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官渡之戰」袁紹到底輸在哪兒?

「官渡之戰」袁紹到底輸在哪兒?

公元200年,袁紹率領大軍南下官渡。曹操用計燒毀了袁軍的糧草,擊敗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黃巾農民大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它卻沉重地打擊了漢朝地主階級的統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東漢政權分崩

離析,名存實亡。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獨攬軍政大權,地主豪強也紛紛組織「部曲」(私人武裝),佔據地盤,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轉入爭權奪利、互相兼并的長期戰爭,造成中原地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凄慘

景象。當時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紹、河內的張楊、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綉等。形成群雄並起的局面,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征戰中,袁紹、曹操兩大集團逐步壯大起來。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縣,自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勢大增。他先後擊敗呂布、袁術,佔據了兗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隸。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並

州,盡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爭天下。這樣,華北最重要的兩個政治軍事集團,決戰勢所難免。起初形勢袁強曹弱。袁紹已無後顧之憂,地廣人眾,可動員的兵力在十萬以上。曹操則是四面受敵,除了北方的袁紹,關中諸將尚在觀望,南邊劉表、張綉不肯降服,東南孫策蠢蠢欲動,暫時依附的劉備也是貌合神離。儘管如此,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包括曹操的謀士荀彧、郭嘉,還在張綉麾下的賈詡,以及涼州從事楊阜,在綜合分析了曹、袁的優劣後,認為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決,他們都看好曹操,認為局勢會向著有利於曹的方向變化。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一月,呂布被曹操消滅,建安四年六月,袁術病死,十一月張綉投降曹操。劉表中立,孫策保守江東。局勢變得更加明朗。

建安五年一月,袁紹率精兵10萬南下。在此之前,曹操為避免腹背受敵,已先擊潰與袁紹聯合的劉備,並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四

月,曹操以聲東擊西之計,於白馬(今河南滑縣境)擊斬袁將顏良,敗袁軍。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改分兵進擊為結營緊逼。兩軍對壘於官渡,相持數月。其間曹操因兵疲糧缺,一度欲回守許都(今河南許昌東)。謀士荀彧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反之,袁軍輕敵,內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將有變,正可出奇制勝。曹操納其言,派兵襲燒袁軍

糧車;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袁軍烏巢(今河南境)糧屯,全殲袁軍,燒毀全部囤糧。消息傳來,袁紹所部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投降。曹操乘機全線出擊,殲敵7萬餘,袁紹父子僅率800餘騎北逃。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袁紹則從此一蹶

不振。官渡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有名戰例。

東漢末年的三大戰役各有各的歷史價值:官渡之戰成就了曹操,使其有了一統河山的可能;赤壁之戰則徹底碾碎了這種可能,初步架構了三國鼎立之格局;隨著夷陵之戰(或叫猇亭之戰)劉備的慘敗,三方均元氣大傷,誰也奈何不了誰,三國博弈的歷史才真正開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眼流年 的精彩文章:

解密上古十大神器
中南海總廚師回憶:國宴都吃什麼?
古代那些以一敵百的蓋世猛將
歷史上人口大滅絕 最少僅剩百萬人
這九個女人改變了中國歷史

TAG:一眼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