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敦刻爾克》:諾蘭、時間與奇蹟

《敦刻爾克》:諾蘭、時間與奇蹟

敦刻爾克 Dunkirk (2017)

導演: 克里斯托弗·諾蘭

編劇: 克里斯托弗·諾蘭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法國 / 美國 / 荷蘭

片長: 107分鐘

克里斯托弗·諾蘭曾說:「我總是著迷於時間,著迷於時間的主觀性。」

從諾蘭過去的作品看,無一不與時間有關,無論是《記憶碎片》亦或是《致命魔術》、《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等,諾蘭對於時空的分割和把控足當世無人能出其右。

顯而易見,以往這些題材,大多有非常具體的超現實載體如記憶、失眠、盜夢等,而由真實史實改編的《敦刻爾克》則沒有這些超現實因素。

但是,對於敦刻爾克大撤退,諾蘭說:「40萬人的軍隊,前面是敵人,後面是大海。投降或是全軍覆沒,只是時間的問題。這個故事的結局並不是投降或者全軍覆沒,這使它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奇蹟之一。」

時間與奇蹟,正是諾蘭拍攝《敦刻爾克》的初衷。

《敦刻爾克》全家福

敦 | 刻 | 爾 |克 | 的 | 時 | 間

以一個既成的史實為素材,諾蘭會怎麼通過電影施展他神奇的魔術?

電影一開場就進入了緊張的狀態。通過湯米的視角,短短几個鏡頭即交待了英法聯軍被困敦刻爾克。我們得以一窺此時的戰況。

德軍的宣傳小報,「we surround you」

其實本片的劇情並不複雜,總結來講就是海報上的宣傳語。

「當40萬人無法回家,家為你而來。」

故事雖然簡單,但是他講故事的方式尤為不同。本片通過海陸空三線交叉敘事,著眼於三組「小人物」,以小窺大,從而展現敦刻爾克大撤退全貌。多線敘事比較常見,無需多說。

重點在於,陸海空三個空間的時間跨度不同,分別為陸上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時。

諾蘭將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的三組人物擺放到了一個巨大的時鐘之上,三組人物的故事線並行不悖,各自前進,帶著同樣步步緊逼的懸念感,直到最後才匯於同一個時間點。

而這之前諾蘭沒有給觀眾一絲一毫的喘息時間。就像幾乎鋪滿整場電影的配樂。漢斯·季默與諾蘭的配合天衣無縫,默契十足。IMAX影廳的體驗式觀影配合十足真實又密集的音效與超清質感的畫面,絕對的視聽盛宴。

這可以說非常諾蘭了。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敦刻爾克》作為戰爭片可能非常另類。但作為優秀的懸疑片,絕對當之無愧。

敦 | 刻 | 爾 |克 | 的 | 敘 | 事

結論:冷靜而剋制。

作為英國人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在電影中對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描述是冷靜又克制的,這成就了本片的基調。

即便故事發生在法國的敦刻爾克,全片居然能夠感受到英倫式的冰冷與潮濕。

防波堤上等待救援的士兵

極簡的對白也加持了這種冷靜感。

一部分原因在於本片大部分鏡頭採用IMAX攝影機拍攝,因收聲困難,對白需要後期重錄,諾蘭乾脆刪繁就簡,《敦刻爾克》的劇本只有76頁,只保留了必要的台詞。

當然這種簡潔並不影響本片成功的群像式人物刻畫。

據悉諾蘭從默片(如《黨同伐異》、《貪婪》和《日出:兩個人的愛情之歌》)中汲取靈感。

諾蘭說:「我花了大量的時間來看這些無聲電影中的群戲表演,包括臨時演員們的行動和進展方式,空間是如何被呈現的,以及怎麼用攝影機來捕捉這些畫面,還有拍攝視角的運用。」

諾蘭同時研究了《恐懼的代價》(1953)、《死囚越獄》(1956)、《扒手》(1959)、《拯救大兵瑞恩》(1998)等影片來試圖弄明白怎麼通過細節來製造懸念。

以結果為導向,諾蘭的這些努力當然是成功了。

只通過細節與鏡頭調度,無需台詞,諾蘭就完整地表達了他的意圖。

比如這場戲。

海灘上,士兵第一次逃生失敗後,三人坐在海灘上,望著海岸線,海的對面就是家。

此時另一位士兵從遠處走來。

這位黑人士兵面向大海,走進了洶湧的海浪中。

而三人就看著這位士兵從海浪中消失。

此時無聲勝有聲。

還有這場戲。

空中,飛行員法里爾(湯姆·哈迪飾演)的轟炸機油量即將耗盡。而敵機依舊盤旋在我軍的船隻上方。法里爾的視線在敵機和油量表之間一個來回,低聲道:「就這樣吧。」然後毅然繼續追擊。

言有盡而意無窮。

法國士兵堵著船艙上漏水的洞到最後一秒,只差幾公分的距離沒能抓住扶手。

道森老先生不顧兒子彼得的勸阻和危險執著地開足馬力靠近墜落的戰鬥機,只是因為「也許我們能救得了他,也許他還活著。」

諾蘭的非線性敘事並不是為了炫技,所有的技巧都是為了更好地講好這個故事。

於是在觀影結束後,回想影片的情節,會有很多餘味和驚喜。

那個瑟瑟發抖的士兵,其實本來是那麼冷靜的指揮。

柯林斯迫降海面之後的揮手,其實是在求救而不是示意安全。

沒有臉譜化的英雄,只有身在戰爭中的個人。

戰爭之下,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實上,混亂之時,身處其中的人連現在在發生什麼也不會了解。

你看天空蒼茫蔚藍,你看大海波光遼遠,人落到海中,也不過一個浪頭就會消失不見。

美麗壯觀的自然風光的映襯下,戰爭的殘酷更加凸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每一個身處戰爭中的人,都只會是戰爭的犧牲品,沒有例外。

很明顯,很多圖片的比例並非IMAX畫幅。雖然不能完整呈現電影中的攝影構圖,但也僅作說明使用。因此要特彆強烈地建議大家一定要選擇IMAX觀影。

《敦刻爾克》是諾蘭為IMAX量身定製的作品,採用擁有全世界最高解析度的IMAX攝影機拍攝了影片中70%的畫面。

諾蘭本身和IMAX有著超過十年的合作傳奇,可謂是IMAX技術在好萊塢的最佳代言人之一。

作為第一個大膽將IMAX攝影機用於商業片拍攝的導演,諾蘭曾表示:「我認為IMAX是目前最好的電影制式,是使其他任何技術都相形見絀的黃金法則」。

雖然我們身邊IMAX膠片放映廳少之又少,退而求其次,IMAX影廳總歸是要比普通2D觀影要更符合諾蘭的初衷。

從電影本身到影院的設計、放映和音響,所有一切都經過專門的定製和增強,讓觀眾沉浸其中,與電影融為一體。《敦刻爾克》畫面的精細程度與音效的震感尤為震撼。

《敦刻爾克》確實可以提供如同實景VR般的體驗感,非IMAX廳不能呈現。

這裡不得不提一些創作細節,諾蘭一如既往地儘力在每一方面都做到真實。

他把IMAX攝影機安放在一架真的噴火式戰鬥機的駕駛座艙和機翼的位置,讓攝影師和演員一同漂浮在水中進行拍攝。

IMAX攝影機拍攝戰鬥場景

他採用真的海軍驅逐艦而不是利用電腦三維動畫技術(CGI)來打造海戰的場景,在拍攝時,現場一度出現了62隻船。

他為了重現33萬三千名盟軍撤退時的驚人大場面,拍攝時用到了一千多名臨時演員,一輛吊車和一架噴火式戰鬥機……

背景人物有一部分就是紙片人

敦 | 刻 | 爾 |克 | 的 | 奇 | 跡

在電影的最後,民用商船到達敦刻爾克海灘那一幕,30多萬的士兵高喊可以回家了的情景,觀影時其實很難克制內心的感動。

他們都是普通人,很多都是自發前去接運士兵,他們沒有槍,不懂戰鬥,只是去救人。

而援救結束後道森先生隱沒在人群中的一幕,舉重若輕的英倫紳士,我們只看得到救援的赤誠。

這場大撤退,是希望和意志的勝利。

竭盡全力,不放棄每一個人。

救出三萬人是達成首相的目標,救出三十萬人是一場偉大的奇蹟。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敦刻爾克灰暗的海灘,或倖存或犧牲的人們,依舊波光粼粼的海面。

戰爭不是靠撤退來取勝的。……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戰,我們將具有愈來愈大的信心和愈來愈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

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保衛我們的島嶼。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

我們將在山區作戰;

我們決不投降。即使這個島嶼或它的大部分被征服並陷入飢餓之中,這是我一分鐘也沒有相信過的,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仍要英國艦隊的武裝保護之下,繼續戰鬥。

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用它全部的力量和能力,來拯救和解放這箇舊世界。

《敦刻爾克》,大概是諾蘭為這段話所作的最完美的註解。

最後,仍要提醒各位還未去看的小夥伴們:《敦刻爾克》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片,它太冷靜克制,甚至接近紀錄片。適當調低觀影期待,才是應有的準備。這並非是所有人都會喜歡的電影!

祝大家觀影愉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藤井樹觀影團 的精彩文章:

8.6分!IMAX《敦刻爾克》獲得今年觀影團最高分
沒有《戰狼2》的8月,評分最高觀眾最愛的竟是紀錄片《二十二》!
IMAX《敦刻爾克》:年度神作,不負期待!
《二次初戀》:猶如童話般美好的初戀體驗
宋康昊:這位大叔的演技,配得上世間所有讚美!

TAG:藤井樹觀影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