓信陣,明星已隕武侯軍。

平生一點不平氣,化作祝融峰上雲。

劉過成為辛棄疾座上賓後,經常與辛棄疾一同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一道,被世人稱為「辛派三劉」。

劉過曾效辛體作有《沁園春》,其詞曰:

斗酒彘肩,醉渡浙江,豈不快哉!

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蘇公等駕勒吾回。

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照台。

諸人者,都掉頭不顧,只管傳杯。

白雲天竺去來圖畫里,崢嶸樓觀開。

看縱橫一澗,東西水繞。

兩山南北,高下雲堆。

逋曰不然,暗香疏影,只可孤山先探梅。

蓬萊閣,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辛棄疾讀此詞,愈加喜愛劉過。

改年春,劉過要回老家探望母親,辛棄疾慷慨斥資為劉過買回鄉的船,並付萬緡錢以壯行色。

劉過大為感動,作《念奴嬌》相贈:

知音者少,算乾坤許大,著身何處。

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尋歸路。

多景樓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

虛名相誤,十年枉費辛苦。

不是奏賦明光,上書北闕,無驚人之語。

我自匆忙天未許,贏得衣裾塵土。

白璧追歡,黃金買笑,付與君為主。

蒓鱸江上,浩然明日歸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沙龍 的精彩文章:

此王朝十七位皇帝陵寢離奇消失,二百年後重現,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此文壇領袖從後輩處討來一佳句,兩次使用,成就兩首不朽詩詞作品
文成公主受松贊干布冷落,遭尺尊公主虐待,靠裝瘋度日?真相在此
南宋抗金名將,半邊肩膀被砍掉,仍死戰不已,殺出重圍,以死謝眾
清朝皇子最特殊,有性啟蒙老師,乾隆最多,曾給其中一位寫了首詩

TAG:歷史大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