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榮獲2013-2016年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
八月,捷報傳佳音。大田縣文體廣電出版局獲評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大田體操隊代表國家隊參加2017年澳大利亞啦啦操錦標賽,從200多支隊伍4000多名運動員中脫穎而出,榮獲集體花球啦啦操第五名,為國家爭得了榮譽。
大田是典型的山區縣,卻成為了全國首個以縣級為單位舉辦全國體操賽事活動的縣城,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全國唯一的「中國體操協會大體操培訓基地」。
近年來,該縣關注體育事業發展,加大投入建設高水準的體育賽事場館、大眾健身休閑場地,並引導社會資本修建體育場館,承辦了一系列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大型賽事,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全面發展,著力實現城鄉體育一體化。
大田體操隊風采
小縣城擁有一流的體育中心
65歲的鄭新文是位退休教師,平時酷愛運動,別看他年齡大了,他卻被大家稱之為「運動達人」。「我喜歡打氣排球和游泳,平時也會到綠道上跑跑步。」說起運動的事,老陳樂不思蜀,「縣裡的體育中心建得氣派,各種場館應有盡有,對我們這樣愛運動的人可是『大福氣』。」
大田縣文體廣電出版局局長林春忠是大田體育事業發展的見證者。他介紹說:「之前場館少,人滿為患,現在不但去處多了,所有場地和設施還免費向市民開放,單日人流量破萬是『家常便飯』。」
2016全國藝術體操比賽現場
2014年9月,這座投資1.8億元的新體育中心投入使用。建成有氣排球場、50米標準游泳池、兒童戲水池、綜合籃球館、羽毛球館、乒乓球館、武術館、撞球館、網球場等,成為全國縣級一流的體育場館。
這麼大的場館建設起來了,對於公眾來說是健身休閑的好去處,但對於管理者來說,如何兼顧公共服務屬性和市場屬性?林春忠說,「縣體育中心採取『一個中心、多重管理』模式,始終確保公益性,把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擺在首位。」
在管理上,羽毛球館、氣排球館和乒乓球館等場館堅持公益性為主,由各個協會自行負責管理,同時採取分時段使用方式,早上8:00至12:00免費提供給老體協使用;下午2:00至4:30免費提供給社會各界人員預約使用;4:30後供各協會人員使用。
但是如何在保證管好、用好大型體育場館的前提下,力求實現增收節支,獲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良性運營?該縣通過整合多種資源,實現以體育協會為主體的體育場館多元發展,積極探索出一條體育產業發展新路。
大田體育中心全景圖
林春忠說:「我們的經驗就是充分利用好各單項體育協會的管理作用,實施『協會養館』的運行機制,即協會採取繳納會員費方式籌集資金,作為水、電費的資源來源,保障場館日常維護和運行,由『吃皇糧』變為了『交公糧』。」
場館在堅持公益性的前提下,也不斷完善市場運營機制,為群眾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優質、更加高效的公共體育健身服務。像室內游泳館採取對外承包的方式運行,田徑場和綜合館採取臨時租賃方式,提供給商家舉行各類商業活動,這些場館的租賃收入作為體育中心修繕、水電等費用支出,全年收支基本持平。目前,各類單項協會達到了20多個,每年開展各類群體活動100多次,參與者逾30萬人次,體育場館利用能率達到100%。
同時,該縣積極推動體育設施建設和體育資源配置重點逐步向農村傾斜,進一步加強了農村基層文體陣地建設,不斷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幾年來,累計投資投入資金3243萬元,建設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點265個,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
小縣城裡「體育熱」
2014—2017年,大田連續四年成功舉辦「全國藝術體操錦標賽」「全國健美操錦標賽」 「全國藝術體操大獎賽」及「省青少年羽毛球錦標賽」等一系列大型體育賽事。
儼然,大田成為一座充滿動感活力的「大體育」之城。
幾年來,大田「小縣辦大賽」的體育發展模式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藝術體操部副部長張瑩評價說:「『小縣辦大賽』辦出了經驗,『大體操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富有特色,這些『大田經驗』值得全省乃至全國推廣。」
一個區位不佔優勢,經濟發展不具比較優勢的小縣城,緣何受到垂青?
均溪河步棧道
「別看大田是小城,但小城的體育運動氛圍非常濃厚,觀看籃球等比賽就像過年一樣,場場爆滿、氣氛熱烈。」林春忠說。
大田發揮縣城依山伴水優勢,「引綠入城」,修建長達14公里的健身綠道,建橋修亭築堡造園,把已成形的均溪河沿岸景觀建成濱河健身木棧道;利用環城路和公園步道將白岩山、仙亭山、龍登坂、蘇區紅色公園等串聯升級為環形郊野健身綠道;利用城市道路步行系統優化形成都市健身綠道,構建網路狀的「田」字形城市健身綠道格局,為城鎮及周邊居民提供生態美麗的健身漫步休閑去處。
今年,大田又大力發展「旅遊+體育產業」,規划了百公里高山騎行綠道建設項目,總投資2億元,主環長達186公里。涉及綠道途經屏山、吳山、濟陽等8個鄉鎮共36個村,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涵蓋吳山中國高山茶城、茶美人AAA級景區、靈動濟陽景區、仙峰漂流、三江源森谷景區等多個美麗鄉村旅遊景點,形成「人人參與、騎行健康、快樂體育」良好氛圍。
「這一切的變化,在五年前是不可想像的。現在,只要走幾步路就可以找運動的好去處。」林春忠說,「大田縣城人多地少,但是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關注民生社會事業發展,找准短板、全力補齊,在體育事業發展上,把人口最密集、最『貴』的地塊讓出建設群眾文化廣場,讓群眾有了運動休閑的好去處。」
大田城區綠道
除了政府主導外,大田通過積極引導社會力量、社會資本興辦公共體育實體、建設公共體育設施,翰霖泉運動中心、福建浩沙文體產業園等體育經營企業在該縣順利落戶。
翰霖泉運動中心是該縣投入最大、設備最完善的運動休閑中心。項目總投資1.4億元,項目一期建有室外50米泳池、室內恆溫泳池、羽毛球館、乒乓球館等健身設施,項目二期建有農家食府、RTV、KTV、棋牌室、休閑自助燒烤等休閑設施。2015年瀚霖泉運動中心場館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
瀚霖泉運動中心的成功投資,對社會資本投資該縣體育產業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也推動區域內社會經濟的發展。
組建全民健身網路
31屆、35支、400多人,這是大田打造籃球體育品牌賽事的關鍵詞。
從1984年至今,大田縣籃球賽已經連續舉辦了31屆,從最初的4、5支球隊參賽發展到現在的35支球隊、400多人蔘賽。大田縣籃球賽也培養出了10多名專業裁判員,並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比賽體制,各方面的設施也日趨完善。
伴隨著30多年來賽事的不斷推進、完善,大田籃球運動的參與度、關注度和精彩程度也達到了一個新高峰。
此外,大田的民間體育活動也十分紅火。舞龍、舞獅、迎鐵枝等,以民俗風俗文化的形式得以存在與發展。縣裡建立鄉鎮大小片區文體聯誼活動制度,將全縣18個鄉鎮分成6大片,定期輪流舉辦大片區活動。各鄉鎮也將行政村劃分成若干個小片區適時開展了各類表演、展示、健身、競賽、會操等交流活動,豐富和活躍了農村文體生活,推動群眾體育活動的深入開展。
「但是,從群眾性大運動來看,大田的大體操運動頗有影響力。」林春忠說。
2014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與大田簽訂了「中國體操協會大田縣大體操培訓基地」,大田成為了全國唯一大體操培訓基地。幾年來,大田縣在體操運動管理中心的支持、指導下,組建了社會化全民健身網路,以強身健體為目標,大力推廣和普及大體操體育項目,開展多層次、多樣化的大體操健身活動,並逐步覆蓋城鄉,全縣上下形成濃厚的全民健身氛圍。
「國土杯」籃球賽現場
拉拉操、健美操、排舞、廣場健身舞等,這些群眾性文體活動在大田城鄉各個角落隨處可見,成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一項時尚運動。
「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這是大田推進大體操發展的做法,並通過組織各類大體操比賽,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練」,有力推動中小學生陽光體育健身和全民健身事業發展。
在2016—2017年全國啦啦操聯賽暨中國啦啦之星爭霸賽上,由大田職專學生組成的大田體操隊榮獲學校俱樂部少年甲方組集體自由舞蹈自選動作、花球規定動作(第二套)項目雙冠軍。今年8月,大田體操隊又代表國家隊參加2017年澳大利亞啦啦操錦標賽,榮獲集體花球啦啦操第五名。
軍民共建籃球賽現場
「我們充分利用了『大體操培訓基地』這塊牌子,提出了『快樂體操』的口號,讓更多人享受體操的快樂,打造了一個體操之城、健康之城、活力之城。」林春忠說,「體育事業的發展,始終要著眼於「百姓富」,增進民生福祉,使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著力加快『快樂大田』建設,譜寫新的發展篇章。」(鄭宗棲)
編審:張知松 編輯:吳聯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