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細菌能影響你的情緒,還可能對孩子的智力造成影響!

細菌能影響你的情緒,還可能對孩子的智力造成影響!

查爾斯·達爾文在一八七二年出版的《人類與動物的情感表達》一書中提到:「消化道的分泌作用……被強烈的情感所影響,這是另外一個絕佳的例顯示感覺中樞對器官所作出的直接反應,是獨立意志。」沿著達爾文的觀點,你會發現:人在聽到壞消息時,腸道會出現鬆弛感;心情抑鬱時,消化也會不好。

大腦和腸道隔得距離確實比較遠,負責的功能也徹底不同,卻擁有雙向的聯繫,不只情緒會影響腸道運作,腸道的活動也會影心情和行為,而細菌則是影響腸道的重要因素。

細菌影響情緒的實驗

當日本醫學科學家須藤信行(Nobuyuki sudo)及千田要一( Yoichi Chida)為了驗證菌群系是否會影響頭腦對壓力的反應,做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實驗。

他們使用兩組小鼠:一組是無菌小鼠,腸道內沒有任何微生物;另外一組小鼠的腸道內有正常的細菌群系。他們把小鼠放到管子里,讓它們趕到壓力和緊張,兩組小鼠都產生了壓力荷爾蒙,但是無菌小鼠的荷爾蒙濃度高出兩倍——腸道里沒有細菌,會使小鼠在這種情況下更緊張。

他們試圖藉由植入正常成年小鼠的腸道菌群,改變無菌小鼠的過度反應,結果是太遲了它們的緊張反應已經變成固定模式。實驗結果顯示,身上越早出現細菌的小鼠較不容易緊張。令他們驚訝的是,在無菌的年幼小鼠身上只培養一種細菌一一一比菲德嬰兒岐桿菌,也足以防止它們變得過度緊張。

這些實驗開啟了通往新思維的大門,腸道微生物不只可以改變身體健康,也會影響精神狀況。若是腸道微生物群系在宿主幼年時期就被破壞,所帶來的影響也會早早就出現在宿主身上。

那麼,細菌真的會影響智力么?

2007年,研究者將十三名自閉症兒童與八名健康兒童的腸道微生物做比較。他們發現與健康兒童相較,自閉症童的腸道內有多出十倍的梭菌。雖然這個發現和智力的聯繫並未得到進一步確認,但給了人們一個新的思路。

如果微生物可以影響我們的行為,移植腸道的細群系會不會造成一個人個性的轉變,好比將肥胖小鼠的腸道菌移植到瘦小鼠身上會使其增重一樣?當然小鼠無法回答關於個性分析的問卷調查,不過就和狗一樣,不同品種的小鼠也會有不同的行為和個性。有一種實驗鼠的品種叫做BALB小鼠,它們的個性非常害羞且猶豫不決,與自信且合群的瑞士小鼠大相逕庭。將這樣的組合用於交換個性的實驗再適合不過了。

2011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麥克馬斯特大學,某個實驗團隊發現給小鼠使用抗生素,會改變它們的腸道微生物群系,使它們在探索新環境時變得不這麼焦慮。於是他們開始思考,是否能夠藉由移植BALB小鼠腸道內的微生物,將焦慮轉移到悠哉的瑞士小鼠身上?他們在這兩個不同品種的小鼠身上注入對方的細菌,並且作了一個簡單的測試。他們將小鼠放在平台上,計算它們得花多久時間鼓起勇氣跳下來。

勇敢的瑞士小鼠接受了焦慮小鼠的細菌後,花了比原來三倍的時間才敢跳下來。同樣的,緊張的BALB小鼠在接受瑞士小鼠的喜劇後變得比較勇敢,跳下平台的時間比之前短了不少。

另外,腸道內沒有細菌的小鼠不愛交際,喜歡單獨行動,不喜歡與其他小鼠互動。當我們在籠子內放入一隻新小鼠,一般小鼠會迎上前去。無菌小鼠會選擇和已知熟悉的小鼠呆在一起。腸道里的微生物似乎能決定它們變得更友善。

細菌還會影響你選對象。

有一個著名的實驗,研究人員讓瑞士伯恩大學的女同學選擇男同學睡覺時穿過的T恤,依照喜好排出順序,結果女生挑出來的最喜的男生,往往有著與自己反差最大的免疫系統。這個理論說明女性藉由選擇與自己相異的基因組合,提供後代一個能夠應付雙倍挑戰的系統。也就是說,女孩可以透過嗅覺審查男孩的基因組,替孩子選擇最合適的父親。

男同學在T恤上留下的氣味,正是他們皮膚上的微生物群系產生。這些居住在腋下的微生物將汗水轉換成味道,四處飄散。

男學生皮膚上的主要微生物群系至少有一部分是來自他基因的結果,包含決定他擁有的免疫系統基因。儘管女同學不知情,他們仍可利用生物群系傳的訊息,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基因組合。

在T實驗中,服用避孕藥的女同學選中的,幾乎都是和自己有相免疫系統的男性。避孕藥中的荷爾蒙顯然徹底反轉了她們下意識的巨大力量,更別提除臭劑及抗生素會帶來什麼樣的毀滅性影響。

如果受微生物影響的性費洛蒙是挑選交配對象的第一步,我們可以考量將親吻做為下一個評估項目。親吻看起來象是人類獨有的行為,也可以說是文化的現象,藉由這個動作來表現佔有慾,甚至向他人宣示主權,但是以一種較溫和的表現方式。事實上,我們並不是唯一會接吻的動物,黑猩猩等靈長類動物,甚至很多其他動物也會,讓我們可以從生物學的觀點來討論親吻的目的。

接吻,可以看作為了建立關係而交換唾液及細菌,尤其是與某個非親屬的人嘴對嘴,進行舌頭上的接觸。這看起來似乎是一種高風險行為,天曉得他可能會有什麼病。但或許這才是重點,在你可能讓自己以及未來的孩子受到那些細菌攻擊之前,先打探父親候選人身上帶有哪些細菌。不只如此,親吻也可以帶給你對方身上的細菌樣本,藉此嘗一囗對方的基因及免疫力。透過親吻,我們也在決定是否要信任前這個人、不論是基於情感還是生物學。

在法國一項臨床實驗中,研究人員將五十五名正常、健康的志願受試者分成兩組一一這次是人類一一其中一組每天吃一根水果囗味的果棒,裡頭包含兩種活菌。另一組也吃一樣的糖果棒(安慰劑)、但沒有加細菌。一個月後,吃了活菌的受試比接受實驗前更快樂、不容易憂慮和生氣,而且這些改變已經超越了安慰劑效應、盡這個實驗小而簡單,卻讓我們看見一條值得繼續探索的道路。

吃下活菌為什麼可以讓人感到更快樂?這和一個潛在的生物機制與調節情緒的化學物質血清素(serotonin)有關。這種神經傳導物質主要存在於我們的腸道內,負責讓一切維持完好運作。大約有百分之十的神經傳導物質存在於大腦內,負責調節情緒及記憶。

當我們吃下活菌,可以增加血液中另一個化合物質——色胺酸的濃度,這是個可以讓人產生幸福感的小分子。憂鬱的病人血液中的色胺酸含量確實較一般人低,飲食習慣中色胺酸攝取量(蛋白質含有此物質)較低的國家自殺率較高,身體中的色胺酸若是被用盡了,可能會讓人們感到短暫卻徹底的沮喪。個人血液中的色胺酸濃度較低,表示他的血清素也較少,進而代表他可能較不快樂。

細菌太小了,小到我們的肉眼看不到它們。它們帶來的改變,我們往往也難以覺察。然而,它們正在實實在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狀態。在科技進入納米和微米的時代,我們會在細菌領域裡更有力量。

這篇文章里,你看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可以分享什麼?歡迎大家關注和分享至朋友圈,讓你愛和愛你的人都能用『正確的認知去判斷和選擇,用平和的心態去養心和養命!』

Hello,夥伴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真原一媽媽治未病 的精彩文章:

TAG:真原一媽媽治未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