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漂齊白石到底有多摳門│名人心理

北漂齊白石到底有多摳門│名人心理

文│王元濤

像我們這種外省人,到了北京,想逛逛七大衚衕八大胡同的,首選肯定是南鑼鼓巷。當你在小巷深處各類小店間流連忘返時,捎帶腳,還可以去看看雨兒衚衕13號的齊白石舊居紀念館。

這是一座四合院,原本,歸清代內務府一位總管大臣所造宅子的一部分。大宅子後來分割出售,由文化部買下來,送給了齊白石當別院。由此你就知道了,打從1949年起,齊白石就已經被視為「國寶」了。

故居在南鑼鼓巷,很好找

這個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門一間,倒座房兩間。院內南、北、東、西各有三間,房子之間由轉角廊相連。檐角有精美的磚雕圖案,還有書法篆刻,西耳房南側西牆上裝飾有漏窗,窗外的翠竹,正像是白石老人筆下的一幅水墨淡彩。

在院落的中央,有齊白石青銅雕像,硬瘦,剛勁,有古風。

白石老人像

據說他的畫值4億元人民幣

齊白石生於清朝同治年間,從小長在湖南鄉下,家境貧寒,七八歲開始放牛拾柴。據他晚年回憶,出去放牛時,深愛他的奶奶會在他身上拴一掛鈴鐺。夕陽西下,奶奶早早倚在門旁,等著他和鈴聲一起歸來。

因為身體一直瘦弱,難以從事辛苦的農活勞作,所以齊白石拜師學了木匠。他在鄉間奔走,為女人做嫁妝,為寺廟繪彩檐,直到27歲,才首次接觸書畫,最後成長為一代宗師。由此,他用自己的成功證明,只要肯於學習,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當然,從鄉間木匠到國畫大師,齊白石付出了多少辛勞,不足為外人道。國畫歷來是一種生活方式,與人們的情懷相匹配,一蟲一鳥,一木一石,都是日常情緒的散淡寄託。

白石畫人物

在齊白石舊居的廊柱間流連,你能體會到那種古典意緒的緩緩流淌。而今天,恐怕已經沒有太多的人像他一樣樂於觀雲看月了,他們抬頭凝神擔心的是世界紛亂,低頭不語焦慮的是個人荷包,這種複雜的內心,怎麼可能與國畫的簡單透明相呼應?因此,世無大師,豎子也無法成名,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齊白石作品多,在書畫市場上所佔份額極大,據法國調查機構統計,2009年,在全球藝術品銷售排行榜上,齊白石以7000萬美元列第三位。而在2011年嘉德拍賣會上,他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4.25億元人民幣成交,創下近現代書畫拍賣新紀錄。

蛙聲十里出山泉

而我們之所以熟悉齊白石,最早很可能是因為「蛙聲十里出山泉」的典故。這是作家老捨出的題,請眾多高手以畫作來表現。齊白石沒有畫青蛙,而是畫了一群蝌蚪,正在順流而下。有蝌蚪自然有蛙聲,老人的藝術表現能力,值得點贊。

齊白石曾是窮困的「北漂」

據業界人士透露,齊白石舊居這座四合院,在北京房價飛漲的眼下,至少值上億元人民幣。可是,當1919年齊白石從湖南首次來北京時,也是個標準的「北漂」。他棲身法源寺,靠賣畫治印維持生計,沒名氣沒地位,買畫的人並不多,他也經歷過上頓不接下頓的窘困,與今天宋庄的窮畫家們有的一拚。

但齊白石的極端勤奮,足以羞煞宋庄或798的畫家。他一生創作活動長達六十年,共有作品五萬多件。你算算看,每天至少要創作兩幅畫作!他的口頭語是,一天不畫畫心慌,三天不治印手癢。命是個勞碌命,但他絕對樂在其中。大師是怎樣煉成的?很簡單,就是要多多地流汗。

齊白石給自己治的一枚印章是:魯班門下。魯班是中國木匠的祖師爺,也就是說,他不想忘記自己的出身,更從來沒覺得自己是所謂的大師。

在他生前,畫賣得並不貴,4尺規格賣12元,5尺18元,8尺30元。到他逝世的1957年,已是世界聞名的畫家,可自定畫價始終還是3元1尺。他為自己換糧食,靠的是日積月累,畫筆不輟。現如今呢,有多少年輕藝術家,整天夢想的就是一夜成名賣出大價錢?

白石雕像

齊白石畫國畫,講究寫生,這一點與西洋畫的傳統相接。白菜、瓜果、雞鴨,都可以入齊白石的畫。當然,他最擅長的,是畫蝦。宣紙的浸染效果,十分適合表現蝦的半透明感,齊白石的蝦,堪稱出神入化。很多圈裡人都知道,齊白石畫畫有禁忌,他從來不畫龍。為什麼呢?因為他說:我沒見過龍,怎麼畫?

可實際上,齊白石也是畫過龍的,平生只有一幅,送給了1920年代統治北中國的軍閥曹錕。與權貴周旋,是畫家不可迴避的一項基本功,古今中外,皆然如此。但在1937年,日本人佔領北平後,藝專學校想聘他為教授,寄來了聘書,他在信封上寫了五個字「齊白石死了」,原信退回。

他果然是個摳門的人

在這座四合院里,發生過很多軼聞趣事,其主題,基本上就是說他如何摳門。

曾有歐洲畫家由翻譯陪同慕名拜訪齊白石,其間談得投機,齊白石準備拿點吃食兒招待客人。只見他從案頭籮筐里揀出一把鑰匙,起身將靠牆的木櫥打開,櫥中又有格子,格子上也有一個笸籮,他又從笸籮里又揀出一把鑰匙,打開小櫃。小櫃中又放著一個笸籮,裡面放著二十幾顆花生。他將花生端出來,返身將小櫃、大櫥一一鎖好,然後才鬆了一口氣,招呼客人們吃花生。

齊白石的「摳門」,是完全徹底一以貫之的。江青曾親赴雨兒衚衕齊家求畫,見年近九十的齊老身上掛著一大串鑰匙,頓覺奇怪,工作人員悄聲解釋,這是老人的規矩,家中大小物件,就是一壇油,一桶米,他都會鎖起來。每餐做飯時,要等他去開鎖,才取得出來。而且,每頓飯要下多少米,都要由他精細計算,絕不可多出半碗的!

只有真正吃過大苦的人,才能理解白石老人的用心。他早年曾在《白石詩草》中稱:「即餓死京華,公等勿憐。」世事多艱,他正是用這種克勤克儉來保持真性情。門下弟子齊作夫家境困難,齊白石每月送他30元錢用於吃早餐。評劇演員新鳳霞拜他為師時,老人打開儲錢櫃,裡面一捆一捆的錢,他讓新鳳霞隨便拿。在這裡,摳,還是不摳,都是出於他的本心。

白石蝦適合白灼

據說,齊白石先生畫蝦,是按只收錢的。一次,有人請他多畫一隻蝦子,他不情願,但那個人堅持,齊白石先生只好舉筆。可是,這隻蝦便走了樣,毫無生氣。那人有點奇怪,齊白石先生說:「你要添的這隻蝦不在價錢以內,所以只能替你畫只死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天心理 的精彩文章:

TAG:金天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