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漢時期避風避水藏風聚氣的帝王陵是怎麼選址的?

西漢時期避風避水藏風聚氣的帝王陵是怎麼選址的?

西漢有11座帝陵,除漢文帝劉恆的霸陵、漢宣帝劉詢的杜陵建在位於都城東南的地方外,其餘均在今咸陽市渭水北,共有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漢武帝劉徹的茂陵等9座。

西漢帝王陵區多建在渭北高原之上,面向東方,陵勢巍峨,渭水似玉帶把九座帝王陵依次相接,是龍結穴之寶地。西漢時,人們特別迷信「天人感應」,講究「風水方位」。為了求得最大的吉利,漢帝王陵聽信風水先生的那一套,依各帝王象數和陰陽五行的特徵,「量身定做」。所以,現在大家看到的西漢帝王陵的陵址、形狀各有差別,或方或長或高或低或東或西,似乎不統一。

劉邦為什麼選定渭北?除了看好渭北的風水外,主要是受了傳統的「葬者宜在國都之北」思想的影響。劉邦不敢擅改古制,怕給國運帶來意外,所以在都城長安(西安)位於渭水之南的情況下,皇陵區卻選擇在了渭北。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即歷史上有名的光武帝,定都洛陽,東漢朝代始。劉秀死後葬於原陵,位於今河南省孟津縣附近的黃河南邊,邙山之北,當地俗稱「劉秀墳」。一般人看來,此處並非風水寶地,劉秀為何葬在這土壤貧瘠的黃河邊上?這裡也有一段秘聞。

傳說,劉秀在滅掉篡位的王莽後,就想到在都城洛陽東北的北邙山上營建壽宮。北邙山是歷代富貴人家歸葬的風水寶地,民間有「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說法。但劉秀的兒子劉庄(即後來的漢明帝)不太省心,你說東他偏說西,與劉秀對著干,劉秀為此很傷腦筋。

臨終前,劉秀留下遺言,有意試探兒子,說自己命中缺水,死後一定要將他葬在黃河底下,以盡孝道。誰知劉庄這會兒偏偏學乖聽話了,哭著向他保證,兒子以前一直不聽話,傷了父皇的心,這次一定滿足父皇的願望。劉秀聽罷,急得眼都直了,一口氣上不來,升天而去。明眼人都知道劉秀臨終前心裡想的是什麼,可劉庄就是糊塗,真的帶著群臣去黃河邊上給劉秀擇選陵址了。可這河裡怎麼建陵?傳說劉庄為此殺了好幾個大臣,最後是河神顯靈,河水向北改道退去,現出了一片沙灘,劉秀才葬在了這地方。

實際上不可能是傳說中的這樣。據史書記載,劉秀生前即開始營造原陵。原陵南依邙山,北臨黃河,近水傍水,風光無限,並非如一般人眼中的「不吉」,實乃風水寶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漢 的精彩文章:

漢平帝—體弱多病、有氣無力的傀儡皇帝,一生悲劇,死時都未成年
京昆高速西漢段施工結束,貨車恢復正常通行
源於西漢、盛於初唐的煮茶法
這個人當著呂后面殺了呂后的侄子,卻安然脫身,西漢初年的大牛人
大都會"秦漢文明特展"9月中旬或將於國博展出

TAG: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