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下面這些,才是馬東這期《十三邀》的真相

下面這些,才是馬東這期《十三邀》的真相

文 | 栗山

最近大家都在寫馬東和許知遠,因為這倆人在騰訊「十三邀」節目的訪談中「尬聊」了一番,這也是這檔節目第二季的第一集。

節目名稱里所謂「十三」,是指許知遠和十三位來自不同業界的大咖對談。

第一季中參與對談的人既有電影界的李安、馮小剛,也有文學界的白先勇、蔡瀾(其實沒人說得清他是什麼界),還有互聯網界的羅振宇。第二季從預告看來,後續還有會有諾蘭、林志玲、蔡國強……重量級不遜第一季。

《十三邀》第一季訪李安

我知道,外界對許知遠存在一些爭議,這些爭議長期以來伴隨著許知遠。許知遠是一個嫻熟的「公知」,以及帶著三分笨拙的主持人,這兩個身份都為他招來了不少吐槽者。

對於許知遠的前一個「公知」身份,和本文話題無關,我這裡不去說他。

而許知遠「業餘主持人」這個身份,還是值得說一說的。根據我看過全部「十三邀」的感受,許知遠被外界批評為「業餘」的發問方式,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設計的風格。

有時候他的笨拙和「硬」,他的不知變通,讓他和嘉賓之間發生衝撞,著帶來了另外一種特殊的戲劇效果。尤其考慮到,第一集的訪談對象馬東,偏偏是一個最頂級的電視主持人,擁有許知遠望塵莫及的談吐能力。

這檔節目和一般的節目有個不太一樣的細節區別,我稱之為「微表情」式的訪談——比如以這一集為例,很多時候馬東對提問的反應,那思考的間隙,其生動表情帶來的信息量不在語言之下,更微妙地揭示了他的態度。

微表情出賣了馬東

舉個例子,許知遠問馬東,你覺得「英國人看莎士比亞戲劇的娛樂,跟現在人看《奇葩說》,這種娛樂是沒有高下之分的?」

馬東的回答是,「沒有,當然沒有,當然沒有了。」這是個令人訝異的答覆。

馬東的回答聽起來斬釘截鐵一般的肯定,但在鏡頭中,我們卻能發現面對提問的馬東,眼睛朝上看,頭不自主地晃動。這是明顯陷入思考中的微表情。

因為許知遠的這個問題的問法,是他完全沒有意料到的。誰會把《奇葩說》和莎翁一起來比呢?只有一腔迂勁兒的許知遠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GIF/1.9M

然後他迅速給出了答案,「沒有」「當然沒有了」,這幾個詞被他多次重複。伴隨著加強語氣的搖頭,和有點尷尬的、在半路有過中斷的笑容。

GIF/1.7M

看第一遍的時候,我也本能地接受了馬東在語言層面的回答,以為他真的覺得莎士比亞和《奇葩說》沒有區別。

但當我看第二遍的時候,卻在馬東本能的面部反應中,看出了破綻。

他的發愣、他的思考、他的遲疑,都帶著些手足無措的掩飾,在這個強勢的回答背後,馬東的微表情出賣了他。把「沒有」這個詞多次重複,也是因為馬東本來就對這個答案沒有把握。

與上一季相比,這一季的許知遠對自己的身份更熟練了,於是提問也更直接,即便面對的是在《奇葩說》這樣一個辯手雲集的節目中依然被視為「男神」的馬東。

在談到「技術進步是否能改變世界」時,許知遠甚至能夠找到馬東以前回答里的漏洞,說他「自相矛盾」。

GIF/1.9M

面對許知遠的質疑,馬東的反應很有意思,「我說的什麼?」,這句下意識的否認,語速非常之快。

GIF/1.9M

許知遠從第一季的引導、交流,甚至某些時刻的沉默,成長為第二季的針鋒相對,對話的戲劇衝突更加強烈了,看起來是對談的甚至節目充滿了辯論的質感。許知遠或者真的摸到了訪談的一些門道,那就是用馬東自己說過的話去反駁他。

提問技巧成長之後的許知遠,竟然也能用一種消耗的方式,讓馬東打太極的回答方式有所動搖。

在許知遠問馬東對一本有關悉尼的小說的看法時候,馬東露出了不耐煩的神色。

GIF/1.3M

許知遠讀這一段小說,看起來和訪談毫不相關,甚至還有些啰嗦。但馬東是明白許知遠意思的,這是一段描寫悉尼人「錯覺」自己已經無比接近現代的文字。在澳大利亞留過學的馬東當然明白這一點。

許知遠是想要借這段文字中的悉尼來暗指現在的我們,是否也錯覺自己過於「現代」,過於「精緻」。馬東老練如此,自然不會在一開始就接許知遠的招,第一個回合,他選擇了諷刺了作者。

GIF/1.7M

然後許知遠繼續讀了一段,提到了地標悉尼歌劇院,可能是這樣標誌化的視覺符號觸動了馬東的某一個點,他選擇了講自己的經歷,表面上看起來是迴避問題,但已經開始有了一些鬆動。

GIF/1.9M

許知遠抓住理論這個話口,把話題從悉尼過渡到了北京,終於讓馬東說出了心裡話。這個時候的馬東神色有些落寞,低著頭,下意識地說出了「對」。

GIF/1.8M

在這一場過招的追問中,馬東的微表情所展示出來的態度,終於從最開始的不耐、到暗地反諷,再到各種「神閃避」許知遠的提問,最後終於說出了幾句自己對時代變革的心裡話。

現在可能真的沒有第二個人,像許知遠一樣,這麼耿直、誠實、毫無套路和自我保護意識地,在做一檔力求挖掘名人性格和觀點的訪談節目。

許知遠是被很多人黑,但換一個人來問那些「正常的問題」,節目可能就沒意思了吧?

就好像馬東在許知遠的提問下說的這段話,娛樂化的馬東,在《奇葩說》學員心目中「俗」的馬東,其實對娛樂化看得非常清楚。他對消費主義的「娛樂」,至少從這段話看來,並沒有他表面上展露的那麼投入。

尬聊:你在場上是啥樣,我就讓觀眾看啥樣

節目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它經常剪輯進來很多在一般談話節目中會被剪掉的「廢鏡頭」,一些尷尬的、冷場的、不自然的、閃避的時刻,很多這樣的瞬間,甚至要靠喝酒來化解空氣中的尷尬。

GIF/1.6M

這種「尬聊」,好像在說,誰的面子我也不給,我不會為你粉飾,你在場上是啥樣,我就讓觀眾看啥樣。

因為這是被訪問者防備被擊中的時刻;也是訪問者在面對障礙之下,依舊堅持挖掘的時刻。

這種「尬聊」在第一季中也出現過,是「十三邀」系列的一個標誌。

在對談蔡瀾的時候,蔡瀾一直在迴避許知遠的問題,在談到風塵女為什麼具有複雜魅力之時,蔡瀾笑稱許知遠想得太多。

而在許知遠拋出對於讀書對於文化人意義的這樣一個宏大命題時,他在嘗試找尋自己和蔡瀾之間的共鳴。

狡猾的蔡老先生咳嗽了三聲,「假裝」專註去盛湯,迴避了他的問題。

在這一期節目中,馬東作為一個經驗老道的主持人,也會捕捉許知遠的一些猶豫的瞬間,施以反擊。

他問許知遠喜歡《奇葩說》中羅振宇的結案陳詞嗎,許知遠側頭思索了一下,略顯猶豫地說「喜歡,他不是引了科恩嗎」。

GIF/1.6M

馬東毫不留情地拎出了許知遠的反應,還模仿了許知遠的動作,引來全場大笑。

GIF/1.9M

如果沒有這些有毒的尬聊瞬間,節目本身的趣味必定大降。

尬聊的意義在於,我們在面對自己的時候,尚且不是價值觀和認知完全確立的狀態,在面對訪問的時候就更不是如此。

面對問題,一定會有閃躲,會有掩飾,會有權衡之後在態度上的偏倚,真實想法的後退。

而訪問者也一定會步步緊逼,嘗試闡述自己的想法,在引導的過程中,也受到被訪問者引導。

但正是這種閃躲、對談者價值觀的相互介入、兩者交鋒的狀態,才使得訪談有了一種「搖擺感」。交談雙方可能都不是那麼篤定的,或者說他們看起來很篤定,但實際也在觀察和思考。

受訪者,乃至主持人,會在對話中說謊嗎?

絕對會。

那他們就要當心了,「微表情」和「尬聊」時候的身體語言是否會出賣自己。

我們曾經精緻過嗎?

在這一期里,馬東和許知遠聊了很多關於精緻和粗鄙的問題。

GIF/1.6M

許知遠問馬東是否覺得這個時代粗鄙,言下之意是說《奇葩說》代表的這一類節目因為過於娛樂化,而不夠精緻。

馬東大概沒有意識到許知遠的暗諷,愣了一下,下意識地用重音重複了「粗鄙化」三個字,旋即給出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回答。

GIF/1.1M

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在當下,我們的確難以找出可以被稱之為精緻的東西。在這一點上,許知遠和馬東達成了難得的共識,就算表面上一個是憤青者,一個是維護者,但他們對時代的本質看法,是相似的。

那就是「對自己所處時代的不自信」。

我們的時代,如果周杰倫和劉德華真的就等於莎士比亞和梅蘭芳,如果90%以上的識字率的人心目中的本能依然是娛樂,真是就是一件「存在即合理的事情嗎?」

馬東認為合理,許知遠則不。

馬東毫不抗拒地接受這個時代,許知遠則不。

對於不抗拒新時代,馬東的解釋是這樣的。這個回答似乎暗指自己與許知遠的不同。

GIF/1.9M

這是兩個本質上很相似的人

這就是「十三邀」有意思的地方,兩個處於同樣時代中的人,有著相似的恐慌,但對這個世界的反饋卻完全不同,這是兩人經歷不同所導致的世界觀相異。

一個做記者和新聞工作出身的知識分子,一個新聞出身最後轉向娛樂化的綜藝作者,這兩個有著相似起點但又完全殊途的人,探討起「時代如何」的話題來未免是有點諷刺的。

GIF/2.0M

馬東對兩人之間關係的總結很到位,他們本質上是一樣的人,但是表現方式不一樣,所以做的事情才會正好相反。

而對於悲涼,馬東也給出了解釋:

GIF/1.8M

許知遠本質上還是樂觀主義的,他不能理解馬東所說的底色悲涼。馬東對此的回答是這樣的:

GIF/1.8M

所以,做娛樂節目的馬東,是個悲觀主義者;做嚴肅節目的許知遠,卻是個樂觀主義者。

馬東似乎比許知遠更能接受這個時代快速的、消費式的、年輕化的變革。這和他的個人經歷有關,馬東是經歷過苦日子的人,雖然出生世家,但也在留學時做過各種苦工。

從電視台到互聯網,是科技的變革給了他職業再次上升的機會。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他一定會相信科技。

但許知遠不一樣,他本科在北大計算機系就讀,是理工科出生,越是了解技術的人,越對技術能做到的事情抱有懷疑。

許知遠對科技的保守態度,一方面來自於對科技的了解,另一方面則來自他是一個樂觀積極相信「進步論」的人。

因為沒有任何單一因素,能夠推動進步這個複雜而漫長的進程。

馬東和許知遠共同認可的一點:現在我們討論的問題,其實很久以前人們也討論過,就像「《奇葩說》討論的問題在《有話好說》里都討論過」。

我們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和語言來講述,困擾人們的問題依然是那些前現代的問題。許知遠的作用,則是想要通過這些談話,通過去反覆挖掘已經被問過的問題,來展現出那些「個人眼中的不同世界」。

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就是「十三邀」這個節目做得最成功的地方,它並不期待觀眾徹底認同台上的兩個人,而是在言語交鋒的縫隙之間,讓你試著去發現隱藏其中的真相。

看到第一集的結尾的時候,預告中後續的訪談人物和許知遠式的宏大命題,讓我對這個接下來的節目有了更多期待。

比如問諾蘭,我們到底要追求什麼呢?

比如問永遠保持完美形象的林志玲,如何實現自我的改變?

他們的回答,肯定不是那幾句話所能涵蓋的,真相在別處。

到時候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他的電影我不推薦你看,因為太傷自尊心
忘了《賽車總動員3》吧,開始期待年底的《尋夢環遊記》!
《權力的遊戲》還是代表美劇最高水準的神作?我開始恐懼第八季
深入地談一談福特和萊昂內
世界最大城市的電影節,值得我們學習

TAG:虹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