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水滸傳》中有一小人物,不但是作者原型,更提前暗示了梁山結局

《水滸傳》中有一小人物,不但是作者原型,更提前暗示了梁山結局

在談這個人物之前,先來說說《水滸傳》到底是誰寫的。這個問題一直頗受爭議,從明朝至今有施耐庵獨寫、羅貫中獨寫、二人合寫三種說法,其中又以第三種說法最為流行。而我認為即使羅貫中沒參與寫作,但以羅貫中和施耐庵的師徒關係,水滸就與羅貫中脫不開關係。而今天要說的這個人物,可以說就是羅貫中在水滸傳中的原型。

《水滸傳》中有一小人物,不但是作者原型,更提前暗示了梁山結局

一些版本會將二人都視為作者

水滸傳第九十回題為「五台山宋江參禪,雙林鎮燕青遇故」,這一章寫在大敗田虎之後、征討方臘之前,雖平平無奇,但卻意味深長,那句「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寄」的謁語就出自這裡。而這一節暗示的不僅僅是魯智深的結局,更是梁山好漢全體的結局!

《水滸傳》中有一小人物,不但是作者原型,更提前暗示了梁山結局

魯智深的一生緊扣這幾句謁語

為什麼這麼說呢? 原因就在於題目的後半句「雙林鎮燕青遇故」,燕青的這個故人有著一個不普通的名字——許貫忠,貫忠二字足以帶給讀者無盡的遐想,無論古今,作者寫書時都不會隨隨便的把自己名字寫進去。 水滸傳中的許貫忠被刻畫成隱士形象,「那人相貌古怪,風神爽雅」,兵法謀略樣樣精通,曾經中過武舉,更兼深悉山河地理。燕青辭別時,他還送了一副後來大有用處的地圖。但是這樣一個高人,卻從未出山始終隱居在一處世外桃源般的村落里。

《水滸傳》中有一小人物,不但是作者原型,更提前暗示了梁山結局

嚴寬版燕青

更怪的是,二人相逢後,臨別時許貫忠送了他一番話:今姦邪當道,妒賢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帶;忠良正直的,盡被牢籠陷害。兄長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尋個退路。自古道:飛鳥盡,良弓藏」。這段充滿智慧的話頗為耐人尋味,燕青是促成梁山招安的主要人物,作者卻安排許貫忠對燕青說出這番話來,而且可以看出來這個人是專門為這段話出場的,因為水滸中許貫忠只出現過這一次。

《水滸傳》中有一小人物,不但是作者原型,更提前暗示了梁山結局

姦邪當道的徽宗時代

那麼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安排呢?我覺得讓「自己」在水滸中出現是作者艱難抉擇的體現,許多人在看水滸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疑惑,那就是為什麼梁山與遼宋等多方勢力作戰時戰無不勝,從無減員,而一個方臘卻讓梁山傷亡慘重?

關於這個問題有多種解釋,而我覺得作者無論是出於什麼考慮去寫的結局, 對這些好漢一定是心懷不忍的。所以許貫忠是作者按耐不住從幕後跳到」前台「的產物,化身世外高人勸誡已經獲得赦免詔書的燕青, 也是在勸諫梁山要急流勇退不要太過相信朝廷。

《水滸傳》中有一小人物,不但是作者原型,更提前暗示了梁山結局

傷亡慘重的征方臘

但是顯然宋江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或者說燕青根本沒告訴宋江,結果就在接下來的征方臘中梁山」十損七八「,回來後宋江、盧俊義更是慘遭毒殺。值得一提的是,燕青將許貫忠這番話放在了心上, 凱旋而歸時燕青曾勸盧俊義急流勇退,隱性瞞名以終天年, 盧俊義不答應,燕青只得拜別盧俊義,獨自浪跡天涯去了。

《水滸傳》中有一小人物,不但是作者原型,更提前暗示了梁山結局

燕青辭別盧俊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