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年花開,學學「孫儷」的首富之道

那年花開,學學「孫儷」的首富之道

鈦媒體 TMTPost.com

|科技引領新經濟|

當周瑩走完坎坷而傳奇的一生時,不禁讓後人肅然起敬。誠信無詐,自律自戒。以智取材,以商事國,以豐補歉,月初一、十五與下人共食……每一條對於公司管理者都是很大的啟示。

《那年花開月正圓》自從開播以來,引發了無數熱議,孫儷飾演的女主角周瑩進入人們的視野。歷史上,周瑩是確有其人。

周瑩 17 歲嫁入涇陽縣安吳鎮安吳堡,婚後僅一年,公公遇難,丈夫病逝。這個弱女子只能臨危受命,挺身而出捍衛家族的產業;面對掌柜們侵吞資產、家族內部的明爭暗鬥,這個看似人畜無害的「小綿羊」卻手段非凡,以過人的智慧成功化解了家族商業危機,將一個行將倒塌的商業大廈建設成為商業帝國,創造了一部蕩氣迴腸的秦商神話。

臨危受命,執掌家業

電視劇中的周瑩是跟著養父四處賣藝的江湖女子,但事實上,周瑩其實是出生於富商之家,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1869年,周瑩出生於陝西三原縣,父親周海潮是當時有名的富商,周瑩出生後不久,父親就給她定下了「娃娃親」,對象是涇陽縣吳家之子吳聘。

說起這個吳家,在當時也是非常了不起。吳聘的父親吳蔚文在朝廷任職,也是著名的鹽商,承辦江蘇、安徽、江西的鹽業,是與胡雪岩同一時代的紅頂商人。可以說,周、吳兩家可謂門當戶對,私交也一直不錯,結為姻親可謂理所當然。然而,吳家一直向周家隱瞞了一件事情:吳聘從小就身患肺結核,這在當時可是不治之症。

本來周、吳兩家商定,等到周瑩18歲時兩家就成親,可等到周瑩17歲,吳家就主動提出要成親,理由是「孩子都大了,不用再等了」。但實情卻是,吳家少爺吳聘已經病入膏肓,吳家想通過成親「紅鸞照命」來衝散「白虎凶星」,使吳聘的病情好轉。

但周瑩哪知道這些,嫁入了吳家之後才發現,家人口中說的「門當戶對的富商之子」,竟然是一個病秧子。甚至有一個說法是,吳聘當時已經病得卧床不起了,吳家便荒唐地找了只公雞,披紅挂彩地和周瑩拜了堂。

但吳聘雖然病重,為人卻正氣凜然,雖然奉父母之命成婚,卻不願意耽誤周瑩:「我活在世上 18 年,喝了 15 年苦湯。我自知命在踏薄冰踩浮萍,若小姐不願與吳聘結為秦晉,我願打開後花園門送小姐回孟店村逃婚。」周瑩雖然又驚又怒,但是作為大家閨秀,她還是很快冷靜下來:

「我今日既和相公拜了天地入了洞房,我周瑩就是你吳聘的結髮妻。今日大喜,望相公能以萬利之語戒心猿意馬,與我周瑩同挽命運之車……」

兩人就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好景不長,僅僅過了一年時間,公公就因意外遇難,丈夫遭受打擊病逝。沒了主心骨,吳家也逐漸家道中落。因為吳家並無男丁子嗣,年僅18歲的周瑩,只能接過公公和丈夫留下的賬本、鑰匙,成為吳家的唯一繼承人。

當時正是清朝末年,太平天國運動、英法聯軍侵華...這樣動蕩的年代,做生意已經很不易,更別說一個女人拋頭露面在商界打拚,這需要非常大的勇氣。

但是,周瑩卻毅然決然地擔起了這份責任,憑藉著自己過人的商業天賦,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她當時所做的不少商業措施,對於現在的我們依然有很大啟發。

成為秦商的領跑者

她成為掌門人的那一年,才18歲。接手吳氏生意後,她首先開始在全國去巡視自家的商業版圖。

當時支撐吳氏商業半壁江山的成都山貨藥材店「川花總號」主管和揚州「裕隆全」鹽務總號主管想趁老東家去世將商號據為己有,她知道後,對此暗中展開調查,掌握了大量證據,在與兩位總管交鋒的過程中,如山的鐵證和對仁義禮智信的義正詞嚴讓兩位主管敗北。

在與成都「川花總號」總管厲宏圖的鬥爭中,周瑩展現了應對危機的公關能力。首先她擊破了厲宏圖「吳蔚文贈予他川花總號」的謠言;其次,打點了四川成都府各有關官吏衙門;在道德和法律的立場上徹底打敗厲宏圖,使他失去人心。隨後,誠實守信的夥計被她提拔為商號管理層。

劉強東曾說過,公司管理的核心就是管人,管人的核心是怎麼選人,怎麼用人,怎麼留人,怎麼防止「大企業病」,保證信息通暢,減少部門扯皮。

古代的經營管理也是一樣,周瑩深諳管人的方法。為了穩定人心,她實行「陽俸陰俸」,提高夥計薪酬兩成,增加年終獎。當「裕隆全」全體店員薪俸提高了兩成後,他們的薪酬高出揚州商界最低年薪三成,加上每年分紅,「裕隆全」的員工薪俸在江南同行中算是超群。

這一決定將員工收入與商店利益掛鉤,如今大部分企業白領的收入分配也與之很相似。這種近於現代企業經營中的股權激勵制度極大調動了店員的積極性,這樣一來,「裕隆全」的生意沒有因掌柜易主而受損,反而蒸蒸日上。

周瑩因個性重情重義,所以身邊願意追隨她的能人不少,這也是她能集思廣益,迅速掌握市場運作的前提。她把他們視為兄弟姐妹,把管事夥計們視為手足,對跟隨她始終的丫環書童,更是知恩以報,不但為他們成家立業,而且為他們教育子女。

如今不少企業重視員工關係,而周瑩無疑是建設員工關係的先行者。

土地問題一直是中國「三農」問題的關鍵,也是農村經濟的核心。周瑩深刻地認識到土地對於農民的重要性後,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還田於佃,減免租金,自負盈虧,20 年不變。她將屬於自己管理的土地分給佃農幾乎無償耕種,因為當時農業經濟只能養家糊口,更有前途的是商業經濟。從此她贏得了鄉親的擁戴。

讓她真正成為「首富」的秘訣,是對市場經濟的規律的應用。在市場經濟的理念還沒有出現在中國時,她便知道要按市場規律出牌。當時吳氏家族的產業涉及棉花、油坊、燒酒坊、糧店、米店、布匹……很多產品的價格會根據市場的規律上下浮動,一年秋天,棉花喜獲豐收。但是關中的棉花行想趁機殺價,引起棉農不滿,有的棉農乾脆不賣。

她提出「以豐補歉」,並用高於市場價收購棉花,結果壟斷了棉花行業。西安棉花業的龍頭老大因無法向客戶供貨不得不求助於周瑩,只能高價從周瑩手中買棉花。第二年,棉花歉收,因上一年棉花庫存,周瑩又戰勝了其他人。7 年時間裡,她由每年進出 3000 來擔棉花到一年購進 11 萬多擔棉花,由小打小鬧成為關中地區棉花買賣大戶。

她的身上有太多商人不具備的優點:重誠信、善用人、善於審時度勢、求新求變、甚至跨國意識。她通過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購買更先進的機械設備與國內沒有的紡織布料。之後還通過一艘艘郵輪遠銷歐美,吳家的商業版圖在她的運營下延伸至海外!

作為晚清時期的女商人,能夠在動蕩混亂的時局中找到一次次商機,足以讓她成為秦商領跑者!

為商人贏得尊重

在周瑩的一生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她與慈禧的關係。

1900 年,慈禧在西安避難時,周瑩向慈禧提供了 10 萬兩白銀,慈禧親手題寫「護國夫人」牌匾,並收她為義女。《辛丑條約》簽訂後,她又向清政府進貢白銀,同赴國難,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慈禧和她一見如故不僅是因為她捐了錢,也是因為她們同是寡婦,卻同樣在男人權力圈中立足。

其實向當時的政府交銀子,家裡是有不同意見的,但周瑩的家國觀很樸素:「這個朝廷不在了,國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

在離世之前,她將掙來的財產分完後,還留了些日後重修鄭白渠所用資金。只是,後來漫長的戰爭歲月和荒誕的政治鬥爭,重修鄭白渠成了她的未竟之願,那些用於修渠的金銀財寶也隨著她的死不知所終。

周瑩從 18 歲守寡到 42 歲去世,24 個春秋的短暫時光里,成功地扭轉了吳家商業衰落的趨勢,贏得了世人的尊重,為自己贏得了舉世無雙的名聲。

百姓因為她做的好事,如建文廟、辦義學、開倉放糧、施粥賑災、捐銀打井、引水修渠,善舉不斷,將她稱為「活菩薩」。

當她走完坎坷而傳奇的一生時,不禁讓後人肅然起敬。

「誠信無詐,自律自戒。以智取材,以商事國,以豐補歉,月初一、十五與下人共食……」每一條對於公司管理者都是很大的啟示。

「椎埋去就,與時俯仰,變化有概」。她的成功不只是將一個行將倒閉的商業大廈建成商業帝國,生意遍及全國,更是她在商人趨利的傳統概念里,以自己的商業智慧為自己也為商人群體贏得了無與倫比的尊重。

微信推送太少,下個鈦媒體App更及時了解這個新奇世界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一名鄉村醫生的日常 鈦媒體影像《在線》
對話「火人節」創始人John Law:一位資深嬉皮士的跨世紀蛻變
騰訊阿里雙方達成音樂轉授權合作;小米MIX2搶先蘋果發布,雷軍表示有信心
騰訊雲總裁邱躍鵬:AI的蔓延和落地是個加速的過程
優酷憑什麼能打造爆款《小手牽小狗》?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