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危在旦夕,劉禪為何不逃往南中?
文/寂寞的紅酒
公元263年,曹魏出動18萬大軍三路伐蜀。蜀國大將姜維在劍閣據險而守,全力阻擋魏國大軍。為打破僵局,魏軍主將鍾會派遣鄧艾率領3萬人馬偷渡陰平,奇襲成都,迫降蜀後主劉禪,滅了蜀國。不禁有人要問:蜀國危在旦夕,為何劉禪不逃往南中尋求庇護?
第一,鄧艾奇襲成都,劉禪被嚇破了膽。以譙周為首的益州派不斷忽悠勸說劉禪投降,加上國內形勢糜爛,蜀國又在蜀地不得人心,劉禪自知抵抗無濟於事,所以乾脆投降了。駐守南中的霍弋請求帶兵支援,被劉禪婉拒;姜維和東吳的援軍都在路上。假如劉禪和他爹一樣硬氣,也許蜀國未必會亡。不管是出於軟弱,還是為蜀地百姓著想,劉禪的第一選擇終是投降,逃往南中只是備選方案。
第二,劉禪確實想過逃往南中,但被譙周等人勸止了,譙周連唬再嚇打消了劉禪南逃的想法。南中荒僻,窮山惡水,當地蠻族勢力強大,且叛亂不斷。雖然蜀國在當地有一定實力,但劉禪真跑到南中,不要說曹魏會追過來,南蠻或許也會造反。劉禪跑到南中生死難測,前途渺茫,還不如趁著有一定資本和曹魏談判。事實證明,劉禪很精明,他用投降換來了餘生,換來了後半生的榮華,被魏國封為安樂公,得以頤養天年,子孫也跟著沾光。
第三,當時曹魏來的太快,把成都圍個水泄不通,劉禪想跑都跑不了。當時成都城中的精銳都被諸葛瞻帶走了,在綿竹一戰傷亡殆盡,成都已經無兵可用,很可能撐不到援軍趕到。一旦曹魏破城,劉禪的下場可想而知。所以劉禪先下手為強,早早的投降了,換來了曹魏的優待,比堅決抵抗的東吳國主孫皓待遇好了好幾分。


※日本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為何打到武漢就打不動了?
※蘇聯被德國打的丟了半壁江山,為何還有餘力硬扛到底?
※譙周裝神弄鬼阻撓北伐,為何諸葛亮沒有辦他?
※江南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為什麼隋唐以前人煙稀少?
※韋小寶的官有多大,為何連康親王和索額圖都要巴結他?
TAG:寂寞的紅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