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似從天而降的星體,西亞文化影響極深的一種瓷器造型—-天球瓶

似從天而降的星體,西亞文化影響極深的一種瓷器造型—-天球瓶

天球瓶是受西亞文化影響極深的一種瓷器造型,創燒於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景德鎮窯,多見青花。以海水龍紋為貴。永樂朝開始成為觀賞式瓶,宣德年間較為流行。瓶形為小口、直頸、豐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因圓球腹碩大,像是從天降下來似的,故名。

青花纏枝花紋天球瓶,高46cm,口徑8.9cm,足徑15.2cm。

天球瓶是明永樂、宣德時期景德鎮窯的創新器形。明代是中國青花瓷器生產的黃金時期,而宣德朝則是明代青花瓷製作的頂峰階段。宣德年間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蘇泥勃青」料,青花上有金屬光澤的黑斑,成為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徵;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使用國產青料,其特點是青花發色淡雅,少有暈散和結晶斑。這件宣德青花天球瓶上的青花色澤淡雅,當為使用國產青料描繪而成。多以青花裝飾。宣德天球瓶胎骨厚重,斂口短頸,上闊下斂;腹大而扁,砂底微凹。後仿的器型多頸長腹圓。

青花雲龍紋天球瓶,明永樂,高41.5cm,口徑9.3cm,足徑15.5cm。

天球瓶是明初江西景德鎮窯的創新之器。此器造型飽滿,青花龍為三爪,怒目回首,鬃鬣飛揚,刻畫細膩,頗有氣勢。使用進口青料描繪花紋,燒制過程中有自然形成的鐵結晶斑,更顯出龍的兇猛有力,栩栩如生。此器是永樂時期龍紋青花瓷器中的典型之作。

清代雍正、乾隆時期又燒造青花釉里紅、鬥彩、粉彩等品種。此瓶造型穩重端莊,是乾隆時期官窯瓷器中比較常見的器形。圖案畫法借鑒了清代順治時期經常使用的"龍身在雲中三現"的表現形式,龍身只露出三段,其它部分被浮雲遮掩,故稱"一身三現",確有"雲從龍"之感。此種斑片雲紋,順治時最為流行。康熙時亦常用,到乾隆時期畫面更加寫實。清雍正、乾隆兩朝時值盛世,仿古風盛行。仿造的天球瓶更屬宮廷大型陳設用瓷。除了傳統的青花品種外,五彩、粉彩等彩繪天球瓶也開始出現,而最為珍貴的鬥彩卻很少應用於天球瓶上,其最主要原因在於,鬥彩向無大器。乾隆朝國力強盛,弘曆又極愛珍瓷雅器,於是天球瓶這一鬥彩大器也就由景德鎮御窯廠奉旨燒造出來了。

雍正款仿鈞新紫釉天球瓶,清雍正,高53cm,口徑12cm,足徑16cm。

博物館,徵購,藏品139,67,371,711

青花釉里紅雲龍紋天球瓶,清乾隆,高47cm,口徑10.7cm,足徑15.5cm。

此瓶造型穩重端莊,是乾隆時期官窯瓷器中比較常見的器形。圖案畫法借鑒了清代順治時期經常使用的「龍身在雲中三現」的表現形式,龍身只露出三段,其它部分被浮雲遮掩,故稱「一身三現」,確有「雲從龍」之感。此種斑片雲紋,順治時最為流行。康熙時亦常用,到乾隆時期畫面更加寫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美國92歲愛美奶奶洪災被救後走紅:早知道直播就該戴假髮
時速4000公里飛行列車 它的兩大「美國競品」造得怎樣了?
飛行員膽子太大了!客機從一排龍捲風旁飛過成功著陸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