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高空墜落?鬼壓床?心理學家:一招讓你擺脫噩夢困擾!

高空墜落?鬼壓床?心理學家:一招讓你擺脫噩夢困擾!

高空墜落、被人窮追不捨、考試不記得帶筆、走到大街上發現自己沒穿褲子?人人都會做噩夢,每個人對噩夢都有不同的解讀:弗洛伊德認為噩夢能夠滿足我們內心深處的罪惡感,榮格認為噩夢能促進個人的心理成長。噩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但這些關於噩夢的冷門小知識,你知道嗎?

1.噩夢也能遺傳?

美國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某些基因可能決定了人們做噩夢的頻率。該團隊監測了8000隻白鼠睡眠時的腦波,發現某個突變基因會導致老鼠睡眠較淺,而噩夢一般發生在淺睡眠期間。這意味著該基因可能決定了人們是否常做噩夢。也就是說,你爸媽的基因不僅能影響你的身高體重,還能決定你今晚做不做噩夢。

2.睡得越久,噩夢越多?

睡眠時間長反而會使你做噩夢?是的!牛津大學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噩夢的產生與睡眠時間有直接聯繫。該研究團隊調查了846個被試的睡眠情況,結果發現每晚睡眠時間超出9小時的人更容易做噩夢。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當被試的睡眠時間過長時,快速眼動期(REM)睡眠的時間增長。在快速眼動期,人們的大腦活動最為活躍,而噩夢基本發生於這段睡眠時間。要想避免做噩夢,鬧鐘響了就不要賴床啦!

3.哪些人更容易做噩夢?

學齡前的兒童更容易做噩夢。這可能是由於他們的睡眠更淺,並且想像力更為豐富。隨著兒童年齡增長,做噩夢的頻率會漸漸下降。一項調查顯示,在3~6歲兒童中,50%的兒童常經歷頻繁的噩夢;而到了6~12歲,常做噩夢的兒童減少至20%。

此外,英國的一項調查發現,相較於男性,女性更易做噩夢。心理學家認為這與女性日常生活中更高的焦慮水平有關。

4.噩夢能幫你應對危險?

研究人員認為,噩夢可能是大腦幫助我們練習如何應對危機情境的一種機制。一項研究顯示,孕婦與新生兒的母親都常做噩夢,但孕婦的夢境更多的與生產相關,而新生兒家長總是產生與照顧寶寶有關的噩夢。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差異證明夢境可能扮演了一種功能性的角色,如幫助家長練習如何照顧新生兒等。

5.愛做白日夢的人更易做噩夢?

一項心理學實驗調查了做噩夢的頻率、造成的焦慮程度與人們是否喜歡幻想之間的關係。通過對被試21晚睡眠狀況的調查,研究證明,幻想程度更高的被試,夜間更容易做噩夢。這證明一個人月愛做白日夢,夜晚就更容易遭受噩夢的干擾。

6.做噩夢時為什麼總是喊不出聲?

噩夢大部分發生在淺睡眠時期,這個階段人們的大腦活動非常活躍,但肌肉是完全鬆弛的。一些人認為這種性狀是由進化過程中的優勝劣汰造成的:如果在睡眠中人的肌肉不放鬆很容易產生夢遊的行為,而在遠古時期,睡著之後亂跑會影響人身安全。這導致現代人睡眠中近75%的時間都是肌肉呈「關閉」狀態的淺睡眠。

所以,即使夢在境中常出現喊叫的情節,現實中的你其實並不會發出聲音。

7.我們可以避免噩夢的產生嗎?

噩夢的產生並不是不可控的。如果你時常受到噩夢的干擾,你可以嘗試想像療法。想像療法的思路是:如果大腦製造噩夢成為了一種習慣,那麼這種習慣一定可以通過練習打破。

想像療法由三部分組成:

(1)選出一個你最常經歷的夢境;

(2)為你的噩夢編寫一個新的結局,這個結局最好能讓你感到心情平靜;

(3)每晚睡覺前,在腦海中播放一遍這個改寫後的夢境。

對大多數人而言,噩夢似乎是避之不及的壞事,但對於另一些人卻不然。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就曾經承認他的畫作靈感來源於噩夢。隨著研究的發展,我們或許還能發現更多噩夢的益處。

從小到大,有哪些噩夢是讓你印象深刻的?在評論處和我們一起交流吧!

心理測試:一圖揭秘你心理疲勞度有多高!
「想接近你,卻擔心你是否喜歡我!」焦慮型依戀的人如何擁有自己的愛情?
心理測試:你依然保持單純的性格嗎?
心理測試:你是《秦時麗人明月心》里的誰?
你能取悅每個人?如果不能,請設定好人際邊界!

TAG:心潮減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