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我投了3百份簡歷,只換來2個面試,直到遇見1個AI

我投了3百份簡歷,只換來2個面試,直到遇見1個AI

矽谷Live /實地探訪/ 熱點探秘 / 深度探討

每個找工作的人都深有體會:這是件勞心勞力費時間的事情,而且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並帶來巨大的挫敗感。那麼,基於人工智慧的個性化推薦系統,能否大大簡化這個過程,並且讓找到滿意工作的概率大幅度提高?

個性化推薦的時代

這什麼意思呢?大家想一想,今日頭條和 Facebook 「信息流」式的閱讀推薦系統是否在左右我們的閱讀?你是不是曾經在淘寶和亞馬遜上因為他們的推薦而下單?就連在線交友都是靠個性化推薦來匹配。

Facebook 的 News Feed 系統,「讓你看到和你最相關的東西」

傳統的人工編輯方式正被淘汰;傳統的鋪陳式百貨商店也面臨挑戰;現在是推薦系統吞噬一切;不能做個性化推薦的服務都面臨巨大的挑戰。那麼,是不是招聘行業也會是這樣一個趨勢?

目前,招聘行業面臨著嚴重的匹配困境:一個找工作的候選人需要海投數百份簡歷、面試幾十家公司,才可能找到合適的工作;而公司也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在招聘上,但往往找不到合適的人或者找到了人家不願意來,整個流程對雙方都造成巨大的浪費。

為什麼沒有一個公司直接根據我們的特性推薦最適合我們的公司,節約僱主和應聘者的時間?

從個人角度講,進入個人能力勝任且三觀和睦的公司,是事業起飛的基礎;而招到適合的人才,則對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那麼,有行之有效並且能普遍推廣的方法,讓招聘實現個性化推薦和精準匹配嗎?

放在以前,答案是否定的:往往求職候選人進入公司並工作一段時間後,才能了解雙方是否契合。但現在得益於人工智慧(尤其是大數據和深度學習)技術的成果,「找到理想工作」的美好願景離我們越來越近。並且,在矽谷,人工智慧在 HR 領域的應用正成為創業風口之一。矽谷密探獨家專訪了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創業公司 Leap.ai,希望以其為例,講述如何做到「精準招聘」,以及它如何引領新的招聘行業變革。

GIF/46K

首先,密探必須介紹一下 Leap.ai 的 CEO,Richard Liu,他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Richard 在谷歌有近八年的工作經歷,離開谷歌前做到了 Engineering Director(工程總監)並主導過一系列重要產品研發。他曾利用 20% 的時間做出 Google Trusted Stores 這個對電商領域影響深遠的產品;先後參與和主導過谷歌企業搜索、Google Shopping、Google Offers等項目,也是很受用戶好評的 Google 虛擬運營商產品 Project Fi 的技術總負責人。

Leap.ai 兩位聯合創始人,左為 CEO Richard Liu,右為 CTO 周雲凱(Yunkai Zhou)

Project Fi 於 2015 年推出,是 Google 推動全球移動運營商前進的關鍵一步。相對於運營商而言,它解決了一個技術性難題:如何在不同制式的蜂窩網路之間智能切換,自動鏈接到高質量 WiFi 熱點和 VPN,從而提高網路質量、控制數據使用和降低話費。該產品獲得 94% 的用戶滿意度好評:這是在電信領域難以想像的高度。

Google如何招聘?

在谷歌多年,Richard 本人面試、招聘和輔導過不下 500 人,在此過程中他愈發體會到:候選人簡歷能反映出來的信息非常有限,很多招聘經理看重的東西,比如員工的快速學習能力、主觀能動性、和克服困難的能力 (Grit) ,在簡歷和面試中很難體現。

Google 面試不僅要打動面試官,也要通過後面的 hiring committee 和 VP review。能不能通過 Google 面試在很多人眼裡也成了自己水平的試金石。在外人的眼裡,Google 的工程師面試側重於實際編程和演算法能力,但實際上有經驗的面試官都會側重於你的思維過程。重點不在你有沒有得出正確答案,而是你有沒有系統地思考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案、並清晰地講出你選擇某個方案的理由。雖然整個過程會錯殺不少優秀人才,也成功地篩選了智力和計算機科學基礎不夠 Google 門檻的求職者。

如果招進來發現不合適,就會很影響效率,甚至影響團隊氛圍,也比較難處理。更不妙的是,這個問題可能出現在公司的各個團隊,導致公司一步步陷入凝聚力渙散、企業文化不穩的危險之中。

因此,在他做出創業的決定時,就選准了 「個性化的精準招聘」 這個方向,並拉來了Leap.ai 的聯合創始人周雲凱(Yunkai Zhou),後者在谷歌時就是業內知名的人工智慧專家。

2016 年 4 月 1 號,Leap.ai 正式成立,如今已經擁有超過 50 家企業用戶,包括 Dropbox、Cloudera、Uber、Zoom 等獨角獸級別創業公司和上市公司。

同時,很多中國科技巨頭企業的矽谷分公司也選擇和 Leap.ai 合作,比如百度、螞蟻金服、滴滴。這部分得益於兩位聯合創始人在矽谷深耕多年攢下的信譽和人脈,尤其是谷歌的經歷。矽谷有個不成文的「真理」:任何一家稍有規模的公司,都肯定會有前谷歌員工在該公司做高管。

為什麼 Leap.ai 重點合作高速發展中的科技公司?以成長階段分類,公司可以分為三類:

1)早期創業公司

2)高速成長公司

3)成熟穩定公司

通常最為合理的路徑是,剛出校園的畢業生可以選擇去第三類公司,經過2-5年系統訓練和技能增強,進入第二類公司。從業務上而言,接觸的內容更為廣泛,但同時也可以找到很好的老員工來傳幫帶。同時,高速發展中的公司一旦進入 IPO,會有不少新的高層職位開放,有著更為合理的晉陞渠道。

Leap.ai 怎麼做到「精準招聘」?

除了紙面上可見的學歷、工作經驗、掌握的語言和專業知識等能和招聘職位來做匹配的,更關鍵的其實是確定候選人本人的態度傾向價值觀是否匹配企業文化與結構。

「精準招聘」中,候選人和企業是在信息盡量對等的前提下進行雙向選擇(傳統招聘中雙方信息往往不對等)。從候選人的角度看,Leap.ai 要求他們首先在網站上註冊,在此過程中候選人需要填寫一系列的問題,用以判斷他們的態度性格選擇傾向等。大家一定疑惑:這種非常主觀的東西要如何憑藉一些問題作出準確判斷?以及如何確定候選人說的是真話呢?

Leap.ai 的兩個機制很好地解決了這樣的疑問。首先,註冊 Leap.ai 的候選人可以邀請自己的好友和同事,對自己做出評價。更多的人參與點評會讓候選人積累更多credibility(可信度),更能獲得更個性化的、適合自己的職位匹配。

Richard 給了個小花絮:在獲得足夠多的數據後,能統計出一些有意思的現象。比如在 「請給自己的社交能力打分」 這樣的題目下,來自同事朋友的評分往往比候選人的自我評分高很多;而在 「團隊合作能力」 上,他人評價的平均分值要比侯選人的自我評價來得低。也就是說,很多人往往高估了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而低估了自己的社交能力。

第二個機制就是cross-checking,即 「交叉檢查」。這其實是問卷調查中常見的一種方法,適用不同的問題形式對同一個主題多次發問,通過前後對照判斷答題者真正的態度和答案。

比如說,Leap.ai 會詢問候選人 「你更傾向於去成熟的大公司還是快速發展的創業公司?」 這時候很多人都選擇後者;但在「列舉出你最願意去的五家公司」時,部分人寫的依然是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谷歌、亞馬遜、Facebook、Apple…...綜合這兩個答案,我們能判斷出答題者真正願意的還是去大公司穩定發展,而 Leap.ai 會根據他們真正的就業傾向來推薦合適的公司和職位。

漲姿勢

Take Away

自我認知是選擇適合的職業的重要基礎。以下幾個工具能幫助自我認知:1. MBTI 職業性格測試;2. Strength Finder;3. 核心價值測試

那密探又發問了:很多人把企業文化作為選擇工作的主要考慮因素之一,可是除了大公司企業文化比較好判斷以外(比如我們熟知的 Uber 「叢林法則」 和蘋果的「工程師思維」),如何迅速了解中小企業的文化氛圍呢?

通過初面概率從10%到70%

Richard 回答說,首先,Leap.ai 會通過在 Glassdoor 等知名職位評價網站處採集信息,來做出初步判斷。在這些網站上,你幾乎能發現 99% 以上的美國公司,和它們的前任現任僱員寫下的評價。

其次,他們會去所有的客戶公司拜訪並和負責人坐下詳聊。最後,對創業公司而言,Leap.ai 會重點關注公司的投融資情況,甚至向投資機構了解公司情況,以確保公司的靠譜程度。

做完候選人和客戶公司的調查,最後一步就是對雙方進行匹配了。在這一步 Leap.ai採取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的演算法,但具體細節涉及到公司核心機密,此處不展開細節分析。

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慧顯著提高了匹配的效率和成果。舉個例子,Leap.ai 給客戶推薦的候選人,通過客戶初次面試的概率竟然達到 70%!要知道,一般求職找工作過程中,首輪面試通過率不會超過 10%。

Leap.ai 只有在成功幫助客戶公司招到合適的人才時才會收費,並且以精準的匹配率,大大節省了客戶的時間和精力。這裡要特意指出的一點是,很多時候公司給了候選人工作 offer,但候選人只是拿其當個「保底的」 或者根本不想去,導致公司 「竹籃打水一場空」。但 Leap.ai 都會事先幫客戶作出判斷:如果拿到 offer,候選人是否有相當高的幾率想去客戶公司?只有答案為「是」,他們才會推薦。

別因「不知道」而錯過機會

Richard 解釋,其實 「精準招聘」 對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幫你獲得更多的機會,而這些機會你原本都不知道其存在。我們無法時刻對外界動態了解的一清二楚,但很多人又希望 「在獨角獸成為獨角獸之前進去」 ,在其上市後一舉實現財務自由。

Leap.ai 就是為候選人提供 「你本來不知道的機會」 。當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成為獨角獸或者 IPO,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進入這些公司,Leap.ai 本質上是想為每個人提供 「最適合你的機會」 ,這是 「精準招聘」 對個人的重要意義。

以 Leap.ai 為代表,人工智慧大舉進攻招聘行業已經勢不可擋。新技術不僅可以代替此前需要大量人力時間的重複性工作,比如篩選簡歷;更有價值和意義的點,是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和深度學習演算法,進行求職者和招聘企業的雙向匹配;並且隨著數據的增加和演算法的優化,匹配精準度不斷提高。

這樣,既能幫助求職者進行個性化推薦,讓他們獲得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和事業機會;更能幫助企業找到真正需要的人才,包括從技術到能力到工作態度和文化的契合,盡量避免招人不當帶來的負面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58同城CEO姚勁波:平台是社會的折射
Facebook使用人工智慧,優化360度照片
這些管子可能真有一天可以將海水變成飲用水
亞馬遜和微軟達成合作,兩家的語音助手將互通!
Uber的新任CEO表示,18-36個月內IPO!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