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鋼琴學習中的「刻意練習」

鋼琴學習中的「刻意練習」

去年下半年,微信里的同行們幾乎不約而同的突然掀起了一陣大風:「21天練琴習慣養成」,並且天天晒圖打卡,證明在堅持下去;也看到一些勵志書籍里極力在推薦的「一萬小時定律」等,這樣一個行動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升自我,強化某一種技能,我們可以把它稱為「刻意練習」。這裡我引用書本上的原話來詮釋刻意練習的本質。不論是「一萬小時定律」還是「21天習慣養成」,它真正要讓人凸顯出來的優勢是擁有一種較強的記憶能力:長時工作記憶。長時工作記憶正是區分卓越者與一般人的一個重要能力,它才是刻意練習的指向與本質。

在我們的鋼琴學習中,不論老師,學生,家長,都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老師教一個曲子,學生怎麼練都彈不好;學生每天練琴2小時甚至更久,卻依舊進步不大;「機械式」地彈奏樂曲,怎麼改都沒有一絲靈動感等等,圍繞諸多存在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刻意針對某一個凸顯的問題進行解決,既可以避免錯誤重犯保證一定的效率,又可以在獲取成功的進程上更好的積累經驗。在鋼琴學習中進行刻意練習,要做到以下幾點:

帶有目的的刻意練習

在我所教過的學生中,有一些學生是非常「刻苦」的,每天練習的時間很久,每次都是圍繞同一個樂曲練習很多遍,可是每次回課檢查,總是感覺沒多大的改變,錯誤的地方總是再犯。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練同一個曲子,那說明是帶有目的地在練琴了,為何卻沒有一個有效的結果呢?

帶有目的的刻意練習,它具有四個特點:

定義明確

很多琴童每天的練琴其實是很繁雜的:練習手指,拜厄,湯普森,車爾尼,樂曲等等,其實這一套練下來,每天兩三個小時都不夠,而老師指出的存在的某一些重要問題,在這樣一個長時的練習中並沒有刻意的進行解決,特定目標並不明確。

2.專註

琴童的練習時間要麼由老師建議制定,要麼由家長制定並監管,或者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等,而我們大部分孩子的自律性並不強,要麼彈一遍休息下,要麼漫不經心的從頭彈到尾,還有少部分一些很「聽話」的學生,練琴的時候非常「認真」(埋頭干),練完之後不知道自己錯了多少處。想要取得進步,必須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務上

3.即時有效的反饋

老師要以一個專業的角度有效地去指出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法,而家長則可以充當一個聽眾的角色,在孩子一遍一遍的練習中即時反饋他:這一遍相比較前面幾遍有哪些地方更好聽,有哪些地方有更大的進步,哪些地方有退步等等。即時有效的反饋既可以讓學生建立起對自身檢索結構的認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奠定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基礎。

4.走出舒適區

我們都知道,體育運動中如果要獲得更大的進步,那就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去進行體能訓練,輕輕鬆鬆地跑幾步,那永遠都進步不了。鋼琴練習中,很多學生一看到密密麻麻的琴譜,立馬就打退堂鼓了,這時候,老師和家長只能把孩子大腦的運轉「踢」出舒適區了:主動去識譜,主動去分析節奏。堅決杜絕一種現象:想都不想直接就說很難,我不會,我不知道!

帶有方法的刻意練習

我的老師曾布置了一個作業:《貝多芬奏鳴曲》op14 no.2 ,一開始的練習,在熟悉了分手練習之後就是一遍又一遍的將整個曲子反覆慢練,但總有一些地方的節奏拿捏不穩,樂曲整體的旋律流動並不明顯,持續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也沒有太大的進步。後來改用了一些新的方法,如分析作品有幾個樂段,每個樂段單獨進行由慢至快的練習,如果樂段中有某一個樂句(或幾個小節)掌握的並不好,再把難以掌握的部份慢速練習直到熟練,在整個過程中,有些容易疏忽的錯誤或者沒有彈奏到位的表情符號,我會拿紅筆特別做出標記。通過這樣的一些方法運用,在極短的時間內有了很大幅度的進步,也給予了自身很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以為圖例)

在鋼琴練習中,我建議所有學生運用這麼幾個最常用的方法:

1.慢練(重中之重)

2.分手練習

3.唱譜(養成習慣)

4.明顯的標記

5.由1至2個小節開始練,再一句一句練,最後一段一段練(先認識一個字,再組成一個詞語,然後組成一個句子,再形成一段文字,最後才能成為一篇完整的文章)。註:老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引用不同的有效方法。

帶有心理表徵的刻意練習

「心理表徵」這個辭彙比較生疏,它的概念指的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種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這種心理結構或是具體或是抽象。例如,一提到蒙娜麗莎,很多人馬上便會在腦海中「看到」那副著名油畫的形象,而那個形象就是蒙娜麗莎在他們腦海中的心理表徵;鋼琴琴鍵的排列都是三個白鍵一組四個白鍵一組反覆按順序來的,三個白鍵唱do,re,mi,四個白鍵唱fa,so,la,xi,掌握這個規律,學生能夠很快的彈出鋼琴上所有的1,2,3,4,5,6,7並且區分出音高差別,而這個規律就是我們學琴的心理表徵之一;看到「」這樣一個音符,學生會知道它是兩個八分音符,有一拍,這個音符的形狀也是我們在學琴中所要運用到的心理表徵。

被譽為「鋼琴之王」的李斯特,有一次聽完帕格尼尼的演奏後深受震撼,決定要發明一套練琴的方式來創造感人的聲響和華麗的技巧。在每天六個小時的練習中,拿兩個小時練習音階和琶音,彈奏每一個音符的時候他會提起雙手,然後以最大的力氣將手指插入琴鍵里,目的是使手指堅固有力又柔順;彈一個新的樂曲時他會很細緻的研究樂譜:看清楚每一個音符確實的位置,分辨音符的時值,分析樂句的不同音色所帶來的情感表達上細微的變化;在不斷的音樂彈奏中分析自己情緒上的反應並思考自己想要的情感等等,李斯特獨有的這種方式完全依賴於他自身對鋼琴練習所創建的心理表徵,比如到的音的位置,到的音的聲響效果,藉助於音色思考想要表達的情感等。

鋼琴學習中心理表徵的創建是一個漫長,緩慢,反覆的過程,老師有義務和責任去幫助學生創建屬於自己的心理表徵,這樣學生才能夠監測和糾正自己的表現,思考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並想出各種辦法來實現那樣的改進。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於那些學了幾年鋼琴的學生在脫離老師的教導後,面對一個新樂曲完全無從下手的窘態,只因為在這幾年的學琴中並沒有為自己創建一個良好的心理表徵。

鋼琴學習中刻意練習這個過程非常重要但並非有趣,家長需要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和有耐心的支持,老師需要對學生建立起一個有效的階段性目標,讓學生在達到目標後有一定的成就體會,最終的結果是讓學生在堅持一段時間之後能夠平靜的接受這種練習並由外至內自己產生一種前進的動機,猶如登山一般,征服一座山頂飽覽盡收眼底的美景之後,有慾望征服下一座山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森爾音樂 的精彩文章:

TAG:森爾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