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米線、米粉、線面和麵線有什麼區別?

米線、米粉、線面和麵線有什麼區別?

米線、米粉、線面和麵線有什麼區別?

有人問我這個問題,聽起來很像繞口令,卻著實把我難住了。把這些關鍵詞一一上網檢索,半天后才有了大致的圖譜:

米線其實是雲南人對大米做的麵條的專稱,做法分為酸漿和干漿,形態上也可以分為寬米線和細米線。寬的類似於筆芯,細的接近綠豆粉絲。最近幾十年,隨著「過橋米線」一詞被帶到了全國各地。

米粉的通用性更廣一些,在南方各地都能見蹤影。大概是地域接近,廣西的桂林米粉、南寧老友粉等等,與雲南米線頗多相似。湖南的米粉是切出來的小寬條,很有韌勁。在某些地方,米粉有時候還可以指更寬的河粉。

GIF/1.9M

線面和麵線則是同一種東西:用麵粉,加鹽發酵以後製成的極細的麵條。這東西只在福建出產。麵線不含鹼,燒煮時候不用焯水,又因為加了鹽,所以不需要過多烹飪,就有滋味在其中。我見過福建朋友甚至不加燒煮,直接用冷水泡軟了,加入熱湯和澆頭吃的,很筋道,有股隱約的麥香。

與福建接壤的廣東潮汕和浙江溫州也偶有麵線的蹤跡。潮汕人的麵線比福建人更咸,是用濃鹽水和面的,他們稱之為「咸麵線」,烹飪前一定要過水,否則齁得無法入口。溫州人則把此物稱為「索麵」,是從前小孩過生日或者產婦坐月子時候吃的補品。

當然,真正將福建麵線發揚光大的,應當是台灣。

如果去過台灣而沒有吃過一碗台灣麵線,這趟旅行基本算是打了個八折。倒不是說台灣的工藝特殊、麵線本身特別好吃——這東西其實也就是個大眾化的麵食,口感大同小異。而是台灣人豐富的想像力,把麵線的破折號拉得特別長:細長的外形容易吸取湯汁、微鹹的滋味適合襯托澆頭、爽韌的口感則宜於增強咀嚼的快感,這一切,都給了麵線十足的寬容。

GIF/2.1M

蚵仔麵線無疑是台灣麵線最佼佼者。蚵,也就是牡蠣的新鮮程度,決定了一碗麵線的成敗。蚵天然帶著鹹味,所以不用調味,只需沾上太白粉,一粒粒小心地丟入滾水中汆燙,只需一小會,蚵仔變得晶瑩剔透的時候,就能撈出。最後碼在盛於豬骨湯中的米線上,高高堆起一個尖,撒上胡椒香菜,就可以大快朵頤。一般說來,福建人搭配麵線的,大多是酥、脆、香的食材,比如醋肉、油條、煎蛋、炸花生之類,以體現「剛柔相濟」之美。蚵仔麵線的妙處就在於反其道而行之,蚵仔的咸鮮和麵線的咸香相得益彰,甚至不用加鹽,就有一整碗的鮮香。

豬肝和大腸麵線也是台灣夜市最常見的美味。豬肝是急火快炒的,片得很薄,咬開來還有淡淡的粉色,保持了鮮嫩滑爽的滋味;大腸則講究老火老湯慢鹵,鹵到油脂分解,只剩嚼勁不留油膩,才是上好的澆頭。我在迪化街街邊的一爿小店裡吃過一份麵線,豬肝和大腸都被切成小塊,一起澆在麵線上,油膩,但真的好吃。店主為這招牌麵線起了個有意思的名字「肝腸寸斷」。帶著一絲自黑的語氣,充滿了台灣人獨有的全民賣萌的調調。

GIF/867K

再其他,諸如牛肉、小腸、蝦仁、魷魚、鴨心、豆腐、滷蛋、蘑菇、臘腸之類,都可見於台灣麵線的譜系中,每一樣,也都有獨到的用法。這其中蘊含的,恰恰是寶島的歷史積澱——福建風味的麵線做底料,上面澆的,是來自當年全國各地五十萬精英們的想像力。

幾年前,作為歌迷的我,曾在台北參加陳升的跨年演唱會。這大概是我聽過時間最長的演唱會了,從晚上8點唱到元旦凌晨2、3點。所以中途,我出門去看了101大樓的跨年煙火,還去寧夏夜市吃了一份大腸麵線。酥軟的大腸,溫暖的麵湯,一如歌聲一樣深入心底。記得離場的時候,聽完了《把悲傷留給自己》;返場的時候,又恰好趕上了《風箏》。

那次演唱會上,升哥的念白非常煽情,他說:「你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你看報表時,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 你擠進地鐵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雲端,你在會議中吵架時,尼泊爾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有一些在寫字樓里永遠遇不見的人。」

升哥說得沒錯,就好像麵線這東西,如果沒有天南海北的風味交織而成的閱歷,永遠只是麵線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0度生活百科 的精彩文章:

「四不」原則,愛吃水果的要遵循!
秋季吃梨的7大好處,除了能補充水分還能降低感冒
秋天到了,這「四寶」一定要多吃!
秋天一碗湯遠離秋季病,家人都健康!
六大補水妙招,有效為你補充水份!

TAG:360度生活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