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蜀王們鮮為人知的故事(上)楊升庵眼中的蜀王:文教一方,賢王眾多

明朝蜀王們鮮為人知的故事(上)楊升庵眼中的蜀王:文教一方,賢王眾多

明三彩琉璃將軍俑(蜀僖王朱友壎王陵出土文物)

蜀僖王朱友壎王陵地宮。

蜀僖王朱友壎王陵明樓。黃勇 攝

蜀昭王朱賓瀚王陵出土的石碑上的人頭龍盤雕

蜀昭王朱賓瀚王陵明樓

蜀王秘檔⑩

在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今年推出的「推薦你心中的四川歷史名人」活動中,成都市龍泉驛區檔案局(館)的胡開全先生,推薦了一個特殊的歷史名人群體——明朝的3任蜀王(第一任蜀王朱椿、第七任蜀王朱申鑿、第九任蜀王朱讓栩)。

胡開全說,在明朝200多年歷史里,由於蜀王們多次向朝廷申請減免四川百姓的稅賦負擔,四川的社會和經濟得到蓬勃發展。成都人印象中的少城、明遠樓,四川各地的許多寺廟道觀如石經寺的大雄寶殿等,以及眾多的明蜀王陵,都是明蜀王們留下的遺迹。隨著世界級孤品蜀王文集在日本被發掘出來,文集中展示出的蜀王形象,將重新改寫人們對13任蜀王的認識。

蜀王文集顯示,明朝狀元、新都人楊慎(楊升庵)極力推崇的對象,就是蜀王一家人。他與蜀王交集甚多,曾撰寫《祭蜀王文》和蜀成王的《長春競辰稿·序》,盛讚歷任蜀王「文教一方,藩屏中央,文集五部,賢王眾多」。

那麼,明朝的蜀王們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呢?這一期和下一期,我們將給大家講述除朱椿、朱悅■(上邵下火,shào)外的其餘11個蜀王的故事。

第二任·蜀靖王朱友堉

宅心仁厚,擁有政治智慧

按照正常的世系交接班,第一任蜀王朱椿死後,將由世子(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世子是親王的接班人。像太子一樣,世子也需要事先冊立)朱悅燫(lián)接班。

但朱悅燫命薄,沒等到接班那天。永樂7年(1409),朱悅燫突然病逝,年僅22歲(虛歲)。

朱悅燫有3個兒子:大兒子朱友堉(yù)、二兒子朱友坿、三兒子朱友壎。傷心欲絕的朱椿把嫡長孫朱友堉立為世孫,作為接班人。

朱友堉生於永樂4年(1406),父親朱悅燫死時才4歲。

永樂21年(1423),朱椿去世。第二年,19歲的朱友堉襲封蜀王。宣德6年(1431),26歲的朱友堉去世,在位7年,謚號「靖」,即蜀靖王。

朱友堉在位期間,恪守祖訓,政治上識大局,軍事上保安寧,經濟上抓民生,在史冊上留下諸多痕迹。其言其行,堪稱賢明。

朱椿把長孫立為接班人,引起二兒子朱悅爠(qú)的不滿。朱悅爠認為,應該是他接班,遂「密謀奪嫡」。

朱悅爠的小動作引起朱椿的警覺,剛好碰到朱悅爠犯錯,朱椿趁機大打朱悅爠100板子,還準備把他押送朝廷處置。

宅心仁厚的朱友堉多次向爺爺求情,請求饒過二叔,朱悅爠才得以躲過一劫。但朱悅爠毫不感恩,也不醒悔。

朱椿死後,朱友堉剛好不在蜀王府,而是在去北京的路上。朱悅爠趁機偷盜王府的錢財,朱友堉回來後對他既往不咎。

宣德2年(1427)秋七月,朱友堉上奏朝廷說:「昨再奉敕調軍剿捕松潘叛寇,已委指揮李瓘等官領兵四千往松潘聽征。」

朝廷當時對松潘用兵,兵力吃緊。朱友堉收到朝廷敕令後,把蜀王府的護衛官兵分撥4000人馬前往松潘增援。

四川省社科院陳世松研究員通過對相關資料的分析,推測當時蜀王府的護衛軍有14700人。朱友堉分撥4000人去增援戰事,接近護衛軍的三分之一。

從建文帝朱允炆起,其後的皇帝包括明成祖朱棣等,都在削藩。減少王府護衛軍,就是其中的重要舉措之一。

雖然朝廷沒有對蜀王府明確要求削減護衛軍,但朱友堉的頭腦是清醒的,而且他也擁有政治智慧,識大體。

宣德6年六月,朱友堉主動上奏朝廷說,成都蜀王府的三大護衛軍,現在只需要把左護衛軍留下來就行了,請求把中、右二護衛軍歸還朝廷。

明宣宗朱瞻基對朱友堉的舉動很是滿意,「嘉其能省,納從之。」

接著,朱友堉又上奏說,四川經濟發展迅速,但缺少有管理才幹的官員和有專業技術的匠人,希望朝廷能調補相關人才到四川。對此,朱瞻基「皆從之」。

可惜的是,應該還能有更大作為的朱友堉,在26歲時戛然停止了人生。

朱友堉的王妃李氏,是蜀王府中護衛軍千戶李昇的女兒。朱友堉死後,李氏和朱友堉的侍姬黃氏都「自經以殉」。那時殉葬制度還沒取消,帝王死後,他的女人基本上要殉葬以保名節。

第三任·蜀僖王朱友壎

寬厚仁德,思妃成疾早逝

朱友壎(同塤,xūn),《明史》中記為朱友■(土+黨)。1979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發掘他的王陵,從《大明蜀僖王壙志》上才明確他的名字是朱友壎,《明史》所記有誤。

朱悅燫去世那年,朱友壎才出生,名字都還沒取好。在朱悅燫的壙志中,只記載了朱友堉、朱友坿兩個兒子的名字。

永樂22年(1424),朱友壎被封為羅江郡王。一般說來,像他這樣的郡王,基本上沒希望能繼承大統。

但在「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度下,朱友壎被推上了蜀王的寶座。

蜀靖王朱友堉生前沒有子嗣,「父死子繼」無法實現,只得「兄終弟及」。但二弟朱友坿過早去世,只有三弟朱友壎健在,王冠落在了朱友壎頭上。

宣德7年(1432),朱友壎進封為蜀王。不到兩年,宣德9年(1434)六月,朱友壎病逝,享年26歲。謚號「僖」,即蜀僖王。

朱友壎得的是什麼病?風寒。

《大明蜀僖王壙志》中說:「嘗患風疾,既愈矣。」朱友壎曾得過風寒,後來治癒了,但宣德9年又犯了。

明宣宗朱瞻基得報後,立即派醫生前往成都探視。一個月後,蜀王府奏報說朱友壎的病加重了。

朱瞻基又派太監昌盛和御醫盛寅,快馬加鞭前往成都。

盛寅,字啟東,吳江人,是宮中非常有名的御用醫生。朱瞻基派他給朱友壎看病,可見朱瞻基對朱友壎的重視。

結果,盛寅還在路上,就傳來了朱友壎的訃告。朱瞻基聽聞,極為震驚,停朝3天,派永康侯徐安去蜀王府祭悼。

在民間關於朱友壎的傳說中,他複發風寒是因為王妃趙氏早逝,思妃成疾所致。

趙氏的父親是新繁縣訓導趙弼,趙弼是當時著名的儒士,博學多識,尤其精通《周易》。趙氏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得到蜀王家族的認同,與朱友壎結為夫妻。

宣德2年(1427),趙氏被誥封為羅江王妃。第二年冬月二十九日,趙氏去世,享年20歲。朱友壎當上蜀王后,追封趙氏為蜀王妃。

朱友壎和趙氏雖然做夫妻的時間不長,但兩人感情很好。趙氏在朱友壎心中的位置無人能及,朱友壎常常思念她,導致風寒複發而死。

朱友壎和趙氏的愛情故事,在民間廣為傳誦,由此還衍生了關於他們的一系列傳說故事,如羅江王瞞姓、驛站試才、趙弼選婿、皇城選妃等。

朱友壎為人善良淳樸、品行端正、寬厚仁德、作風謹慎、言行循禮。《大明蜀僖王壙志》對他的評價是:「淳厚端淑,言動率禮,未嘗有過。」

朱友壎在位不到2年,組織修繕蜀王府城牆,向朝廷申請將蜀藩宗室祿米部分折為現鈔發放等。

第五任·蜀定王朱友垓

才華橫溢,頗有朱椿風範

朱友壎在趙氏死後雖然又娶王氏為妃,但他直到去世也沒有子嗣。

朱悅燫一系再也沒有可以繼承王位的男人了。王位由朱椿的五兒子保寧王朱悅■(上邵下火)繼承,即蜀和王。此後的蜀王,都是他這一系的後裔。

天順5年(1461)正月,蜀和王去世,享年65歲,在位近26年。蜀和王在位期間,「節儉守禮,稱賢王。」

朱友垓(gāi)是蜀和王的嫡長子,生於永樂18年(1420),正統11年(1446)七月被封為世子。天順7年(1463)三月,朱友垓襲封蜀王。同年,朱友垓去世,享年44歲,謚號「定」,即蜀定王。

明朝中期後,宗藩權力普遍受到削弱,朝廷只希望他們安享富貴,別的什麼都不要過問。藩王們只能在詩書禮樂方面發揮所長。

朱友垓繼承了爺爺朱椿「讀書好善、近儒生、能文章」的特點,才華橫溢,「綽有獻王之風」,深受明英宗朱祁鎮的賞識。

朱友垓讀書好學、遵守禮法、擅做文章、工於詩詞歌賦,還擅長草書。著有10卷《定園睿制集》。

2017年春節,胡開全遠赴日本拍攝回的蜀王文集中,就有《定園睿制集》。

在《定園睿制集·序》中,朱友垓的兒子、蜀懷王朱申鈘(yǐ)回憶了朱友垓生前的相關情況。

朱申鈘說:「我先君定王居世府時,視膳之暇,入則秘閣閱書,出則經帷進講,研精覃思,蓋無虛日。」

這說明,朱友垓還在做世子時,平常要麼看書,要麼講學,鑽研學問,沒有荒廢時日。

胡開全研究《定園睿制集》後發現,儘管該集子有10卷,但由於朱友垓在位時間較短,關於王府管理方面的文章很少,主要是在做世子期間對時令節氣、花草樹木、外出所見地方和人員,有感而發所作。

朱友垓篤信佛教,他與父親蜀和王都與石經寺住持楚山紹琦禪師交往深厚,留有互相唱和的詩篇。朱友垓去世後,楚山禪師為他大做法事。

《定園睿制集》第七卷,收錄了朱友垓關於佛教思想的長篇大論《和永明壽禪師山居》。《石經寺楚山紹琦禪師語錄》的思想,大致與朱友垓相通。

第六任·蜀懷王朱申鈘

刊印文集,首開蜀藩先河

朱友垓死後,嫡長子朱申鈘在天順8年(1464)即位為蜀王。成化7年(1471),朱申鈘去世,享年22歲,謚號「懷」,即蜀懷王。

朱申鈘著有10卷《懷園睿制集》。他的弟弟、繼任蜀王的朱申鑿(同鑿,záo)在《懷園睿制集·序》中寫道:「先兄懷王,天性仁孝而友,於之情尤篤。器度弘遠,樂善嗜學,讀經史過目即知義。王考最鍾愛,及受道次,則為文詠詩,陶寫情性,長篇短律,各臻極焉。其文也光,可以分奎壁;其詩也聲,可以諧韶濩。止乎禮義,關乎世教,實足以鳴國家之盛。」

朱申鑿的話,當然有溢美之詞。《憲宗實錄》85卷記載了朱申鈘與四川官員之間的一段仇怨,顯得朱申鈘無視法紀、仗勢欺人。

成化6年(1470)十一月,朱申鈘上奏朝廷,狀告四川按察使郭紀,說郭紀為政「酷暴」,從蜀王府端禮門過時不按規矩下轎,還責罵守門的千戶等。郭紀由此被下獄。

朱申鈘狀告郭紀是有深刻背景原因的。

此前,蜀王府護衛軍有15個官兵,光天化日之下在鬧市搶奪錢財被抓。郭紀在審判中「杖而死者三人」,引發朱申鈘的怒氣,故找茬狀告郭紀。

不過,郭紀運氣不錯,正要「罪當杖,遇赦得釋」。

儘管如此,朱申鈘在位期間還是做了一件很不錯的事情——刊印《獻園睿制集》和《定園睿制集》,開創蜀藩刊印文集的先河。

胡開全認為,從朱申鈘繼位的時間和其自身的文集看,刊印先王文集,有重申獻王家法、整肅王府秩序之意。

《懷園睿制集》中,朱申鈘對花草樹木賦詩甚多,感情豐富且細膩精緻,使得「昆蟲草木之形態性理又昭著」。

對此,朱申鑿在《懷園睿制集·序》中感慨地說:「文辭乃遊藝之一端也,先兄所存尤大。若天假之以年而奉守宗藩,翼戴帝室,俾邦國復鄒魯之風,仁賢儗間平之善。」

第七任·蜀惠王朱申鑿

好學能文,賢名遠揚天下

朱申鈘死後,沒有子嗣,他的弟弟、朱友垓的庶出三兒子朱申鑿繼位。

朱申鑿,天順3年(1459)六月十九日生,成化7年(1471)三月初一被封為通江郡王,成化8年(1472)四月晉封蜀王。

至此,朱申鑿為第七任蜀王。弘治6年(1493)七月,在位21年的朱申鑿去世,享年35歲,謚號「惠」,即蜀惠王。

1985年的一天,成都一個老人回家時路過一條小河溝,發現河溝上一塊石板上刻有字跡。考古學家鑒定發現,這塊石板是明蜀惠王朱申鑿的墓碑。

碑文上記載,當朝皇帝明孝宗朱祐樘驚聞朱申鑿去世的消息後,十分悲痛,停朝3天,太皇、太后以及在京的親王們,專門祭奠他。

胡開全說,朱申鑿是明朝三大著名賢王之一,是蜀藩家教良好的典型代表。他「尤警敏,好文,敬禮名士」,「好學能文,亦善書」,博覽群書,通古博今。

朱申鑿給後人留下了一部12卷的《惠園睿制集》。《惠園睿制集》由朱申鑿的兒子、蜀昭王朱賓瀚在弘治14年(1501)刊印並作序。

清朝嘉慶版《成都縣誌》記載說,朱申鑿「好學禮賢,書法最精」。

朱賓瀚在《惠園睿制集·序》中印證了這種評價:「嗣位多慱雅之賢,通國被文明之化,九重眷西土之光,奕世拜褒揚之典」,「猶刻意先賢書法,得臨池佳趣,行草篆隸四家,殊清奇遒健。」

朱賓瀚還深情回憶了父親生前的點點滴滴:「性殊警敏,經書子史,究極無遺。講誦恆至夜分,殆忘寢食。」

朱申鑿如此勤奮好學,他的侍臣很擔心他會過勞成疾。朱申鑿總是好言好語地回應說,不要擔心我啦,我喜歡讀書做學問,不會感到勞累的。

《全蜀藝文志》收錄有朱申鑿寫的《草書集韻·序》,他在裡面寫道:「予於國政之暇,必草書三五幅以暢其情,恆以淳化石刻、歷代名臣法帖以效。」

《惠園睿制集》中的詩文顯示,朱申鑿平時對自己約束很多,並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後人。在鼓勵文教的同時,強調不能在經濟上騷擾百姓。

《惠園睿制集》中,朱申鑿對蜀王府的建築進行了功能劃分,賦詩甚多。

朝廷對朱申鑿賢能的認識,主要表現在他明「大道」上。

如朱申鑿在《感興十二首》中寫道:「大明天理正人倫,都在宣尼魯史文。萬世準繩俱率舊,百王法度不圖新。行其典禮通天地,立此綱常動鬼神。賊子亂臣知恐懼,是知絕筆為傷麟。」

朱申鑿的賢名,還體現在他在任上時頗有政聲,德惠於民,慷慨撥銀,賑災恤荒。

《孝宗實錄》23卷記載,弘治2年(1489),四川包括成都、重慶在內的八府五州鬧災荒。朱申鑿把王府所屬土地的「利息稅司課程勸扣一年」,又從蜀王府借出谷種、銀兩,以應急用。

朱申鑿向明孝宗朱祐樘奏報說:「利銀已廢盡,第別發銀五千兩、谷五千石應用。」在這次賑災中,朱申鑿賑濟饑民、流民達18萬多戶、近258萬人。

朱祐樘聞聽,下詔褒獎朱申鑿。

第八任·蜀昭王朱賓瀚

仁厚喜儒,明孝宗贊其賢

朱申鑿死後,弘治7年(1494)十月,世子朱賓瀚繼位。

朱賓瀚是朱申鑿的嫡長子,生於成化16年(1480),弘治4年(1491)十二月被封為世子。正德3年(1508),朱賓瀚去世,享年29歲,在位16年,謚號「昭」,即蜀昭王。

朱賓瀚在位期間,政績卓著,「仁厚喜儒」,是明朝中期著名的賢王。

明孝宗朱祐樘常常在朝中稱讚他的賢能,並親賜朱賓瀚一首詩:「河間禮樂文風盛,江夏忠勤世業昌。異代豈能專美事,吾宗亦自有賢王。」

朱祐樘的詩中,頗有典故和淵源。

「河間」指的是西漢漢武帝劉徹的異母哥哥、河間王劉德。劉德是歷史上有名的賢王,不過問政治,投入畢生精力收集、整理、搶救先秦文化古籍。如今留傳於世的《毛詩》《左傳》,就是他的功勞。

同樣,「江夏」是指唐朝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堂侄、江夏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初重要的將領,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據說,遠嫁松贊干布的文成公主,就是他的女兒。晚年,李道宗勤奮好學,敬慕賢士,賢名遠揚。

朱祐樘認為,朱賓瀚像河間王一樣尊儒重道,像江夏王一樣忠誠勤勉。這樣的評價,在當時是非常高的。

朱賓瀚死後,朱祐樘很是悲痛,「輟視朝三日,遣官諭祭,賜謚『昭』。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在京文武衙門,皆致祭焉。」

朱賓瀚的政績,主要體現在對蜀藩宗室的管束和權利的爭取上。

朱賓瀚在位時,蜀藩宗室人丁興旺,他積極為宗人申請爵位和張羅婚喪嫁娶事宜。

他待人仁義寬厚,特別尊崇儒家思想,經常以禮儀教化宗人。他還嚴格執行規定,要求宗室送葬出城前要向朝廷奏請,不得私自外出。

由於人口多,耗費大,食鹽雖然有「歲三千引」,但還是不夠用。

正德元年(1506),朱賓瀚上奏朝廷,希望蜀王府能自行到重慶、瀘州一帶採購食鹽,讓關卡放行。當時食鹽是國家嚴管物品,私人不得擅自販賣,否則就是違法。

對此,戶部尚書韓文表示反對:這個口子一開,萬一蜀王府的人勾結食鹽私販販賣私鹽,而關卡又不敢盤查,危害就很大了。明武宗朱厚照深以為然,拒絕了朱賓瀚的請求。

弘治13年(1500)七月,經朱賓瀚的請求,明孝宗朱祐樘賜給四川一部《大明一統志》,還有若干其他文化典籍。這促進了四川的文化發展,朱賓瀚功不可沒。

朱賓瀚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和王妃劉氏的愛情。

劉氏是寧川衛(治所在成都)百戶劉明的五女兒,「以賢淑擇配」朱賓瀚。

弘治10年(1497),朱賓瀚與劉氏結婚。3年後,兒子朱讓栩出生。

劉氏溫柔和順,端莊穩重。作為王妃,她還操持家務,常常親自下廚為朱賓瀚做飯、做衣裳被褥。

朱賓瀚生病,劉氏寢食難安,茶不思、飯不想,一心伺候朱賓瀚。朱賓瀚病癒,她才恢復正常生活。

在劉氏的輔佐下,整個蜀王府秩序井然,整齊嚴肅。

朱賓瀚的昭王陵,是朱賓瀚與劉氏的合葬墓。從墓的建築結構來看,造墓之初,就做好了夫妻同葬的安排。

正德16年(1521),劉氏去世。四川布政使派人打開昭王陵地宮,把劉氏與朱賓瀚合葬。

兩人的墓室各自獨立,中間隔著一道牆,牆的中間開了一扇門。據說,這是為了方便夫妻兩人在陰間聯繫。可見他們生前相處和睦,感情深厚。(未完待續)

黃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明蜀王陵博物館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真的在東北建有衛所嗎
明朝選舉皇后的八個步驟,何止萬里挑一?
明朝最任性皇帝:封自己大將軍,不住皇宮守邊疆
你知道明十三陵是怎麼來的嗎?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