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靜讀」第79期:李商隱·《瑤池》

「靜讀」第79期:李商隱·《瑤池》

《瑤池

唐·李商隱

瑤池阿母綺窗開,

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

穆王何事不重來。

融議論於無形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有許多生動美麗的神話傳說,它們從遠古時期的開天闢地、造人補天一路走來,帶著原始先民的寄託和願景,帶著久遠的信仰與忠誠,又在不同的時期染上了時代的顏色,那美麗的仙境惹人神往,跌宕起伏的故事也讓人因之而或悲或喜。

發展到後期,一些神話逐漸演變為仙話,仙話是什麼呢?仙話就是以長生不老、飛升成仙為主要內容的故事。尤其是伴隨著道教的發展,修鍊成仙的理念越發地深入人心。

於是我們看到煙霧繚繞間,一些人因此而立志求仙問道,希望自己能窺得天機,求得神葯,延年益壽,甚至是長生不老。在這其中,從來就不缺乏一類人,他們便是歷代的帝王。

我們對於秦始皇派遣徐福出海求神葯的故事都耳熟能詳,可以說,在封建時代的帝王,因為坐擁天下,所以有著比普通人更熾烈的願望,他們自詡為天之子,也希望能與天同壽。

這樣的心理一旦形成,便很難被改變,他們會想方設法求仙問道,不僅很容易被奸佞之人所利用,更會因為操作不當而傷及自身,而且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統治者,沉迷其中會使其荒廢政治,最終受苦的還是黎民百姓。

在李商隱生活的晚唐時期,就有多位皇帝沉迷於求仙問道,把為君之道棄之不顧,對朝堂之上的烏煙瘴氣充耳不聞,罔顧天下黎民。李商隱對這一現象充滿了批判與憤怒,在他看來所謂的成仙也好,長生也罷,都不過是一場虛妄,這首《瑤池》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出來的。

詩題「瑤池」是古代神話中西王母的居住地,在昆崙山上,根據《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曾經西遊到昆崙山,並在那裡遇見了西王母,西王母還在瑤池擺下宴席款待了他。宴飲作罷,周穆王將要告辭離去,臨別之際,西王母作歌相贈,歌中言道:

「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毋死,尚能復來。」表示希望周穆王不要死去,並期待來日相逢。周穆王也作歌回答道:「比及三年,將復而野。」表示自己一定會再次歸來,和你在郊外相見。

於是,西王母與周穆王也就達成了一致,那麼他們後來究竟還有沒有再相見呢?這便是我們今天這首小詩所講述的問題。

這首詩中所講到的西王母等待周穆王的故事是詩人虛構出來的,但是其中對於西王母等待的實際情形與心理活動的描寫都有精妙之處。

詩歌的前兩句描寫了西王母等待的具體情形。第一句「瑤池阿母綺窗開」寫西王母打開了那雕花的窗子,默默地向東遙望,但是極目遠眺也不見穆王的身影。只聽見「黃竹歌聲動地哀」,「黃竹」是指《黃竹歌》,據《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南遊,在去往黃竹的途中,遇到了風雪交加的天氣,路上有人凍餒而死,周穆王因此而寫作了三章《黃竹歌》來表達對人民的哀傷。

「動地哀」三個字寫出了人間百姓的苦難之狀,同時也暗示周穆王早已離開人世,不會再去赴約了。這兩句一寫仙境,一寫人間,仙境的綺麗與人間的殘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方面,現實人間充滿了哀傷與苦難,但是統治者卻依然想著自己的永生,對比之下,諷刺之情盡皆展現;

另一方面,就算是穆天子又如何呢?最終還是免不了死亡的命運,終究也是無法長生不老,這便已經體現出了詩歌的主旨。而後兩句則把這一主題進行了更深層次的表達。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兩句寫的是西王母的心理活動:穆王所乘的八匹馬日行三萬里,為什麼直到現在也沒有再來呢?「日行三萬里」是說穆王「重來」本來應該是毫無困難的,言外之意是說穆王之所以還未赴約,是因為他早已不在人世了。就算是西王母,都無法使穆王免於死亡,區區凡人又怎能妄求長生呢?

這首詩運用了《穆天子傳》中的典故,獨出機杼地選取了西王母的視角,把對統治者沉迷修仙的批判寄寓在典故之中,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批判的深意卻盡在其中。詩人意在諷刺這種求仙長生的現象,但是字裡行間並沒有直接對此發表議論,融議論於無形,借典故表達自己的感情,這也正是李商隱的詩歌的典型風格。

「靜讀古詩文」原創出品

您的轉發和點贊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哦!

歡迎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拒絕任何形式的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讀古詩文 的精彩文章:

TAG:靜讀古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