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這種感覺不以為然,其實可能是猝死前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作為一名醫生,雖然經常能夠接觸到猝死的患者,但超過90%以上的猝死患者,在被送進醫院時已經沒有了任何生命體征,甚至已經肢體冰冷僵硬。而最主要是沒有及時進行心肺復甦,喪失了最佳的搶救機會。
猝死後第一時間心肺復甦
就在前幾天,我剛剛接診了一位60歲的男性患者。患者在「暈倒30分鐘」被送進醫院,來的時候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征,兩瞳孔散大到邊,沒有對光反射。家屬說,當時還好好的正在吃飯,突然就暈了過去,家人一直掐人中……事實上,患者是心跳呼吸驟停,根本不是頭暈或者暈厥。最後,毫無懸念,這位患者被宣布死亡。
還有一個女性患者,年僅29歲,在一次公司聚餐時酩酊大醉。等到家人發現時已經意識喪失,進而心跳驟停。幸運的是家屬曾接受過心肺復甦訓練,在判斷沒有了生命體征後對其進行了持續有效的心肺復甦;不幸的是,雖然患者恢復了自主心跳,但始終沒有自主呼吸。在被送進醫院的半個月後,因醉酒後嘔吐窒息被宣布腦死亡。
有一天,急診室內擠滿了等候就診的人。突然,一個中年男人在等候就診的隊伍中倒地不醒!第一時間送進搶救室,第一時間除顫,第一時間心肺復甦,患者當然會在第一時間內蘇醒。事實上,在患者意識喪失僅不到3分鐘的時間內,我們已經完成了以上操作,患者便恢復了意識。試想,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家中或院外,恐怕只有死亡了。
導致猝死的常見疾病有哪些
能夠導致猝死的疾病有很多,包括常見的腦出血、急性腦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爆發性心肌炎、肺栓塞、主動脈夾層、窒息等等。
雖然猝死的患者很多,但並非沒有規律可循,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腫瘤晚期患者,近期內手術患者,長期熬夜疲勞的患者是易發人群。尤其是以上人群,如果出現了頭痛、頭暈、嘔吐、腹痛、胸痛、咯血、下肢腫脹、嘔血、胸悶、心慌等癥狀時,一定要第一時間就醫。我的建議是,自己學會心肺復甦、教會家人心肺復甦;如有不適,第一時間就醫;如果是經濟條件許可的老年人,應該住在醫院附近。
文/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范志偉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