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軍事迷眼中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一個軍事迷眼中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一、敦刻爾克在什麼地方:

敦刻爾克位於法國北部-加萊海峽大區,此大區同英國和比利時接壤。它地處歐洲軸心,輻射歐洲五國首都,距巴黎242.45公里,距倫敦181.67公里,距布魯塞爾140.14公里,距阿姆斯特丹228.74公里,距杜塞爾多夫307.96公里。

敦刻爾克是法國東北部與比利時邊境接壤的港口城市,人口7,1000(1990年)。敦刻爾克是排在勒阿弗爾和馬賽之後法國的第三大港口。它也是一個工業城市,主要行業包括鋼鐵,食品加工,煉油,造船和化工。

二、歷史背景是什麼樣的?

納粹德國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西歐。當時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擁有147個師,300多萬軍隊,兵力與德國實力相當。但法國戰略呆板保守,且動員較為遲緩,只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自認為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上,對德國宣而不戰。在德法邊境上,只有小規模的互射,沒有進行大的戰役,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奇怪的戰爭」。

然而,德軍沒有攻打馬奇諾防線,他們首先攻打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並繞過馬奇諾防線從色當一帶渡河入法國。德國法西斯的鐵蹄不久又踏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1940年5月21日,德軍直趨英吉利海峽,把近40萬英法聯軍圍逼在法國北部狹小地帶,只剩下敦刻爾克這個僅有萬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為海上退路。

形勢萬分危急,敦刻爾克港口是個極易受到轟炸機和炮火持續攻擊的目標。如果四十萬人從這個港口撤退,在德國炮火的強烈襲擊下,後果不堪設想。

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他們的計劃是力爭撤離三萬人。

這支雜牌船隊就在這樣危險的情形下,在一個星期左右時間裡,救出了335,000人。

三、希特勒為什麼會放走四十萬的盟軍?

當德國軍隊從西、南、東三個方向敦刻爾克步步緊逼,德軍最近的坦克離這個港口僅10英里,5月24日德軍卻接到了希特勒親自下達的停止前進命令。希特勒的這一命令使德軍坦克部隊的將領們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長嘆。敦刻爾克唾手可得,卻被命令停止前進!而德軍空軍卻在進攻。

被這一命令後來引起了的爭論,被很多軍事歷史學家認為是希特勒獨斷專行干涉軍事指揮的一個愚蠢的命令。實際上,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慮,而且不能完全歸結為他一人的責任。

首先是在法國北部的戰事明朗後,德軍需要為下一步作戰行動保存裝甲部隊實力。加上戈林向希特勒保證空軍可以消滅敦刻爾克的聯軍。敦刻爾克地勢遍地沼澤和低洼,不利裝甲部隊前進,沒有必要讓裝甲部隊遭受損失。

德軍總司令部曾計劃由B集團軍群統一完成最後包圍的作戰。其次聯軍零碎的反擊雖然效果不大,但是加重了部分德軍高級指揮官對裝甲部隊損耗的擔心,因為快速突進的裝甲部隊使步兵部隊落後很遠。

希特勒在走訪了A集團軍群司令部後,認為有必要讓突前的裝甲部隊停止前進,阻擋敵軍突圍。同時德國空軍司令戈林保證空軍可以擔當消滅包圍圈中聯軍的任務。另一個可能也被認為是促成希特勒下達命令的原因,擔心裝甲部隊受困於敦克爾克外圍的河道縱橫的地帶陷入陣地戰,無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隊的撤退。此外,也有人認為希特勒有政治上的打算,讓一部分英軍撤回英國,政治上有助於與英國媾和。

包括前線裝甲部隊指揮官的一些人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應該繼續前進。 這個命令執行的結果是,英法聯軍在當面的德軍B集團軍群的壓迫下向敦刻爾克撤退,而截斷他們退路的A集團軍群距離敦刻爾克更近,卻在敦刻爾克以西的運河地區停止進攻,並沒有集結兵力沿著海岸包抄,這給了英法聯軍一個機會。

現在聯軍在為生存而戰鬥,加強了敦刻爾克接近地的防禦陣地。雖然5月27日德軍裝甲部隊為阻止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撤退而恢復攻勢,但他們面臨敵人有組織的防線而無法突破。英法聯軍成功地延遲了德軍進攻,並且為部隊撤離敦刻爾克贏得更多時間。

四、大撤退到底撤退了多少人?

歷時9天的撤退,共拯救了338,000人。其中英軍215,000,法軍90,000,比利時軍33,000人。儘管他們的重裝備都丟在了法國,但是擁有戰鬥經驗的士兵是最寶貴切不能補充的。日後,人們將在北非,在義大利,在法國重新見到這些戰士的身影,他們將成為反攻的中堅。

五、英國佬出賣盟友種種卑劣行為

絕大部分法國人,對於敦刻爾克撤退是不滿的,甚至是仇恨的。法軍認為英國人出賣了盟友。英國人讓法國人給他們殿後,最後丟下了這些可憐的法國佬。

真相是什麼樣呢?

敦刻爾克大撤退開始之前,丘吉爾就將英軍士兵列在優先位置,法國人則無關緊要。這也容易理解,英國人首先自然要把自己人撤走,保住自己的有生力量。至於法國人,反正看起來他們投降只是時間問題,還管他們幹什麼!

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期間,英國人對法國人做了一些猥瑣的事情。

第一,英國丟下了盟友。

在6月4日大撤退完成之時,除了少量殿後的英軍來不及撤退,英國人基本全部撤走。可是,敦刻爾克還有超過4萬名法軍,正在苦苦等待撤退。

最終,他們都被丟下。

法軍第32師師長呂卡少將回憶當年,寫到:我是最後一個離開敦刻爾克的法軍高級軍官。當我登上英國快艇,準備離開港口時,我發現海灘上還有很多法軍士兵。有1000多名法軍士兵,焦急的站在齊胸深的海水中,等待英國船隻的靠岸。他們不知道的是,不會有船隻了。我忍不住轉過身來,對他們敬最後一個禮。

第二,法軍為英軍堅守到最後

6月4日,撤退已經結束,繼續堅守沒有意義,法軍宣布投降。10點,法軍敦刻爾克最高指揮官、第68師師長博佛雷少將,下達了停止抵抗的命令。

此時,部分法軍還在繼續作戰。

德軍俘虜了殿後的法軍第12步兵師8000人,還有第7、第32、第68、第92步兵師殘部。另外,德軍還俘虜了第60師師長泰賽爾准將、第25摩步師摩尼爾准將等多名法軍將軍。這些將軍奉命指揮部隊作戰,沒有擅自撤退。

在殿後的激戰中,法軍傷亡巨大。

至少6,000名法軍被打死,傷亡總數高達近30,000人!

第三,到英國的5萬法軍,迅速被送回法國被俘

到達英國的法軍士氣低落,軍紀很差,建制混亂。英國人怕這些法軍威脅到英國地方穩定,將他們全部解除武裝,然後送入集中營。可以預計,未來的英國將會被德國封鎖,本國軍民吃飯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這種情況下,英國人不想讓這麼多法軍留在英國白吃飯。幾周後,英國人就借口法國政府的要求,將5萬多法軍全部送回法國作戰,只留下了2000名傷病員。

而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之後二周,法國政府就宣布投降。

顯然,這5萬多法軍迅速被德軍裝甲洪流衝垮,不是戰死就是成為戰俘。

敦刻爾克大撤退,對5萬多法軍毫無意義,完全是為了英國人殿後。既然都是投降,為什麼法軍要付出3萬傷亡代價?還不如在敦刻爾克就投降。

第四,英軍重創法國艦隊

6月4日英法還在聯合作戰,協同一致從敦刻爾克撤退。

但7月3日,英國為了避免投降後的法國軍艦被德國利用,悍然攻擊了北非阿爾及利亞的米爾斯克比爾軍港的法國艦隊。

德國人許諾法軍可以保留艦隊,但英國人認為仍然需要將它們全部摧毀,以絕後患。

被堵在港口裡的法國艦隊無法抵抗,很快被重創。

布列塔尼號戰列艦被英國艦載機炸毀,敦刻爾克號、普羅旺斯號戰列艦重傷擱淺,斯特拉斯堡號戰列艦遭到重創後逃回了土倫。法國損失了3艘寶貴的戰列艦和許多小艦艇,有1297名法國水兵被打死,341人受傷,傷亡總數高達1600人。

此次行動讓法國人深感憤怒。敵人德國人尚且允許法國人保留自己的海軍,而幾周前還並肩作戰的盟友英國人,卻要對法國人趕盡殺絕。

六、關於曾經的《敦刻爾克》的電影

NO.1:《敦刻爾克》(1958)

1958年的電影《敦刻爾克》可能是最早反映那場大撤退的電影,這部群星雲集的電影紀實風格較強,撤退的場景營造得也非常真實。

NO.2《碧血長天》(1964)

1964年電影《碧血長天》(直譯為《敦刻爾克的周末》)根據法國小說改編,講述四名法國士兵的故事,比較乏味。

NO.3《倫敦上空的鷹》(1969)

1969年電影《倫敦上空的鷹》可能是最為中國觀眾熟悉的,因為上海電影譯制廠出品過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中再現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場景較為真實,尤其出彩的是影片中的航拍鏡頭,非常壯闊,震撼人心。這是一部絕對稱得上經典的老片。

NO.4《BBC:敦刻爾克大撤退》(2004)

BBC製作的一部電視電影,長達3個小時,通過半記錄片半電影的展現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全程,從丘吉爾和其他決策者到參與援救的普通民眾都有涉及,資料翔實。

美中不足的是敦刻爾克海灘的場景只佔很小的篇幅,似乎BBC也沒打算花大投資來重現那個場景。這部電視電影里紀錄片與演員再現的情景的銜接也不太好,總感覺缺乏了些真實感,遠不如BBC的另一部電視電影《諾曼底登陸》。

NO.5《贖罪》(2007)

沒有慘烈的戰鬥場面,卻同樣悲壯。

《贖罪》用一個鬼斧神工的長鏡頭再現了敦刻爾克海灘的頹敗全貌,配上悲涼的配樂「Elegyfor Dunkirk」,令人回味無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愛看電影 的精彩文章:

TAG:我愛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