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個人就想打10000人的仗,是創業公司最常犯的錯誤

10個人就想打10000人的仗,是創業公司最常犯的錯誤

「高估自己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的。」-老舍

.

創業大潮下,媒體上不斷傳來創業英雄的捷報,加上風投和熱錢的催化,創業成功的速度似乎越來越快了。阿里巴巴從創立到幾十倍、幾百倍的增長速度用了大概6年,而滴滴出行只用了3年,但共享單車才用了兩年就開始風靡全球了。

世界變化太快,讓人看不明白,創業似乎成為一件沒有風險的遊戲,可以人人參與進來,並收穫財富和成功。

但童話都是騙人的,據數據統計,中國私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9年,中國每年約有100萬家私營企業破產倒閉,60%的企業將在5年內破產,85%的企業將在10年內消亡,能夠生存3年以上的企業只有10%,都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現在是一個成功案例的背後,有無數創業者淪為陪跑的數字,而數字通常是被無視的。

.

商場如戰場,沒有經歷過的人是體會不到裡面的殘酷的。

沒有為當月的工資發愁過的人,沒有為交不了房租而提心弔膽過的人,沒有為一個單子陪客戶喝吐過的人,沒有為員工紛紛離職而鬱悶過的人,沒有為公司掙扎在死亡線上而夜不能眠過的人。。。是無法理解這種殘酷的。

有果必有因,當失敗後痛苦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犯過的錯誤,掉過的坑。

後悔是不可避免的,卻可以上我們下次不再掉到同樣的坑裡。

在眾多的錯誤當中,需要我們銘刻在心的兩個錯誤是:錢和人。

.

錢。

創業公司在一開始的階段,常常是對花錢沒有合理規劃,導致經營成本過高,過慣了大手大腳的日子,等缺錢的時候會讓你很難受。

一般來說,創業的啟動資金有兩種,一是自有,包括找人合夥;一是融資進來。

對前者來說,如果找不到投資進來,那就必須在一開始就得賺錢,儘快形成資金循環,不然再多的錢都是坐吃山空,早晚因資金不足倒閉。

而對於後者,要看你的商業模式和市場空間,用未來的收益吸引源源不斷的投資,用金錢(培育市場、價格戰等)來換市場,如外賣、滴滴、單車等企業就是這樣做的。

兩者有利有弊,前者是自己的主動權大,掙多掙少都是自己的,但可能會導致競爭力量不足,錯失商業機會。如網約車領域開創者易到的教訓。後者好處是在錢的刺激下野蠻生長,成長的足夠快,但犧牲的是內部粗糙混亂,後期需要補課,而且股權被大量分散,事實上成為投資者的賺錢機器。

.

人。

新東方聯合創始人、真格基金的徐小平曾經說過,只靠創始人單打獨鬥,未來一定是艱難無比的。

易到創始人周航也反思了自己最大的失誤之一就是沒有在易到形成真正的合伙人文化。

在團隊方面,過去股權的比例比較少,溝通起來還是偏上下級的關係,沒有真正的平等。我覺得易到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團隊沒有形成真正的合伙人文化。

一個人的公司是很危險的,如果你英明、決策效率高,別人都聽你的,你可以快速帶著公司一起往前走;但如果你錯了,可能半天都爬不出泥沼。

一個團隊需要相互激發、相互挑戰,哪怕爭執不下,也比一個人說了算好。

創業公司在初期必須依賴創始人的業務能力,這是生存下來的必須,但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創始人對自己的盲目自信,管理上的剛愎自用,過高的高估自己的能力,都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這也是風頭機構在投資前極度重視考察創始人和創業團隊的原因。

.

小米在創立短短三年內估值過百億美金,這和雷軍在一開始找到能力互補的7個合伙人是分不開的。

除了找到合適的合伙人,創業團隊的組建也至關重要。畢竟,我們需要尊重常識,10個人,不可能打一場10000人的戰役。

對人才隊伍組建的忽視,是很多公司都掉過的坑,不管大小,這裡面也包括阿里巴巴和小米等企業。

雷軍在小米早期,都是親自面試的員工,有近一半的時間花在找人上面。但因為成本和效率的考量,在小米高速發展的階段,人才梯隊的搭建被有意無意的忽略了,這也導致了小米後來必須對此補課,把人才建設放在核心戰略,形成小米的人體骨骼。

而阿里巴巴和騰訊都曾迷信「空降兵」和職業經理人,但實際情況是,他們很少能夠落地,和企業同呼吸共命運,這對可以隨時換個工作的職業經理人來說是很有風險的,也常常是不划算的。

所以,核心的崗位和人才還是自己企業培養出來的最合適,但不交幾次學費,誰又能夠明白呢?

.

創業,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遊戲。

只以成敗論英雄,人們只在意你做了什麼,而不關心你經歷了什麼。

每個人都想贏,但失敗的永遠是大多數。

也許,創業之所以迷人的,除了那1%的成功榮耀,還有創業的過程,都吸引無數年輕人前仆後繼的投入到這場盛大的遊戲里。

創業就是修行,老方對此深信不疑。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未來派 的精彩文章:

爆發前夜,小賣部和便利店成為巨頭爭奪的香餑餑
人跟人在一起,什麼最難避免
如果做不到這些,90後員工必然離職
開新零售的倒車,進口商品店不倒閉都難
90年代的一本奇書,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根源

TAG:互聯網未來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