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陽舟子集 逍遙文

漢陽舟子集 逍遙文

逍遙文。——文章篇。——《漢陽舟子集》

整理:隸丠

「跋」曰:夫世有逍遙之人,然後有逍遙之事,有逍遙之事,然後有逍遙之名焉。苟不有其人,必不有其事,不有其事,何能有逍遙之名。故逍遙之名存也。在乎其事,而其事因乎其人也。今有其人焉,而又有其事焉,則其名之存也固矣。

俺嘗「孜稽」千古,而得其人焉,又聞其事焉。而俺之夙願償矣。俺且為其人,傳播其名矣。而其人其事與其名,要不外乎逍遙,而其人其事之逍遙,可謂「卓犖千古」,而後之人慕其名者眾矣。惜無知其人一生之逍遙事迹者,俺獨知其人與其事也詳,欲為後人述之,而不得其門,且不逢其機,故遲遲於此時也。

今游嵩山,適遇玄帝,「暨」「孚佑」與菩薩囑俺為文,垂書以遺後世,俺弗謝也。今值勝期,夜靜人寂,明月高掛,清風颯至,俺握管而為後人述之。以為世之終日憂苦,而不知逍遙者道,為世人現身說法,豈非世所樂聞者歟,特撰逍遙先生小傳一則。

(文)先生者不知何時人,記者忘其時,或謂「羲皇上人」,殆無懷葛天氏之儔歟。一說「唐堯時人」,與「巢父許由」,相於往來於濠梁之上。一說春秋時人,與「長沮、桀溺」為莫逆之交。

俺也不暇孜稽,亦不詳其姓字,但知住於逍遙國之逍遙村。幼孤貧,侍母孝,「既無伯叔,終鮮兄弟」。因癖嗜逍遙,人咸呼之曰逍遙先生,故以逍遙號焉。博讀書,善文章,七齡時能記墳典,諸子百家,過目徹了。及壯,「遐邇」求學者,先生厭之。母卒,徙家於蘆山之陽居焉。

孑然一身,觸目凄涼,且地曠人稀,乃依山為圃。日事花木,就濕陰處,鑿地為池,水冽而芳,魚泳其中,五色斑爛,往來可數。於是遍植花種菓,養鳥畜禽。東南隅結一茅庵,廣僅容膝,庵前臨池,旁栽花樹一本,高丈余,花時燦燦爛爛如錦。大如七寸盞,而無識其名者,但香氣襲人。庵後有果樹一株,春花蓓蕾,秋實累累然,其大如斗,其赤如日,狀類柑,剖食其肉,甜如蜜,而香邁乎桃。亦無識者,因名之曰,逍遙果樹。

先生於暇日,焚香於爐,煮茗於「鐺」,披鶴裳,帶逍遙巾,手執周易一卷,或讀或歌或彈琴,或靜坐,無事而不逍遙,亦無時而不逍遙也。雨余則山青水翠,旭日則柳暗花明。春聽好鳥,上下飛鳴。夏坐綠陰,披襟當風。秋開舊醅,笑飲東籬。冬擁紅爐,步韻詠雪。晝或垂竿釣溪,嘯傲煙霞;夜或開筵坐花,飛觴醉月。逍遙其內,悠遊其間,時或樂而忘食,又安計歲月之幾何也哉。

一夕方寤寐間,忽覺身化為蝴蝶,大如車輪,輕如木葉,栩栩然自謂適志,乃望南飛去。倏到一處,夾岸桃柳,飛絮落花,淺綠深紅,直通河畔,飛渡彼岸,無徑可覓,仰見一山,高可插天。山腳下有一石坊,上橫一額,其文曰:廣莫之野。由是而上八里許,又有一石門,額曰:無何有之鄉。至頂一觀,明月齊肩,星河橫腰,俯視則雲霾高及山麓,乃任翅飛揚,遍歷乃返。

及醒,則所游之境,宛然在目,心融融然如有所悟。明日南行,不諳道路,又無人之可詢,信步而行,至一渡口,河水浩淼,遼闊無涯,遠接天外,上下一色,四顧無人。無問津處,乃倚松坐石,以俟之。無何見瓠舟一隻,對岸搖來,未見舟子,而聞其歌曰:天已寒兮日已暮,日已暮兮胡為而不渡,胡不渡兮到天台,到天台兮好暢懷,好暢懷兮歸去來,歸去來兮歸去來。歌畢,船已近岸,一老翁自艙中出,拱手曰:客何為而至此耶,非欲求濟乎。應之曰然,乃登舟而南。

既渡,則翁杳然弗見,駭嘆而行。夢中景況,恍然在望,至石坊,則字跡依然,過此則道路崎嶇,而琦花瑤草,「蒙葺暢茂」,樹木森森,岩石嵯峨,水聲淙淙。欲登其峰而無其境,乃攀葛「拊」藤,躍石牽蘿而上。見夫草木之繁,舉葩經不能窮其類,鳥獸之眾,盡爾雅不能識其名。前行三里,鳥道羊腸者,轉而為康莊矣。於是放膽以登其頂,而造其極,方知登岱小魯與小天下之言信矣。

斯時也,如凌清虛之府,如登太乙之峰。萬慮俱寂,百縈悉滅,飄飄然如羽化而登仙,使人流連忘返,不忍「遽」歸。乃環視此山之陽,有煙雲自石洞出,乃覓徑而造其處,有峭壁如削,瑞靄籠罩,傍有「樗樹」一章,枝葉扶疎,花氣異香,馥馥沁人。岩下有清池一方,廣可盈畝,荷花蔥鬱,含苞未葩,鯉魚時出沒於水面。四顧塵寰,城郭如杯,人豆馬寸,山如盎,河若帶而已。

行至洞口,橫顏逍遙山洞,入則几案休榻,皆石為之,類天然物,似非人造者,石光晶瑩。一童出詢姓氏,俱道之。入偕叟來,髪雪鬢霜,儀容秀雅。內有石室一所,几榻香琴之外,別無他物。案上置書一卷,視之,乃逍遙篇也。坐訖,童子獻香茗畢,叟曰:客胡為乎來哉,備道其由。叟所言,皆深宏奧雅,談論契合。

至夜,抵足而卧,久之,覺叟覆壓於身,「敝」極而醒。叟忽不見,頓覺叟與已合,我忽為叟,叟忽為我,是叟非叟,是我非我,忽認我是叟,忽覺叟即我。顛倒縈迴,駭不知其所從。如是終夜而未喻其故。

及曉,明旦之氣,充滿一室,於是恍然悟,覺然醒。始知叟亦非叟,我亦非我,我即是叟,叟即是我。不惟叟與我合,即「曩日」所化之蝴蝶,亦非蝴蝶,撐船之老翁,亦非老翁,均是我也。即今之我,亦非我也。

今而知逍遙之不在於彼,而在於此,而又不在於此,而在於我,亦非我之間矣。遂棲止於此,著南華經若干篇,以行世,後不知所終,或以為仙去雲。

註解

「跋」:「題跋」的「跋」,屬文體的一種。寫在書籍或文章的後面,多用來評價內容或說明寫作經過。

【李清照︽金石錄後序︾:「每日晚吏散,輒校勘二卷,跋題一卷。」】

「孜稽」:「孜」,勤謹,不懈怠;「稽」,考核、查核。

「卓犖千古」:「犖」,特出,明顯。卓越突出,千古流傳。

「暨」:同、與、和。

「孚佑」:本意庇佑,保護。這裡是指呂洞賓,呂洞賓元朝時被朝廷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羲皇上人」:伏羲氏以前的人,即中國上古時代的人。古人想像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靜閑適,故隱逸之士自稱羲皇上人。比喻無憂無慮,生活閑適的人。上古時代,文字記載出現以前的部落時代,一般指夏朝建立以前的歷史時代。

「唐堯時人」:上古時代伏羲氏以後,五帝時期的人物。

「巢父許由」:唐堯時傳說中的高士,道家前身。因築巢而居,人稱巢父。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居聊城,以放牧了此一生。

「長沮、桀溺」:長沮,桀溺相傳都為春秋時的隱士。

【︽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藕而耕。」】

【桀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沒有伯叔,沒有兄弟。

【李密,︽陳情表︾。】

「遐邇」:遐邇,遠近。

「鐺」:溫器,似鍋,三足。

「蒙葺暢茂」:「蒙葺」,覆蓋,這裡指紛亂的野草。「暢茂」,旺盛繁茂。

「拊」:揗,同「循」。「揗者,摩也。古作『拊揗』,今作『撫揗』,古今字也。

【堯典曰:『擊石拊石』,拊輕擊重,故分言之。」】

「遽」:急,倉猝。驚慌

「樗樹」:臭椿,落葉喬木。

「敝」:疲憊,睏乏。

「曩日」:以往、過去的日子。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良心集散地 的精彩文章:

TAG:良心集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