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作之外的八小時,說辛苦也幸福

工作之外的八小時,說辛苦也幸福

Happy Every Day

業餘快樂

[2/9/2017]

這是黃三刀的第45篇文章

聽說長得好看的人都關注了「黃三刀」

大概十年前,我去參加「海峽兩岸作家論壇」,會上,台灣作家亮軒說,都說退休很快樂,沒想到這麼快樂。此言一出,笑聲乍起。

這是一陣會心開懷的爽朗之笑。

與會30多名兩岸作家,年過花甲者幾近一半。年紀最大的是台灣詩人鄭愁予,年屆八秩。他們大都功成名就,著作等身。他們的笑是心有同感的暢笑。正如亮軒先生所說,在職的時候,擠時間寫東西,一點一滴,積了一年才出一本書,如今,想寫多長就寫多長,一年一本書沒問題。

我也跟著笑,只是在前輩面前,不敢放肆,淺笑輒止。

笑過之後,想,要是當初我沒有寫作的業餘愛好,這時笑得出來嗎?不但笑不出來,連坐在這裡聽人家笑的機會都沒有。

好在當年有這份業餘愛好。

當年的業餘愛好,愛有餘而好不足,有點辛苦。何謂業餘?業之餘,業者,工作也。當年的工作是為人民服務,神聖不可侵犯。偉大領袖說過,為人民服務必須完全徹底,全心全意,不能二心二意。業如此徹底,何「余」之有?更何況,「黨叫幹啥就幹啥」,而且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下了班還要「學雷鋒做好事」,你「余」得過來嗎?即使心想余,也力不足。

當然,另類還是有的,個別精力充沛膽大妄為者,八小時工作之外干私活賺錢,時稱「老鼠工」。一經發現,輕則批判,重則處分。我膽小,本不該心存雜念,無奈「靈台無計逃神矢」,干私活不為賺錢,純屬愛好,躲在家裡,倒扣臉盆當椅子,扒在床沿,就著昏暗的燈光,塗塗寫寫。

寫完偷偷寄出去,偶有發表,不敢聲張,怕當「老鼠工」,不光彩。更不敢署真名字,想了個跟自己的名字諧音的筆名,以遮人耳目,尷尬了好一陣子。不想峰迴路轉,遭遇「文學熱」,開心了幾年,偷笑了好幾次。幾年之後,商潮迅起,文學邊緣化,在困惑中摸索了幾年。尷尬也好,開心也好,困惑也好,一路寫下來,「業餘愛好」——愛了幾十年好,現在才真正見好。業餘成了餘業。

餘業何謂?余者,我也,業者,古之書版,佛之造作也。以語境論,乃消磨時光之手段也。

原來的「業」休了,余上升為主體,搖身一變,成了時間的富翁,富得讓你不知如何消受。我曾經開玩笑地對我原來的同事說,你們寫不過我,因為我有時間。你們得上班,下了班還得忙家務事,老婆孩子雜事一大堆,忙不過來。

業餘成餘業,窮人變財主,半夜裡偷笑好幾回。

有哲人云,人生的最大快樂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懂可以學,有的是時間,字典、詞典,翻書、上網,老花鏡放大鏡一起上,從不懂到有點懂,再到假裝懂——為什麼假裝懂?

因為真懂很難,專家不好當,且先天不足,營養不良,惡補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有傷身體,所以,只能懂一點——能懂一點燒高香了。懂一點,假裝內行,自己開心,這也叫知足常樂。

遙想當年,沒有時間,又想寫東西,時間是擠出來的,哪有功夫細思量查字典,也就不懂裝懂寫出來胡弄人。胡弄多了,撈一頂「作家」帽子戴在頭上。天上掉下一塊大餡餅,很虛榮很開心。

從業餘到餘業,角色轉換,用時髦的說法,叫「華麗轉身」。凡當初有業餘愛好者,都可「華麗轉身」,比如釣魚,比如寫字(稱書法),比如繪畫,比如打太極拳等等。

有業餘愛好的人,就有這個好處,當業沒了,余就成了業,不至於太失落,自己與自己過不去。轉身雖以華麗稱,但開頭不習慣,畢竟「業」了幾十年,「余」才剛剛開始。

餘業,余是主體,業的附屬,不必較真,悠著點,年紀不饒人。

「轉身」之際,我曾有個「華麗」的計劃,先把《二十四史》通讀一遍,再把書架上的外國名著瀏覽一番。把「業」太當回事,就沒了「余」,主體失落了,又回到當初在職時的狀態。慣性使然也。

於是放棄計劃,順其自然,想讀什麼就讀什麼,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讀也不認真讀 ,寫也不執著寫,不定目標,不慕虛榮。也不講效益,反正有退休金,餓不著肚子。

凡事都有分寸,哲學上叫「度」。中國的事情常常壞在失度,走極端,要嘛「狠斗『私字』一閃念」,對於錢,想都是罪過;要嘛金錢至上,有奶便是娘。要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嘛想方設法撈人民幣,換美金,存瑞士銀行……

中國是一個「失度」的社會,生活其中的我們,一定要清醒。如今業餘成了餘業,一夜之間當上時間的大富翁,用起來得謹慎,得講度,既不吝嗇,也不揮霍。吝嗇無聊,揮霍傷身。

業餘已逝,餘業降臨。歡喜就好,笑口常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你本來會是位詩人
i 追美劇: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
人生的另一個境界——用繪畫滋潤生活
幣圈全球資訊參閱
《三國志裴注本全文通譯》第三十二期:三國最熱門的猛將——張飛真實的史料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