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 的 民 族——滿族

我 的 民 族——滿族

我們家的民族成分是滿族,我是滿族人。我爺爺的綽號就叫「滿洲」,他小時候長時間生活在太姑奶家。太姑爺家族是老滿洲人,從他們的住地吉林市九站經濟開發區奚家崗子村(原九站鄉奚家崗子村)往東直線走到哨口過松花江就是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那裡曾經是海西女真烏拉部的國都;往西走直線過陳屯就是九站經濟開發區三檯子村(原九站鄉三檯子村),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第四位夫人烏拉納拉·阿巴亥的出生地。她因美貌和聰靈而深得努爾哈赤寵愛和歡心,被立為大福晉,亦稱大妃。她為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因此,如今的九站經濟開發區三台村也是清朝第三位領袖愛新覺羅·多爾袞的生母的老家,是多爾袞姥爺和姥姥的故鄉。而民間早有「頭檯子蔥,二檯子蒜,三檯子姑娘不用看」的美麗傳說。所以,太姑爺他們家族的先人很可能就是早年沿江謀生的女真人、扈倫人、靺鞨人、勿吉人、挹婁人、肅慎人,也就是古代滿洲利亞的原住民。爺爺在這樣的背景和環境里成長,被家鄉人送個「滿洲」的綽號是可想而知也很自然的事。由於我們家族自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從山東遷到吉林至今已長達三百多年,所以從語言、地域、經濟活動、生活習慣以及文化價值觀和心理素質上都和東北當地的原住民深度融為一體。據爺爺說,我們家族的祖先從山東遷到吉林時就隨旗加入滿洲族,具體是入鑲黃旗還是鑲藍旗已經記不清了。就吉林周邊現有地名看,黃旗屯、紅旗屯、藍旗屯、白旗屯都有,離家最近的是藍旗屯。孤店子後騷屯地處滿族發祥地核心地域,因此我們家登記民族屬性為滿族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父親去世的時候,我們是按滿族鑲藍旗的禮儀火化的。

滿族原稱滿洲族,其歷史悠久,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肅慎新開流文化和茶啊沖文化時期。新開流文化是中國北方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是因黑龍江省密山縣興凱湖畔的新開流遺址考古而命名。而這處遺址僅從其上層較晚的考古發現計算其文物存在年代為公元前4100年左右,說明至少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興凱湖周邊以捕魚為生,兼事狩獵和農耕。「茶阿沖」是7000年前古老的肅慎語言對「長春」地名的發音,意思是蒼天、天之城、神賜福的地方。而茶啊沖方言,就是古老的肅慎語言,即古典長春方言,曾是滿洲國語的正音。在古代東北歷史上,是使用人數最多、範圍最廣、影響最為深遠的方言。在今天的東北方言中仍然保留大量的古代茶啊沖方言的因素,諸如「嗯哪」、「嘎哈、」「磕磣」、「隔路」、「墨跡」、「得兒喝」、「醢」、「閑噶噠牙」、「削你」、「各應」、「嗚嗚軒軒」、「稀罕」、「撤里根啷」、「麻溜地」、「整個浪」、「整」、「老燈」、「抓瞎」、「熊色(shai)」、「曬臉」等等,不勝枚舉,這從語言的流傳上可見滿族祖先歷史的悠久。而在位於吉林省樺甸市榆木橋子鎮哈達嶺主峰的壽山仙人洞的考古發掘中,動物化石和石器製品證明早在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從地域看就應當是肅慎人的原始人祖先,當然原始人類還沒有階級分化和民族意識。(參見下圖,新開流遺址地文物保護碑)




因此,民族學界認定,滿族屬於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遠在中原堯、舜、禹的原始時代,滿族初民肅慎人,就以獨特的文化形態,成為東北亞最古老的土著民的一部分。史料顯示肅慎人早在春秋、戰國之前的夏、商、周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度時期就向中原的周王朝納貢(相當於繳稅)。

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乃至人與野獸的生存鬥爭中,人類從低級發展到高級,社會從野蠻發展到文明,歷史從落後發展到進步。在漫長發展的過程中,肅慎人雖經歷挹婁(秦漢時期)、勿吉(南北朝時期)、靺鞨(隋唐時期)、女真(宋金元明時期)等名稱演變,但作為現代滿族的祖先和族源未曾改變,其後裔一直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下游和烏蘇里江流域的東北亞廣袤地域。

人類歷史上弱肉強食,以大欺小,倚強凌弱,成王敗寇的規律自然天成,不可逆轉。作為後人無論祖先成王還是敗寇都要尊崇和供奉,但是歷史總是為成功者唱讚歌,四大名著只有《水滸》給流寇立傳,最後還都被朝廷詔安。滿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員,其祖先在歷史上無論輝煌還是跌宕,對中國的貢獻最大是毋庸置疑的。

公元698年,滿族祖先靺鞨粟末部(漢語意為松花江流域的山林部落)首領大祚榮在東牟山(今吉林敦化)自稱「震國王」,建立東北隸屬唐朝的頭一個少數民族區域性地方政權。公元713年,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並加授忽汗州都督,始以「渤海」為號。公元762年,唐朝詔令將渤海升格為國,始稱渤海國。渤海國以今天吉林敦化、和龍、琿春和黑龍江寧安等地為中心,建立起國力強大的「海東盛國」,幅員所至今東北地區、朝鮮半島和俄羅斯遠東地區,轄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經濟文化直追中原同時代的盛唐。(參見右圖白色部分,渤海國疆域及區劃地圖,是個標準的沿海國家)




位於樺甸市東北邊輝發河南岸的蘇密城就是古渤海王國長嶺府的遺址地。為抵抗西部契丹人的侵犯,渤海國在今烏拉街舊街西北一公里的松花江邊修築了最早的烏拉古城作為涑州州治所在地和屯兵的重鎮。同期還沿松花江西岸修築了從頭檯子、二檯子、三檯子到四、五、六、七、八、九台直至今松原扶余的總數達二三十座的一系列高大堅固的烽火狼煙台,以作為發現契丹人入侵就生煙報警的信號台。渤海國歷經229年,傳十五代國王。公元92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稱汗建遼,渤海國被契丹人所滅,契丹以渤海國屬地改稱其東丹國。

公元1115年,已經改稱女真(滿語,音「諸申」)的滿族祖先,部落頭領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稱帝,在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南阿什河畔的會寧府(即哈爾濱市阿城區白城鎮)建立金朝,定國號「大金」,驅逐契丹人的統治,至1125年滅遼朝,兩年後又滅北宋,與南宋、西夏在中國版圖上三足鼎立。使金朝成為中國古代北方主要政權,並開疆擴土使金國疆域最闊時東北至今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而控外興安嶺,西北轄蒙古草原諸部,西境以河套、陝西橫山和甘肅東部與西夏接壤,南方以秦嶺、淮水與南宋劃界。

公元1153年,金朝在燕京(今北京)建立「金中都」,都城人口超過一百萬。使北京第一次成為中國歷史上政權首都,為元、明、清三朝代建都北京奠定基礎。大金國歷經119年,傳十代皇帝。其中,金代第四任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於天德年間,即公元1150至1153年為防松花江水患,下令在今烏拉街舊街(這裡的街均發「該」音)東南江邊洪尼(滿語,音弘尼嘞,意為要塞)地方再築新城,始稱「烏拉洪尼羅城」(滿語即沿江要塞城)。城牆用挖護城河的土分層夯築,為此民間早有「挖河背土壘古城」的傳說。(參見右圖,金朝疆域地圖)




公元1234年,蒙古族部落首領鐵木真被各部推舉為成吉思汗滅西夏和金國,其孫忽必烈繼汗位後統一中國建立元朝,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蒙古族占統治地位的全國性政權元朝在東北設萬戶府等機構治理東北女真族人,其中女真烏拉部落隸屬「海西右丞」管轄,故稱「海西女真」。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同年攻克「元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女真族始分為建州、海西、東海三大部分。明朝設置烏拉衛治理海西女真烏拉部,原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嫡系子孫的後人納齊布祿當了烏拉部的首領,他收服周邊諸部在金州城(今吉林市昌邑區土城子滿族朝鮮族自治鄉)自立「扈倫國",後因水淹,遷都到烏拉古城,下轄烏拉、輝發、哈達、葉赫四部,史稱海西女真扈倫四部。因公元1449年明正統十四年,第二十六代蒙古大汗契丹人脫脫不花領兵侵擾遼東(當時的遼河以東泛指東北和朝鮮北部及俄羅斯遠東地區),扈倫國第四代國王都爾喜率眾出逃,扈倫國自行崩潰,扈倫四部聯盟解體,始各自為政,互不相謀。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扈倫四部之首的烏拉部在納齊布祿六世孫布顏的率領下,東山再起,逐漸強盛,遠交近攻,收復女真諸部,以烏拉洪尼羅城為都城,建立烏拉國,雄踞一方。由於烏拉古城地處商貿水陸交通要道,市井繁華,是兵家必爭之地,布顏遂決定對經戰亂破壞、衰敗殘破的洪尼羅城重修擴建。修補和加固原有城牆改稱「內羅城」,在城外新築一道套城叫「外羅城」,又在內羅城核心位置修築「紫禁城」 稱為「王城」,在王城內修建國王宮殿,治理遠達圖們江流域朝鮮北部及其東海和烏蘇里江流域俄羅斯遠東南部領土在內的,今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的遼闊疆域,足見位於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的烏拉古城在歷史上的強盛、繁榮和輝煌。




公元1583年建州女真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參見上圖)用祖父和父親遺留的十三副鎧甲武裝身邊得力人才,起兵統一建州女真各部成為頭領,進而發起統一東北女真的戰爭。在先後取得大敗九部、征服東海、擊敗哈達、攻滅輝發等女真各大部落的基礎上,於公元1613年明萬曆四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又兵臨海西女真烏拉部城下,發起討伐烏拉國的戰爭。烏拉部末任國主布占泰兵敗棄城隻身單騎逃奔葉赫部,給努爾哈赤最後吞併葉赫插上導火索。至此,努爾哈赤憑藉神勇絕倫的軍事統帥和指揮才能歷經三十餘年率部完成平定關東統一女真的大業。

公元1615年,努爾哈赤在位於今遼寧省新賓縣二道河畔的赫圖阿拉城稱汗建國,國號「大金」,史稱後金,立年號「天命」,並創建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割據遼東(遼河以東,泛指全東北,包括外興安嶺遠東),抗擊明軍,先後攻克明朝七十餘城,並征服蒙古和朝鮮,奠定清朝開國基礎。天命六年努爾哈赤由興京(今遼寧新賓)遷都到東京(今遼寧遼陽),天命十年再遷都到瀋陽,並著手修建皇宮,即今瀋陽故宮。努爾哈赤憑統一女真,平定關東,開國奠基,創建八旗,遷都瀋陽,抗擊明朝,割據遼東等一生功績,被尊為清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並被後人評價為可與元太祖成吉思汗並列的世界級軍事奇才和民族之星。(參見下圖,金碧輝煌的瀋陽故宮博物院)




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病逝,其第八子愛新覺羅·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立年號「天聰」,繼續推行其父努爾哈赤未盡事業。1634年皇太極尊瀋陽為盛京,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族名為滿洲族,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故宮登基稱帝,定國號「大清」,立年號「崇德」,成為清朝頭一個可以和明朝皇帝頭銜平等的統治者,並發展生產,增強軍力,開拓文化,為清軍進關,入主中原打下基礎。

皇太極公開宣布更改女真舊族稱為「滿洲」,還將所用國號「金」變更為「清」,應是出於目的與策略相結合的選擇。隨著政治軍事的推進,在原有女真族固有成分佔決定性大比例的同時,來自其他民族的成分也加大了比重,繼續沿用「女真」舊稱來統括族稱已名實不符。遂以女真民族為主體,吸收周邊追隨政權較久並受女真文化風習感染較深的漢族、蒙古族、朝鮮族等民族成分,共同構建新的民族共同體---「滿洲」已經水到渠成。同時,努爾哈赤時期沿用歷史上的「女真」民族和「金」政權的稱謂,在中原的記憶中是敏感的,為弱化奪取中央政權的民心阻力,化消極為積極而更改族稱國號,彰顯了皇太極政治家的大智慧。因此,從17世紀起,既從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極發布更改族名的命令起,滿洲一詞就具有了地理名稱和民族名稱的雙重意義,「滿洲」既是滿洲族的民族名稱,也是滿洲族發祥聚居地的地理概念。(參見下圖,清朝滿洲行政區劃地圖)




滿洲作為地理概念是源自通古斯-滿語和蒙古語「滿洲利亞」的諧音,意思是吉祥、幸福、平安的土地。滿洲的地理範圍,在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前指代大清朝在東北方向上的全部領土。即西迄貝加爾湖、葉尼塞河、勒拿河一線,南至山海關,東臨太平洋,北抵北冰洋沿岸,囊括整個亞洲東北部海岸線,包括楚克奇半島、勘察加半島、庫頁島、千島群島廣大地域。而日本侵佔東北成立偽滿洲國後,滿洲具體指代遼寧、吉林、黑龍江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部赤峰市、興安盟、通遼市、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市二盟三市及河北省東北部的原熱河省。此時的滿洲以長春為中心,通常劃分為東滿、西滿、南滿、北滿四部分作為地域名使用。(參見下圖,滿洲利亞地圖)




這裡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首先,歷史上人們常用「滿民」、「滿人」、「旗人」來指稱滿洲民族,其中「旗人」的概念原本大於「滿民」、「滿人」的稱謂。清代的「旗人」指代具有旗籍身份的人。即「旗人」是對被編入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兵民一體化組織管理體制中的人口的總稱。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正式創立的特有的軍民一體的社會組織形式。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把滿洲人全體青壯年男性,都收進軍隊之中,分別劃入以八種不同樣式旗幟為標識的八個方面軍。這八個方面軍,被稱為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鑲白旗、鑲紅旗、正紅旗、鑲藍旗、正藍旗。後來,又仿照滿洲八旗的編製和識別方式,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三個八旗的軍事組織,在創立清朝、鞏固政權、維護祖國統一、保衛人民安定生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旗人」中不僅有滿族人,還有漢、蒙、朝、回和俄羅斯、哥薩克等其他族人。所以,滿族人肯定在旗是旗人,而在旗的旗人不都是滿族人。(參見下圖,滿清八旗系列標誌)




其次,滿洲正式作為地名使用是從日本人在我國東北成立滿洲國開始的。早就垂涎東北的日本人視關東滿蒙地區為己有。二戰期間侵佔東北成立以清末宣統廢帝愛新覺羅·溥儀為元首,以關內流民為主體的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將「滿洲」作為地名使用,而對「滿洲民族」概不承認。在滿洲國對民族身份的認定中只包括:和族、漢族、蒙古族、朝鮮族、俄羅斯族等,甚至給予東北境內的朝鮮族人具有雙重國籍的待遇,可就是不承認滿洲族或旗人的存在。即使偶爾稱其為滿漢族,也不會把他們登記為旗人或滿洲族。所以,滿洲國和滿洲族是完全不相干的兩個概念。溥儀是滿清末代皇帝,但他作為滿洲國的傀儡皇帝並沒有給滿洲人帶來好處,反倒遭到滅族稱的待遇。所以,滿洲國不是滿洲人的國,是日本人操控下掠奪滿洲資源欺壓滿洲人的傀儡政權,歷史上只有德、日兩國承認滿洲國,故稱其偽滿洲國。因此,不要把滿洲族和滿洲國混淆起來。

公元1643年皇太極病逝,其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在生母孝庄文皇后的精心輔佐下繼承皇位,定年號「順治」,並在叔父即大清朝第一代首席攝政王多爾袞的實際領導下,於順治元年,即1644年率清軍入關,遷都北京,逐步領有全國政權,使清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滿洲族占統治地位的中央政權。而盛京瀋陽作為陪都保留,至1657年清政府在瀋陽設奉天府,瀋陽始稱「奉天」。(參見下圖,愛新覺羅·皇太極朝服坐像)




這裡提到多爾袞的實際領導,有必要知道他的獨特歷史地位和作用。他不是清朝皇帝,但他發揮了皇帝的作用,而且是個大有作為的好皇帝的作用。多爾袞是努爾哈赤十五個兒子中第十四子,很得其寵愛,使多爾袞從小受到言傳身教,積累起政治心胸和軍事韜略,為清朝奪取全國政權發揮了承上啟下的關鍵性作用。中國的歷史就是領袖的歷史。也就是說,純粹是英雄的歷史。當我們說人民創造歷史的時候,其實是說人民的代表——英雄——創造歷史。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但那也是在英雄領導下的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而且是在真正的英雄,即合格的領袖領導下的人民才能推動歷史的前進和世界的變革。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但歷史又有很多機會和機遇可以抓住和把握,這就需要有領袖的思維和英雄的膽略,領袖和英雄的作用就在於他能夠組織和帶領人民推進還是延緩歷史的發展。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 - 1650)作為清初政治家和軍事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是推動中國歷史發展的真正的英雄和合格的領袖。他不追求皇帝的名分,把只有六歲的侄子愛新覺羅·福臨輔上皇位,自己擔任攝政王承擔實際的決策者、領導者、組織者和執行者的責任。在明清鼎革的戰略機遇期,抓住各種有利機會,穩定內部,進軍外部,以強勢戰弱勢,以小國勝大國,最終入主中原,統一中華。使得世界四大古文明,即: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國,最後只有中華文明能夠延續至今,而其它三大文明均已不復存在,這恰恰是滿洲族給漢族輸入新鮮血液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多爾袞是振興中華的功臣,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因此,毛澤東主席早就說過「滿族是個了不起的民族,對中華民族大家庭做出過偉大貢獻」(參見下圖,愛新覺羅·多爾袞朝服坐像)




1644年的漢族在明朝崇禎皇帝的統治下已是死水一潭,面對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股農民起義已束手無策,一切都逼近絕境。就在這個關頭,英姿勃勃的多爾袞登場了,帶領具有極大進取心的滿洲人,不滿足於在關外過得沃野千里,牛羊成群,政治清明,軍隊剽悍的滋潤日子,把目光投向中原。中原到手後,他們仍一次又一次地注視著遠方。和成吉思汗一樣,八旗鐵騎幾乎把冷兵器時代的征伐演繹到了完美的極致。多爾袞及其後代對中國歷史做的最大貢獻就是國家的完全統一。直到今天,我們還享受著睿親王多爾袞留給我們的這一筆豐厚的遺產。清朝接手明朝時,明朝只剩下三百五十五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沒有多爾袞,今天的山海關和嘉裕關就是中國的邊關了。

關內的明朝雖然是個大國,但農耕文化起底的漢民族是個弱勢民族,除了自衛從未侵略過別的民族,長城就是最古老最巨大的防禦工程。關外的清朝是個小國,但漁獵文化起底的滿洲族是個強勢民族。強勢民族最醒目的標誌是,它的心胸非常開闊,什麼好的東西都可以接受。因為開闊而虛心,又因為虛心而開闊。多爾袞像崇拜自己祖先一樣崇拜漢文化,他和他的子孫如饑似渴地學習漢文化。他們從不拒絕優秀的東西,這正是他們強盛的原因。在所有的優秀東西中,他們最不拒絕的是人才。清朝皇帝像重視生命一樣重視人才,包括重視敵人陣營中的各種人才。早在明朝萬曆十二年九月,努爾哈赤率兵攻打翁科洛城戰鬥激烈時,守城勇士鄂爾果尼在暗處放冷箭射中努爾哈赤額頭偏上,箭頭擊穿頭盔刺入頭部半指深,鮮血從頭流到腳,努爾哈赤拔箭繼續指揮作戰。此時又一守城士兵科羅潛到努爾哈赤近處發冷箭射中努爾哈赤脖頸,箭頭帶鉤射穿護甲,拔出時扯下一塊肉,血涌如注,濕透戰袍,努爾哈赤幾近昏厥才撤出戰鬥。而待努爾哈赤傷愈再戰攻陷翁科洛城,生擒鄂爾果尼和科羅後,努爾哈赤力排亂箭射殺二人的眾議,並親自為二人解綁,好言安慰:「兩敵交鋒,志在取勝。彼為其主射我,今為我用,不又為我射敵乎」。二人感激涕下,表示歸順。努爾哈赤授予二人牛錄額真,各統兵三百,在後來的戰鬥中英勇作戰,立下汗馬功勞。明朝錦州總兵祖大壽曾殺死無數清兵,投降後又逃跑,十年後再降,皇太極仍能容忍、使用。皇太極器量如海,難怪無數人才死心塌地為之賣命。而器重人才多爾袞又在皇太極之上,吳三桂來降,多爾袞立即給了他與自己平等的待遇——封王。愛新覺羅氏中佼佼者應首推多爾袞,努爾哈赤有軍事天賦,皇太極有政治天賦,多爾袞兼而有之。在多爾袞的身邊簇擁著一個人才班子,用當下時尚話說就是精英群。因此,他率領清軍入關,創造了以少勝多,入主中原,實現了以小治大的奇蹟。(參見下圖,大清帝國的國旗)




公元1777年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於乾隆四十二年諭將「建州之沿革、滿洲之始基,與夫古今地名同異」,「詳加稽考、勒為一書」。大學士阿桂(1717~1797,正藍旗滿洲人)、于敏中(1714~1779,江蘇金壇漢族人)等奉撰《欽定滿洲源流考》。翌年書成,共20卷。據此,清朝官方編訂的《清文總匯》對滿洲人作了界定:滿洲從龍六十六部歸順俱名滿洲。 乾隆皇帝欽定的《御制增訂清文鑒》更明確解釋: 「滿洲:太祖高皇帝姓愛新覺羅。先世創始於長白山福地。長白山高二百里,周圍千里,山之上有湖名達門,湖之周圍有八十里。由此上流出者有鴨緣、混同、愛呼三江。在白山之東方俄漠惠之郊野,俄朵里城居住。平定了亂國而名其國曰滿洲。自此又遷居於赫圖阿拉,即今之興京。那時蘇克素護部,薩爾滸、嘉穆湖、沾、王家、額勒敏、札庫木、薩克達、蘇完、董鄂、雅爾古、安達爾奇部,窩集部,瑚爾哈、瓦爾喀、費優,薩哈爾察等處之人民,皆自動來投太祖高皇帝。其次:趙家、瑪爾墩、翁鄂羅、安突卦爾佳、渾河部,哲陳部,托莫河、章佳、巴爾達、界藩、董家、俄爾渾通、珠舍哩、訥殷、佛朵河、席北、安楚拉庫、哈達、璋、阿奇蘭、赫席赫、鄂莫和蘇魯、佛訥赫、輝發、瑚葉、那木都魯、綏芬、寧古塔、尼瑪察、兀爾古陳、木倫、札庫塔、兀拉烏蘇、雅蘭、西林、額赫庫倫、固納喀庫倫、薩哈廉部、陰答渾塔庫啦啦路、諾洛、石拉忻、葉赫、卦勒察、烏蘇哩、興坎、琿春、誇蘭等國各部,都是被征服者,這些都作為滿洲。」以上均為諸申(女真)後裔。

乾隆皇帝之所以要對滿洲人予以界定和確認,除記錄歷史,政治上正本清源外,我認為也有經濟和財政負擔的考量。滿洲族作為清朝占統治地位的民族,是有特權地位的民族,其族人是享有很多政治、經濟、社會優惠待遇的頭等公民,尤其是在清朝初期,又將入關後新加入八旗的女真後裔算作滿洲人。但為表區分,入關後加入的滿洲人為新滿洲人,入關前加入的滿洲人為老滿洲人。可見封建社會等級差別無處不在,哪怕只是個名分。但是我認為這也沒什麼不好,凡是分個層次、檔次和先來後到畢竟是秩序和文明的體現。

綜上所述,滿族是個偉大的民族,歷史上曾經三次建立地方和中央政權成為占統治地位的少數民族,也曾六次變更族稱,而滿族人在中國歷史上的諸多貢獻也是其它民族無可比擬的。首先,滿族祖先立足東北亞開拓了祖國東北邊疆;其次,女真金朝滅遼遷都燕京使北京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三是,清朝多爾袞率軍入主中原開疆擴土奠定今日中國版圖;四是,滿清維護民族團結,保證國家統一、人口繁衍,增加中華民族凝聚力;五是,創製滿洲拼音文字,終結東北亞通古斯語族諸民族有語無文的歷史;六是,保護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七是,規範全國語言,創造北京話;八是,滿族湧現出大量傑出人物;九是,保護創建眾多歷史文物;十是,推動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參見右圖,清朝行政區劃地圖)




我很贊同滿族學者閻崇年關於清朝有十大歷史貢獻的說法。即:一清朝使中華民族屹立世界東方;二奠定中華版圖;三多民族統一;四創製滿洲文字;五興建皇家園林;六傳承中華文化;七英傑人物輩出;八中國人口激增;九遷都盛京瀋陽;十保護文化遺產。同時,我認為清朝最大的貢獻就是定國安邦、開疆擴土(沒有清朝東北、蒙古、西藏、新疆、台灣都可能不屬於中國)、發展經濟(康乾盛世長達百年,中國不僅人口激增成古代之最,而且人均耕地面積、糧食畝產和人均佔有量都是古代之最,近代工業製造更是首開先河)、開拓文化(創建滿文、彙編《古文觀止》、編撰《四庫全書》)。從滿蒙聯姻、滿藏合教、滿漢交融,到平三番、收台灣、鎮新疆、抗沙俄;從創造女真文字(女真文字的創始人完顏希尹家族墓地就在我們吉林地區的舒蘭市小城子鄉東村)、研發新舊滿文,到滿漢語文通用、滿漢官員同朝都無不體現了滿洲族先賢們的大胸懷、大氣魄、大格局、大智慧和大作為。正是滿清的領袖人物從努爾哈赤、皇太極起始,到早期的多爾袞、孝庄皇太后和稍後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們,及時捕捉和掌控稍縱即逝的歷史機遇,帶領不勝枚舉的八旗滿洲湧現出來的良將、賢官以及各方面的優秀人物,繼承東北亞的古老族群肅慎、女真族人一向富有的創造力和自決精神,果敢智慧,勇於承當,發揮非凡的歷史想像力和實踐精神,創造一個又一個歷史奇蹟,使大中華恢弘的歷史與璀璨的文明在封建社會的末期再現輝煌並得以延續和發展,使中華大地上多民族繁衍生息,人口猛增,並讓共存共榮、相安相容、互利互惠,成為中華多民族交往史的習見場景與基本主題,進而感染周邊多達十九個鄰國爭相朝貢自願成為大清朝的藩屬國。(參見下圖,清朝時期的鄰國和藩屬國)




如果沒有滿族傑出人物和八旗勁旅在清前期的戮力經營,達成清中期國富民盛、各族一體的穩定局面,後來的中國難逃成為殖民地的惡運,肯定難以抵擋和度過以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包括荷蘭、葡萄牙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列強蜂擁而至,妄圖瓜分和滅亡我中華文明古國的這道險關。中國領土在滿清人手裡比明朝時翻了三倍還多,清代是中國有史以來有效管轄版圖最為廣闊的歷史時期,中國今天的版圖,基本都是在清代確定下來的。清初百年間,我國幅員遼闊,北至外興安嶺,南達曾母暗沙,東起庫頁島,西臨蔥嶺、巴爾喀什湖,都受到切實有效的管理轄制,國土面積高達一千三百一十萬平方公里,比現在多三分之一。在我們家族先祖1667年從關內遷徙到吉林的153年後,到1820年我的老家孤店子建屯的時候,僅歸吉林將軍管轄的範圍,就不僅有高山、大嶺、大江、大河,而且還有大海、大島,光海岸線就有數千公里。儘管清朝晚期慈禧干政,制約光緒皇帝支持改革派而無所作為,又屢遭俄國、日本等外敵入侵,被迫簽訂多項不平等條約而割地賠款,但是,清朝留給中華民國的領土仍然還有一千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參見下圖,1820年版《清朝疆域》地圖)




公元1911年10月10日,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暴發,年僅三歲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父親即清朝第二個攝政王載灃的懷抱中被迫優待退位,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主義專制王朝退出歷史舞台,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結束,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建立後滿洲族被改稱滿族,並在民國初期實行排滿政策,使許多滿族人因此隱瞞民族身份紛紛改為漢族,這不能不說是漢族小農思維狹隘格局的再次顯露和悲哀。

建國後,滿族的正式定名開始於1953年,是延續旗族(旗人)的定義。公民個人民族身份的確認採取個人申報加國家認定的辦法,即登記戶口時說自己是在旗的,就定為滿族;說自己是在民的,就定為漢族;說自己是隨旗的,就是後入旗族的漢族或其他族人而登記為滿族。

我作為王廷禮家族的第十二代後人感激祖先們所作隨旗入滿的選擇,也感激建國後爺爺和父親申報滿族的決定。我們家族能夠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貢獻卓著的滿洲族的成員是光榮的、幸運的。希望我的後人都不要改變自己是滿族的民族屬性,要研究和學習滿族的歷史文化遺產,繼承和發揚滿族的傳統精神風格,努力成為中華民族的優秀人物,為本民族的發展做出貢獻,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貢獻,為世界的發展做出貢獻!

原創:刑警007

2017年8月31日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貝勒府 的精彩文章:

2017年哈爾濱市少數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啟動
現在大部分老北京人為什麼認同滿族?
東北方言「嘎」字頭
清代五位將軍直轄區之黑龍江將軍

TAG:福貝勒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