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一大膽嘗試,救了元朝不說,更讓中國在這一方面領先世界幾百年

這一大膽嘗試,救了元朝不說,更讓中國在這一方面領先世界幾百年

元朝自建立以來南征北戰,所向披靡,蒙古人的鐵蹄所到之處無不讓人膽戰心驚,忽必烈在位時使得當時的領土疆域達到史無前例的1500萬平方公里左右,我們現在想想都為之自豪。可是,在元朝的歷史上有一件事卻讓忽必烈驚出了一身冷汗,差點讓元朝陷入絕望的地步,到底是一件什麼事呢?

元朝的漕運已經相當成熟

忽必烈繼位後,把都城遷到了北京,定名為大都,但凡遷都都或多或好遇到些棘手的問題,忽必烈也一樣,他面臨的問題更加讓他頭痛。因為遷都後人口暴漲,幾年時間大都人口由十幾萬漲到了80萬,加之蒙古人善於打獵游牧,不會種地,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人,吃飯問題怎麼解決?雖然元朝每年賦稅交的糧食也有一千多萬石,但是90%都是來自江南,如何把這些糧食運到北京呢?忽必烈為此很頭痛。他一方面讓郭守敬疏通京杭大運河,一方面修建以北京為中心的交通網路。但是這些也都是長久之計,解決不了當前的燃眉之急。這個時候,一個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走海運。我沒有找到這個人的詳細名字和概況,但是他的這個想法絕對是大將之風,價值千金,現在看來我們對他的這個意見都要點一個大大的贊。

為什麼這樣一舉不起眼的話能讓我們都對之稱讚呢,這就要說起海運這個事,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為什麼歷代皇帝都不敢打海運這個主意,因為海運在任何時候都是一條極其危險的路,甚至是不歸路——隨處看不見的暗礁,漩渦,還有讓人談之色變的海盜等等。再加之沒有好的水手和海船,所以海運這條路忽必烈是萬不得已絕對不會用的。

元朝漕運圖

但是在這個時候也不容他思考了,只能鋌而走險了,於是他派了三個人不惜一切代價區開闢一條海上航線,這三個人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分別是羅壁、朱清、張瑄,而他們又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海盜。可以說海運讓這三個哥們去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要水性有水性,經常和海盜打交道,在道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並且打著皇帝的名號當海盜,誰敢惹?所以這三個哥們接到任務後很快便上手工作,朝廷造船,他們招募漕丁漕夫,等人手已夠立即出發,沿途風光無限。以前運到京城的糧食最少也得一年,現在海運暢通了,幾個月從渤海灣到達了北京,效率大大提高了,並且這條航運開通了之後,糧食可以持續不斷的北運,這讓元朝的大臣樂開了花。後來這哥們又開發出了兩條新的航線,順利的話,十幾天都能從浙江到達北京,大大增加了海運的效率,不斷糧食可以北運,而且一些土特產,水果,彈藥等都可以南北調運,確實給全國的經濟提了速。

當時運糧食的大船

這次意外的嘗試不僅讓元朝得以脫困,更使得我國一直沉寂的漫長海岸線活躍起來,一度大大小小的城鎮都沿著海岸線冒了出來,與東南亞、西亞、北非的海上貿易也變得多了起來,海上絲綢之路也因為海運的發展變得強大,這次海運的開闢猶如蝴蝶效應一樣,帶動了一大批地區經濟的發展,也拉近了元朝與世界貿易的距離,當時靠海運元朝與120多個國家建立外貿關係,直接帶動了元朝經濟的持續發展,為後續忽必烈征討歐洲奠定了實力基礎。

海運使得元朝與很多國家建立貿易

這裡特別提到的是,這次漕運的急速提升,對我國的造船能力和技術水平有了一個顯著的提高,因為要大量的運送糧食入京,所以船隻要求極高,這就要求有一支龐大的造船隊伍在後面支撐,船體的構造也達到了技術的極致,隨之催生的羅盤導航技術和天文航海技術,領先當時世界其餘國家幾百年。這也為一百多年後鄭和下西洋奠定了基礎,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朝 的精彩文章:

宋、元、清多代皇后画像,元朝历代好像都长一样啊……
官銜最多的人,元朝中期伯顏,《權力的遊戲》中龍媽跟他比差遠了
清朝被打败后为何不逃回北方?傻啊!逃了就没好日子过了!
元朝大军两次东征日本,均以失败告终,是因为打不过?
元朝是蒙古族在中國建立的一個王朝,是蒙古帝國四大汗國之一。

TAG: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