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北斗「齊心協力」導彈打航母:美國已不知所措

北斗「齊心協力」導彈打航母:美國已不知所措

一、彈道導彈打航母既要靠彈道導彈之外的天基地基海基探測通信系統,也要靠彈道導彈本身攜帶的彈載探測控制系統。缺一不可。

二、彈道導彈之外的天基地基海基探測通信系統主要指:

1、北斗衛星、紅外衛星、雷達衛星。2、巨型地基天波雷達、大型海基天波雷達。3、特務間諜。例如:從公開新聞看我國不僅有足夠北斗衛星,還有足夠的紅外衛星、傳統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最近幾年還有世界最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衛星(美國還沒有),衛星承擔發現航母的初始任務,此類衛星能發現幾千公里之外的航母,並且把目標信息輸入東風21D、東風26彈道導彈,然後立即發射。發射後,衛星發現監視航母的任務就完成了,導彈進入發射後不用管的狀態。衛星可以去干別的事,當然,如果願意,衛星也可以繼續跟蹤航母,並且隨時改變打擊任務,但一般不需要這樣。

如果沒有彈道導彈之外的天基地基海基探測通信系統必須的任務。東風21D、東風26對航母來說連燒火棍都不如,根本沒有任何實戰價值。

三、彈道導彈本身攜帶的彈載探測控制系統的用途

如果只給彈道導彈安裝慣性制導這一種制導系統,就有飛行時間越長誤差越大的缺點,不存在飛到打擊目標上空後再設法提高精度的任何可能性。假設所採用的慣導技術的制導水平是60分鐘誤差400米,又假設彈道導彈總的飛行時間為10分鐘,其誤差就是66米。當然這只是平均值,實際上時間越往後累計的誤差越大。但是,近10年普及的多模製導則顛覆了上述缺點。

例如:同時給彈道導彈安裝衛星、慣導、數據鏈制導、雷達制導、紅外成像5種制導系統以後。彈道導彈的慣性制導就能在飛到目前附近的最後20秒重新瞄準,不會累計前面9分40秒的誤差。原因是:1、地面指揮所可以通過數據鏈給彈載慣導清零,重新輸入打擊信息。2、彈載雷達、紅外控制系統也能給彈載慣導清零,重新輸入打擊信息。

彈載探測控制系統的優點是體積小,名義是5種制導系統,實際很多系統是共用的,所以不存在體積大裝不上的問題。反過來說正因為體積小也存在探測距離近的缺點。例如:雷達制導、紅外成像制導主要優點是特別善於發現並打擊高速機動目標。但是,探測距離只有幾十公里、上百公里。只能在彈道導彈接近目標以後才能工作,所以,也被稱為末端制導設備。之前幾千公里的航程主要是靠慣導控制。

四、慣導雖然只適合打擊固定目標,但是安裝多模製導的彈載制導系統後,可以用同時發射多枚彈道導彈的方法,用慣導規避黑障區打擊體積大、速度慢的航母,精度高達2.2米!

前面說的離地面80--40公里黑障區概念,是返回式衛星、返回式飛船的黑障區概念,它們在離地面40公里時速度已經降低到2-3馬赫,黑障已經消失,再往下繼續減速,還要打開降落傘。曾有新聞說整顆返回式衛星帶降落傘落在農民房頂上,可見接近地面時的速度已經非常緩慢。。。。。。這個黑障區概念是不能往彈道導彈上套用的。彈道導彈的黑障區是從80公里--0公里。命中目標之前一直處於黑障區。往往是越往下速度越快。可見彈道導彈黑障區概念要嚴苛得多。但是,慣導天然不怕黑障,它既不嚮往發射信號,也不接受外部信號。彈頭的高速度與密集空氣摩擦在彈頭外面形成的通信探測屏蔽即所謂等離子鞘,對慣導毫無影響。因此,即使沒有攻克黑障技術,也可以用慣導規避黑障影響。

例如:在航母上空80公里以上,還沒有進入黑障區之前。彈載雷達可以最後一次瞄準鎖定航母,然後重新啟動慣導。讓慣導在最後20秒負責打擊航母。假設中程導彈的速度是12馬赫,每秒4公里,80公里黑障區正好飛20秒。按慣導每小時誤差400米計算,20秒誤差2.2米。而航母的長達330米、船體寬40米左右(不是甲板寬)。

慣導雖然只適合打擊固定目標,但是,由於航母體積大、速度慢,由於慣導20秒誤差只有2.2米,只要按一定提前量同時發射3-5枚導彈,充分考慮到航母按最大速度前行、左轉、右轉等因素,至少會有1-2枚命中航母。

五、關鍵中國早已掌握10馬赫左右的黑障區通信探測技術,而中程彈道導彈的速度恰好是10馬赫左右。所以,可以堂堂正正突破黑障區,用紅外成像或雷達制導打擊航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母 的精彩文章:

現代應對航母戰鬥中中國的優勢在哪?
十萬噸的福特級航母:數字化造船的標杆與典範
"航母奶媽"入列 中國航母編隊最後一塊拼圖終補齊
欲與天斗?美航母編隊一頭扎進颱風之中,結果哭了!
「奶媽」和「帶刀侍衛」就位 中國航母編隊最強形態呼之欲出 快看

TAG: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