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太極拳上身是什麼樣的感覺?

太極拳上身是什麼樣的感覺?

GIF/1.1M

悅太極 中國國家工商總局註冊認證商標

練太極拳時身上的感覺反映了習拳者太極拳水平的高低,是關係著我們能否步入太極拳殿堂、獲得最佳健身效果的關鍵所在。

身上有了太極感覺,我們就能在享受太極拳的快樂中健康長壽;

缺少感覺,練拳如同做操,費力不討好。

那麼,太極拳的時候身上都應該有什麼感覺呢?

接下來小夥伴們跟我一起來看看你身上有沒有這些太極感覺吧!

1

「骨肉分離」的感覺

「骨肉分離」是行拳時 骨升、肉降、關節松的感覺,如同脫骨扒雞,只要將雞骨架提起來一抖,雞肉就會離骨脫落。

擁有這種感覺,說明你的肌肉沒有緊裹在骨骼上,已經處於放鬆態。

GIF/164K

找到「骨肉分離」的感覺,就為開啟太極拳「剛柔相濟」的大門找到了金鑰匙。

在行拳中,我們還要做到「三松三豎」:松肩豎頸,松胯豎脊,松踝豎腿,藉以使「骨肉分離」的感覺保持貫穿套路始終。

2

「自身重量」的感覺

「自身重量」的感覺是指行拳時我們覺得四肢如同負重。

由於人生來 就在地球引力下運動,以至對自身肢體的重量失去察覺,我們只有在體外荷重時(如拎一桶水)才會有負重感。

如果你在行拳時感覺到四肢的沉重,就說明你的身體真正放鬆了,放鬆的狀態越好,肩、胯關節鬆開的程度越大,四肢的沉重感就會越大。

這種沉重感是僵力去除、身心放鬆後肢體受重力作用的結果,所以拳論有「由松入沉」的說法,沉從腳落,提從腳起,「沉」是順應地心引力,「提」是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

GIF/503K

沉與提應趁著拳勢的蓄髮變化而轉換:發勢時為沉,腳掌植地生根,利於打擊對手,用的是地球吸引力;蓄勢時為提,身體輕盈靈活,便於動作轉換,用的是地球的反作用力。這樣,依靠身體的虛實變化透過腳掌來順應地球的引力和反彈力,將地球的勢能轉化為行拳的動力。

所以能夠善用自身重力和反彈力來行拳,找到身體「如水載舟行」的沉浮感,才算進了太極之門。

3

「脊柱行拳」的感覺

「脊柱行拳」 是指以脊柱為主動、以手腳為從動的行拳方式。

學拳初期,是用手腳來打拳,使得是局部力和僵力。

進而學會了以腰帶脊,發揮腰部的樞紐作用,再隨著功夫的加深,「腰」會逐漸成長:先是與胯連成一體,以腰胯來帶動手腳,接著脊柱上下伸展,形成一個連接百會和會陰穴的身體中軸線(也稱「中垂線」)。

臂和腿好像牽掛在身體的中軸線上,行拳時四肢在中軸線的帶動下運動,起於中軸線,終於中軸線。

動手不動腰為僵手,邁步不用腰為死步。上肢要體會「以腰帶臂」的感覺,下肢要體會「步隨身換」的感覺。

我們常說:「四塊松,全身松」,全身的放鬆關鍵在於肩胯的放鬆,

在太極拳中脊柱有三種運動方式:上下拉伸,左右轉動和前後張弛。

脊柱的「上下拉伸」使人體脊柱的S曲線得到適當調直,可以糾正頭頸不端和突臀的毛病,做到身法中正。

脊柱的「左右轉動」是太極拳形成圓弧動作的動力源,是以脊柱帶動四肢運動的主要方式。

脊柱的「前後張弛」是說脊柱如同弓背,隨著拳勢的蓄髮開合而含送張弛:蓄勢時脊柱隨著吸氣微微後弓,稱為「吞身」;發勢時脊柱隨著呼氣微微前馳,稱為「吐身」。

行拳時脊柱隨著拳勢開 合變化和拳勢呼吸呈現出節律性的張弛,這是形成太極拳開合鼓盪的動力源。

4

「周身一家」的感覺

「周身一家」是指行拳時「一動而無有不動」的整體運動。

太極拳中不存在身體的局部運動,不單是舉手投足,就連一個呼吸、一個眼神,甚至一個意念,無不是太極拳整體運動的組成部分。

這種整體 運動觀,是太極拳區別於日常生活及其它一些運動項目的重要特徵之一。

GIF/102K

楊澄甫曾經強調過:「練太極拳者不動手,動手便非太極拳。」

初級階段是練形,要體會「太極無手,腰便是手」的感覺,也就是上述 「脊柱行拳」的感覺。

中級階段是練氣,應體會「太極無手,氣便是手」的感覺,要求呼吸能夠順應拳勢的變化,使呼吸和動作相輔相成、互引互隨,身體有開合脹縮感。

高級階段是練神,須體會「太極無手,神便是手」的感覺,要求以意導氣,以氣運身,使神意、呼吸、動作三結合,意到、氣到、力到。全身關節放鬆節節貫穿,筋肉化僵為柔,身體像是一個具有彈性的柔性渾圓體。

5

「身如氣囊」的感覺

蓄勢時,體 內能量流(「內氣」)由四梢向丹田回收,身體有收縮感,此過程稱為「合」,屬陰;

發勢時,體內能量流從丹田向四梢擴散,身體有膨脹感,此過程稱為「開」,屬陽。

我們把身體隨著拳勢蓄髮變化產生連續的、有節律的脹縮感稱為「開合鼓盪」。

身如氣囊的脹縮感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棚勁」,「開合鼓盪」就是體內棚勁充盈變化的結果。

棚勁是剛柔相濟的彈簧勁,是具有球體感的膨脹勁,是太極拳捋、擠、按、采、列、肘、靠等所有勁力的「母勁」,因此太極拳又有「棚勁拳」之稱。

太極拳棚勁的鼓盪、充盈程度 標誌著習拳者功夫的深淺,對技擊和養生效果影響極大。

6

「吸縮呼脹」的感覺

「吸縮呼脹」是身體「開合鼓盪」與拳勢呼吸相配合的感覺。

「吸縮呼脹」的感覺是:蓄勢時,隨著吸氣內氣由四梢向丹田匯聚,身體產生收縮感;發勢時,隨著呼氣內氣從丹田向四梢擴散,身體產生膨脹感。

GIF/330K

拳勢呼吸很好地順應了拳勢的蓄髮變化,是太極拳運動最合理、最自然的呼吸方式。-----當你在行拳中有了「吸縮呼脹」、的感覺時,說明你的呼吸已經融入到身體的開合鼓盪之中,開合趁著呼吸,呼吸促使鼓盪,形息互引,形氣合一。

這時你就掌握了拳勢呼吸的奧妙。

7

「手指脹縮」、「掌心吸放」的感覺

「手指脹縮」、「掌心吸放」是身體開合鼓盪「形於手指」的感覺。

既然是「身如氣囊」,手掌作為氣囊的一部分,自然會隨著身體一起脹縮鼓盪。

蓄勢時,隨著吸氣掌心微微內凹,勞宮穴內含,手指有被氣抽向丹田而收縮變細的感覺;

發勢時,隨著呼氣掌心微微外凸,勞宮穴外放,手指有丹田向外充氣而膨脹變粗的感覺。

手掌心隨著拳勢蓄髮開合所形成的這種凹凸吸放變化,有類似吸盤吸放的感覺,其實這就是太極拳常說的「粘黏」勁。

要求學員在推掌時掌心有外凸之意,收掌時手心有內凹之意,以此體會太極拳的「粘黏」勁。

手掌是身體感覺最為敏感的部位,故有「太極功夫手上看」的說法,有一天你在行拳時隨著拳勢蓄髮變化手掌出現了脹縮、吸放的感覺,恭喜你 已經踏進了太極拳之門。

8

「口內生津」的感覺

「口內生津」是行拳過程中口內唾液津津不斷。

楊式太極拳家李雅軒先生說:

「練後有甜液生於口中,便是練之得法處,身心已感泰然。假如練後口中沒有甜液發現,這便是練之不得法,心神未靜下來,在這種情形下,就不必按時練功了,當速請太極拳明師指正了,否則毛病暗出,則更不易改正。」

GIF/448K

練太極拳應當是一個享受太極拳的過程,而不是拿太極拳來折騰自己,行拳時口內生津便是身心舒泰的一個標識。

太極拳練得是否得法,驗證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一套拳練 下來看看口內是否甜液津津,身心是否舒適暢快。

太極拳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一身舒適為萬法宗」。

陳式太極拳家馮志強主張「打拳似休息」,「白玉齒邊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長年」,願每位拳友都能在享受太極拳帶來的酣暢舒美中獲得健康長壽。

9

「天人合一」的感覺

「天人合一」是習練太極拳的最高境界,

指行拳時將自己的身心融入天地之間,在與大自然進行溝通和互動中獲得快樂和升華。

太極拳理認為,天地為一大太極,人體為一小太極,行拳時將自己的小太極融入到天地的大太 極之中,做到「天人一氣」和「天人一理」,便可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現代物理學認為宇宙萬事萬物都是能量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聚散變化決定著事物的變化與歸屬。

我們祖先將能量流的匯聚稱為「陰」,將能量流的發散稱為「陽」,所以天地大太極就是宇宙間能量「陰聚陽散」的表現。

太極拳由蓄、發兩種拳勢互變而成,蓄勢時人體能量由四梢向丹田匯聚,為合屬陰;發勢時人體能量由丹田向四梢發散,為開屬陽,所以人體小太極是人體能量「陰聚陽散」的表現。

因此行拳時人體通過能量流(內氣)的「陰聚陽散」 產生開合鼓盪,使個人的拳勢與大自然的氣勢相合,從而實現「天人合一(能量流)」和「天人一理(陰聚陽散)」。

你進入了天人合一的佳境,就能從中得到自我陶醉和升華。

1934年2月,上海大東書局公開出版楊澄甫著作《太極拳體用全書》。這是一本太極拳出版史上的不朽名著,被公認為是太極拳的經典文獻。

其一,自楊露禪、經楊健侯輩、至楊澄甫輩,祖孫三代練拳、傳拳,都是口授身傳,不立文字、未留系統拳照。至楊澄甫才首次以親自示範的成套拳照為基礎,撰述成專著。由口授到有書為據,這是一個轉折,或說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里程。

其二,《太極拳體用全書》的作者在《例言》中強調:「太極拳祗有一派,無二法門。不可自眩聰明,妄加增損。」要提防「私心妄改,以誤傳誤,易失體用之真傳」。這種情況,是人為地對原傳拳架的改變。就拳架傳承的一般情況而言,拳架在自然傳承中出現變化也是難以避免的。由於傳習者各自的武術基礎不同、文化素質不同、社會閱歷不同、性格和體質不同等,對原傳拳架的理解不會盡同,採取的修練方法也不會盡同,於是,形成的擅長技法(所謂「絕招」)和練拳風格必然有異,這就難免所習拳架和拳式會發生一些相應的變化。楊氏祖孫三代存在這種情況,他們各自的傳人、再傳人同樣會因為上述原因,引起所習拳架和拳式發生一些相應變化。唯此,若不進行必要的統一,再一代代轉傳下去,失去楊式太極拳架的「原生態」將是難免的。要統一,必須有個標準。「楊澄甫定型架」發揮了這個標準作用。楊式太極拳從不強調統一標準,到強調「無二法門」的統一標準,應該說是進入了規範化發展的新里程。

廣告

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道教科儀有哪些獨特的運作形式?
七月初七是道德臘,不是你以為的情人節!
道教關於日月三光的禁忌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