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太宗手下九大名將 為什麼秦瓊排名靠後?了解真相讓人對他更敬仰

唐太宗手下九大名將 為什麼秦瓊排名靠後?了解真相讓人對他更敬仰

隋唐多名將,名將多數出瓦崗。

看一看真正的歷史而不是演義,就會發現隋末唐初諸侯爭霸戰中,總是活躍著瓦崗英雄,就是貞觀之治的名相魏徵、名將英國公李勣、魯國公程咬金、鄖國公張亮都出身於瓦崗寨,他們為大唐南征北戰開疆拓土,立下不世奇功併名垂青史。

這時候可能有讀者要問:為什麼沒有我們最尊敬最喜愛的胡國公秦瓊秦叔寶?

諸君切莫著急,筆者今天要寫的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九員大將當中,秦瓊只能叨陪末座,而秦瓊之所以排名靠後的真實原因,就是秦瓊太值得尊敬了。

書歸正傳,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李世民手下這九員大將。因為筆者才疏學淺,只知道這九個有名的將軍,而李世民手下的大將當然遠不止這九位,這就需要歷史知識更加淵博的讀者諸君補充指教了。

河間王李孝恭 一人幹掉三個「皇帝」

河間王李孝恭是李世民堂弟,他們共有一個曾祖父李虎,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老三,李孝恭的祖父李蔚是老七。

而李孝恭能第一批進入凌煙閣,並成為其中唯一的皇族,可不是靠血緣關係,而是這個人太能打了,什麼迦樓羅王朱粲(後自稱楚帝,就是那個好吃人的)、梁王蕭銑(後也稱帝)、「宋帝」輔公祏,都是李孝恭給打滅的,一個人幹掉三個「皇帝」,這一功勛在整個唐朝,也就是高宗時期一人滅三國的蘇定方能夠跟他相提並論。

李孝恭雖然在演義小說里出現的次數不多,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李孝恭一直是李靖和李勣的領導,比如去打輔公祏的時候,二李都在他麾下聽候指揮。

李孝恭能打,也會享受,大唐建國,李世民上位,李孝恭沒少得錢,光是後房歌姬舞女就有一百多個,每天偎紅倚翠,那小日子過得連李世民都眼紅。

也可能人一生享多少福是有定數的,李孝恭五十歲就英年早逝,把李世民哭得死去活來。

北宋人做《十七史百將傳》(又稱《百將傳》、《正百將傳》),其中唐將中李孝恭位列第一,其後依次為尉遲恭、李靖、李勣、蘇定方、薛仁貴(後面這倆是在唐高宗時期成名)。

夔國公劉弘基 李世民的第一鐵杆兄弟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跟他的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李元吉確實是老四,老三是李玄霸)不對付,鬥雞一樣恨不得掐死對方,但是李世民卻能跟一個異性兄弟「出則連騎,入同卧起」,簡直就是唐版的「桃園結義」。

李世民最信任的這個鐵杆兄弟就是夔國公劉弘基,當然,這位仁兄一開始可不是什麼國公,卻是個因為「結交豪俠」而弄得一貧如洗的落拓貴族,為了不跟隋煬帝去打遼東(這個遼東代表的是哪兒,大家都知道,就不解釋了),還故意犯法殺牛,被關了一年大獄——這屬於故意逃避兵役,而且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梁山好漢們動不動就「切二斤牛肉」,是要把牢底坐穿的。

劉弘基刑滿釋放,就靠偷馬為生,每次偷到好馬,總是先送給李世民,據說李世民經常騎的「白蹄烏」,就是劉弘基偷來的。

劉弘基投靠李世民後,第一功就是幹掉了監視(名為副手)李淵的王威、高君雅,當年李淵自封大將軍,而劉弘基是大將軍府左統軍。

劉弘基的主要戰績就是親手殺死了隋朝名將宋老生,還打敗了西秦霸王薛舉、隋將段達、張志,還得到了李淵欽賜的免死金牌(免死一次)。

雖然劉弘基夠勇敢,但是運氣卻不那麼好,先後被薛舉和宋金剛俘虜,算上被逃避兵役入獄,劉弘基也算三進宮了。

劉弘基雖然運氣不好總是蹲班房,但是卻很長壽,一直活到了唐高宗時期,去世那年已經六十九歲了,唐高宗還為此輟朝三日。

蔣國公屈突通 凌煙閣上大叔級人物

「寧食三斗艾,不見屈突蓋,寧服三斗蔥,不逢屈突通。」意思是這個屈突通很可怕。

小說演義中,屈突通屈突蓋都是瓦崗寨的,還跟秦瓊拜了把兄弟,而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屈突通比李淵還足足大了十歲(一個生於557年,一個生於566年),那是個大叔級的人物,而且在投唐之前,一直是隋朝的封疆大吏,隋文帝楊堅的心腹幹將(右武侯車騎將軍)。

屈突通在歸李世民之前,一直是唐軍的攔路虎,也是鎮壓起義軍的第一大屠夫(跟張須陀有一拼),劉迦論造反,屈突通去鎮壓,一仗就斬殺上萬俘虜數萬,還堆了一座人頭山(京觀)。

屈突通投降李世民不久,就把在他後面投降的尉遲敬德抓起來了,理由是尉遲敬德有叛逃嫌疑,氣得尉遲敬德直哭,但卻啥招也沒有,因為李世民也被屈突通的忠心感動了。

貞觀二年,七十一歲的老將屈突通去世了,《新唐書》評價:「屈突通盡節於隋,而為唐忠臣,何哉?惟其一心,故事兩君而無嫌也。」

褒國公段志玄 生擒屈突通

老將屈突通跟各路反王作戰未曾一敗,但是最後卻落了個被生擒活捉的結局,生擒他的,就是同為凌煙閣功臣的段志玄。

段志玄這名字看著像丘處機的徒弟,但是這位仁兄可沒有什麼仙風道骨,年輕的時候卻很「無賴」,仗著身高力大,經常干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屬於一個問題少年。

這個問題少年一直渴望戰鬥,與劉弘基故意犯罪逃避兵役不同,段志玄十四歲就跟著楊廣去打遼東了,而且在大潰敗的時候還能保住命,說明戰鬥力和生存能力都是不錯的。

段志玄活捉了屈突通,但是他也被人活捉過。那是在活捉屈突通的四年後,也就是公元621年,正在打王世充的段志玄馬失前蹄,被兩個敵將揪著頭髮就跑,結果段志玄抽冷子跳起來把敵將踹到馬下,搶了馬往唐營跑,幾百個人在後面遠遠地「追」,可就是不敢靠前,所以段志玄只做了幾分鐘俘虜,回去卻陞官當了秦王府右二護軍,跟程咬金秦瓊平起平坐了。

段志玄曾經遠征吐谷渾,追亡逐北八百里,最後實在跑不動了才班師回朝,還被李世民罵了一頓,給了個停職處分(先免官,後官復原職)。

段志玄只活了四十五歲,也算英年早逝,李世民參加葬禮的時候也是哭得死去活來。

衛國公李靖、英國公李勣、鄂國公尉遲敬德、魯國公程咬金,這四個人大家太熟悉了,位列唐太宗李世民九大將,讀者諸君想必都沒有什麼意見,所以就不浪費大家的時間一一描述了,咱們接下來說兩個大家不太熟悉的。

郯國公張公瑾 跟羅藝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在小說演義中,張公瑾是羅藝(傳說中那個羅成的父親)的部下,跟秦瓊也是好兄弟。

在歷史上,羅成這個人是沒有的,而羅藝是真有的,但是卻是李建成的嫡系,一直跟李世民手下的瓦崗兄弟較勁,據說還搶過程咬金的糧草。而張公瑾不但不是羅藝手下(原為王世充屬下洧州長史),而且羅藝造反的時候,李世民派去討伐的統帥,正是張公瑾,直接促成了羅藝被部下刺殺。

張公瑾曾經向唐太宗陳述過討伐東突厥六大理由,類似曹操討袁時候的荀彧與郭嘉。

陳國公侯君集 絕對不是鼓上蚤時遷

侯君集在小說演義中當然也是瓦崗舊將,而且長得尖嘴猴腮,輕功天下無雙,是個鼓上蚤時遷一類的人物。而真實的侯君集,卻是個不太講義氣的赳赳武夫,跟李靖學兵法,轉過臉來就誣陷李靖要謀反,弄得李靖在李淵和李世民那裡都不大受待見,但侯君集卻一路高升做到了兵部尚書。

最後真正造反的卻是侯君集,但是李世民是真不想殺他,於是史料記載:「侯君集有功於唐,犯法當誅,太宗欲宥之,而執法者不可,卒以見誅。非高祖、太宗忘功臣之勞也,由其恃功驕恣,自冒於法耳。」

雖然侯君集造反伏誅,但是李世民並沒有撤去他在凌煙閣上的畫像,只是哭著說:我往後再也不去凌煙閣了,那裡有侯君集的畫像,我看著傷心!

胡國公秦叔寶 排名居末更令人敬仰

本來筆者是想寫十大名將的,但是咱們的傳統告訴我,九就已經是數字的極致了,寫十個,有點不合禮法,於是勛國公殷開山等人咱們就不提了,還是書歸正傳說說我們的秦瓊秦叔寶吧。

秦瓊是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將,這一點毫無疑義,而且李世民一直把他當做殺手鐧——當然秦瓊用的不是雙鐧而是長槊,每次對陣中有敵將嘚瑟,李世民就會長弓一指:秦將軍,你去把他幹掉!

秦瓊縱馬挺槊,眨眼間就把敵將挑落馬下,而且這樣的事情沒少干,因為乾的太多了,秦瓊還有點小驕傲——整個唐營都為他驕傲。這一點在史書中是有記載的: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可謂勇矣;秦公應變,臨陣電拔。銳氣盡來,我盈彼竭。成敗反掌,存亡奄忽。虎來風壯,鰲轉山沒。遂作心膂,爰從討伐。崩圍陷陣,火迸冰裂。翕如鶚聳,縱若鯨突。功成國定,萬古壯骨!

但就是這樣的英雄秦瓊,在凌煙閣上第一批二十四功臣中,卻只排到了末位,而且李世民當皇帝後給秦瓊的封邑是最少的,作為佐命功臣、左武衛大將軍、上柱國、胡國公,食邑只有七百戶,他手下敗將尉遲恭的食邑一千三百戶,幾乎是他的二倍。

有人說,是因為秦瓊去世太早了,凌煙閣畫像的時候,別人還都活著為李世民賣命呢,所以位置靠前。但這種說法是不靠譜的,因為確定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貞觀十七年的事情,秦瓊是貞觀十二年去世的,殷開山武德(李淵年號)六年、屈突通貞觀元年、張公瑾貞觀六年、劉政會貞觀九年、柴紹虞世南貞觀十二年、河間王李孝恭貞觀十四年、段志玄貞觀十六年都分別去世了,而這些人都排在了秦瓊前面。

所以說去世較早就排名靠後是靠不住的,而看一看那些排名靠前的, 幾乎都參加了玄武門之變,而且尉遲恭還拿著長矛威脅唐高祖李淵,但是關於秦瓊是否參加了宣武門之變,新舊唐書卻出現了矛盾,《舊唐書》說秦瓊參加了,而《新唐書》卻隻字未提。

再看看關於李孝恭的記載:因為在玄武門之變中保持中立,所以後來很是受了一些打擊,作為正經的皇室近支、郡王爵位,卻只排在了玄武門之變主謀之一、李世民大舅哥長孫無忌之後。

這樣看來,我們似乎明白了什麼:作為大唐第一勇將,李淵要割下自己的肉給他吃的秦瓊秦叔寶,是不可能參與到骨肉相殘的皇位爭奪戰之中的,而李世民上位論功行賞,忠義無雙戰功卓著的秦瓊排名靠後,也就不難理解了,而這樣的秦瓊,更值得我們敬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梁山拳腳誰第一?要是擂台比試很難說 要是實戰只有這個人能奪冠
梁山遭遇散夥危機 魯智深武松沉默不語 降將可能火併孤立的宋江
明成祖為什麼對火器情有獨鍾?朱棣滿眼是淚:因為我當年差點被一窩蜂弄死!
燕青為何叫浪子?人品怎麼樣?盧俊義出行前叮囑:那種地方少去!
說宋體字是秦檜發明的人得有多不要臉?咋不說是蔡京發明的?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