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鑒書院 微型期刊 探尋書法的韻

清鑒書院 微型期刊 探尋書法的韻

(圖片攝影/張開)

清鑒 / 劉墨題籤

目錄

/ 探尋書法的韻

/ 張伯英楹聯書法欣賞

主編 / 張開 副主編 / 耿峰 張登

探尋書法的韻

張開/文

王羲之作品

談到書法,很多人都在強調韻味,韻這個字脫口而出,細究韻從何來卻又閉口不答。書法藝術發展到今天,從最初的實用走進書齋再到廳堂,這個過程是時代的自覺,她不會隨著人們刻意的安排而改變。當下,書法已經成為一門純粹的藝術形式,遠離了實用的功能,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了解一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卻有百益而無一害。

說起書法的韻,必須把書法的產生、發展、成熟的脈絡理清,腦子裡要有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風格特徵,要客觀理性去分析,離開這些無從談起。古人把書法的賞鑒劃分為晉人尚韻,唐法,宋意。仔細考量,這種提法有道理,我們不能咬文嚼字認為把書法籠統化不對,在大的氣候下,晉人的韻味十足無可厚非。

王獻之作品

其一,點畫的變化。晉人的書法,我們仔細去分析王羲之、王獻之、王珣等等傳世作品,他們的點畫變化十分豐富。首先是起筆處,每個線條的起始都是不同,在一個字中,或方或圓或尖,各有各的形態而絕少重複。因注重線條之間的映帶關係,起始一筆的末尾與第二筆的開頭其內在是緊密相連的,即使點畫斷開,只要留意解析,我們會發現晉人處理這個問題的技巧十分精妙。如果第一筆是尖入,他在末尾處總會頓收,然後壓筆彈出,繞一個圈與第二筆的起始處銜接,那麼第二筆的起筆自然變成了方入。不僅在起筆處變化,在行筆過程也是如此,比如上下兩橫,長短、方向、俯仰都會根據前後筆畫的關鏈而有所不同。轉折處同樣,根據客觀的需要,有方折,有圓轉,如果前後兩字同時出現那就必須變開,不可能重複照搬。明代的董其昌理解了晉人的取向,在他的行草書作品中,點畫的來源就在於此。

晉人的書法對於線條質量的要求很高,在收放中體現出如同生命迴旋的韻律,這種極其多元的點線賦予了書法以生命。同一個字裡面要變,上下兩個字要變,整篇作品中出現重複的字依然要變。對於前後不同的兩個字來說,線條要有長短、粗細的區別,比如捺畫,前一個是長捺,第二個必然收回來,如果遇到幾個字最後一筆都有捺畫,就在捺的行筆方向上區別開來,這些都是組成韻味的要素之一。

王獻之作品

其二,空間分割。晉人的書法在空間分割上匠心獨運,如同建造的房屋,有中堂、卧室、廚房、衛生間等等,大小不一,高矮、方位不同,這是中國傳統理念的內因所致。由此衍生到書法,自然就是千變萬化,生生不息。比如日子,外面的框架是主體,中間那一個小橫就是分割空間的關鍵,通過一個小小點畫的切割,日字上下兩個空間產生了變化,一個大,一個小,因為小橫的方向不同,又把分割出來的空間塑造成非規則的四邊形,耐人尋味。在通篇中間,兩個相連的字寬窄、長短、正斜又不雷同,於是形成了起伏跌宕的空間布白,使作品產生了張力。計白當黑,看看作品中的空白處,即可感知到書法家所蘊藏的意識形態和審美取向。

書法因線條的變化生髮空間的營造,這在晉人的作品中體現相當明顯。其疏密聚散總是在有意無意間顧盼生姿,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可插針,辯證中又是和諧統一的整體。五代時期楊凝式的《韭花帖》繼承了王羲之的衣缽,他在空間分割,線條疏密對比上更加強化,字形大小參差,或開張,或緊斂,一切都在無拘無束的狀態下體現筆墨的意趣,他是得到晉人韻味的典型。書至宋元之後,這種韻味逐漸弱化,變得簡單了。

柳公權作品

其三,動靜相生。品鑒晉人的作品有如音樂的韻律,尤其是行草書。從每個字的點畫粗細變化中,化解掉了刻板凝固的審美疲勞,具有書法的開創性。魏晉之前的大篆、小篆與隸書的書寫基本保持均衡的狀態,發展至章草仍然在那個範疇之內。行至晉人,開啟了節奏的起伏,這是晉韻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看那時期的作品,在一個篇幅里,有穩如泰山的厚重與寧靜,有跳躍輕靈的動感十足,相互參合,生髮出清新、自由的閒情逸緻,加上融入了字與字之間的連帶,更加增強了作品的節奏感與跳蕩激越的視覺衝擊力。宋代的米元章激情演繹了這一點,特別是他的尺牘,有時候刻意誇張這種跳躍,融入狂放不羈的個性宣洩,意趣多了,清韻減少。明代的文徵明得單字的形體,篇章平實,韻味更遜一籌。時值當代,能得到點滴的更是少的可憐,拉鋸似的平行,單一的線條,毫無意義的堆積,失去了書法的本真。

王珣作品

其四,氣息。書法藝術的生命力在於變化,豐富多元的線條構建錯落有致的空間,使觀賞者生髮情緒的律動,讓作品韻味雋永、百看不厭,晉人給了我們諸多的啟示。歷史有如不斷在輪迴,在那時,我們的先民以驚人的藝術理念,創造了內蘊深厚的書法精品,讓我們生活在高度信息化時代的後來者仰望傾羨。

氣息是作品的命脈,技巧輔以才情那是高級的藝術創作,書至唐宋,依然傳承著尚韻審美的需求,那時的行草書同樣充滿了變化,諸如顏真卿的《祭侄稿》,柳公權《蒙詔帖》,蘇東坡《黃州寒食詩》等等,這些作品多了些情感因素,相比於晉人,少了些許的閑雅,多了幾分痛快淋漓。再往後,書法從把玩邁向廳堂,張掛在了牆上,由小變大,安靜的元素減少,韻味自然就更不如晉人。

韻味需要去品,之所以越看越舒服是因為她充滿了哲學意義,起行轉合融匯於一個筆畫,一個字里,整個篇章之內。在沉悶、明快、果斷與拖泥帶水的節奏中,她沒有故意的誇張,含蓄內斂、中和清暢,書法家的內心世界通過筆墨的表現傳達出去,讓人們去感受因創造而滋生的愉悅,魅力無窮。

丁酉秋於清鑒書院

王鐸作品

張伯英楹聯書法欣賞(作品來自網路)

啟功論張伯英

啟功十歲以前,即聞先祖稱勺圃先生大名,稍長在小學中又從同班學長白志銘兄得聞勺圃先生書法之妙,蓋白兄之尊人與勺翁為摯友也。功年逾二十,習畫、習書,於先師賈羲民先生齋中見勺翁所書聯,點畫沉著,使轉雄強,楹聯大字,如在便箋之上,殊不見有意用力處。始驚勺翁於書藝之功,如鎔銅鑄鼎,只在指腕之間,而莫知其力如何運化至於斯境也!

其後得識勺翁哲嗣宇慈先生,從詢勺翁法書之門徑,意在欲知遵循之法也。宇慈舉一事云:翁中年好北碑,蓋仰包慎伯之論也。日臨龍門造像題記中之精品。用元書紙臨寫,若干紙紮為一束,移置床下。其時攝影印刷之術已稍普及,宇慈兄妹請以一束付印,勺翁不許,且雲此吾身後事也。蓋已窺北朝書藝得失所在,而心手所詣,又有進於斯時者矣。

其後洛陽北邙魏志出土益多,精美之書,視龍門造像記又有進者,勺翁復以素紙臨之,魏志精品,臨寫又若干通。其時為人書墓誌,廠肆時有拓本,摺疊露其一角。功閱肆見之,以為新出魏志,展之見款字乃知為勺翁書跡。北朝書家八法之妙,已融於勺翁指腕間有如此者。

物聚於所好,前賢早有名言,法書名拓,每聚勺翁門下,實由識力所及,所謂因緣又其次也。有宋拓《館本十七帖》一卷,為勺翁所得,旋有唐摹王右軍《此事帖》與《十七帖》接踵而登勺翁几案,翁乃以影印之法合印成冊,題曰《右軍書范》,原卷付印時累書跋尾。印本既成,又有眉批,一冊既盈,復取一冊,隨手題識,即此題識之本,不佞已見數冊。《十七帖》今世所行,只見宋代魏泰所摹之本,《館本》流傳,此外只見康熙時名流題跋一本,已是重摹。如此棗本初拓,蓋無第二本,不遇勺翁真鑒,山陰真面,遂歸湮沒,如此勝緣寧不當大書特書哉!

版權所有 轉載註明出處

清鑒書院

我們追求卓越,立足原創,不斷超越自我,

我們品鑒藝術,品味人生,榮辱甘苦與共。

關注我們,

清澈如鏡……

清鑒文化傳播成都有限公司

書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濱河路291號

北京地址:北京市通州區玉橋西里70號院3號樓42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MH-60R「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海軍直升機」
穆春武功很爛卻能呼風喚雨,他憑藉什麼絕招立足江湖?
你們覺得水藍水藍的地球可愛嗎?
為什麼減肥不成功?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胖嗎?
著名書法家歐陽有熹簡介及作品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