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科班出身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說:從來沒什麼天才,只有忘我的學習和堅持。
——【第1231期】——
「我的人生經歷中,找不到可以稱為卓越的藝術資質,只有與生俱來的面對嚴酷現實,決不放棄,堅強活下去的韌性。」
— — 安藤忠雄
建築師是一個對專業要求非常高的職業,
安藤忠雄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從未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也未受過建築學培訓,完全自學,最後卻拿到了建築界最高榮譽的普里茲克獎。
這樣不可思議的經歷,恐怕今後也難以被複刻!「
因為沒有上大學,又沒有直接可以拜師的對象,所以自學。到現在為止,自己也還在學
。」
24歲那年,事業剛剛步入正軌的安藤選擇去環遊歐洲。在書本的圖片中,他看到了歐洲建築的強勁力量,正是當時日本建築所缺乏的那一部分。他想去那些地方,親眼見證那股力量。
他說,二十幾歲時旅遊的記憶,成了他此後的人生中無可取代的財產(他的作品中帶有明顯的西方元素),也開創了一套獨特、嶄新的建築風格。
遊學歸來後,他在大阪開了間事務所,個人戰鬥生涯也就此開始了。「建築要重拾現代社會拋棄的觀念,並凸顯其問題;而且建築必須是那個地點與那個時代的獨特產物。」
建築和人一樣,有自己的性格。
安藤將東方建築的婉約與西方建築的豁達巧妙地糅和在一起。他相信混泥土有很多可塑性,捨棄裝飾、直接展現材料質感的美學,是初期現代主義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是日本式建築的感性之處。
「住吉的長屋,1976」
在住吉的聯排別墅(1976),是安藤忠雄建造的第一座房子,是他最好的設計之一。 也是他建築哲學的奠基之作。
安藤用一個簡潔的混凝土體塊代替了那座年久失修的木結構建築。 該建築位於市中心,為保證住戶的私密性,安藤利用在建築上中間設立一個庭院(兩端為房間),來建築帶來採光,同時也讓住戶能感受到自然的變化。
「水之教堂,1988」
透過建築物與「水、光、綠、風」等自然界要素相銜接,逐漸地凈化身心,澄靜思緒;完全開放的正面將一年四季當中日光的移轉、隨風飄散的氣味、潺潺的水聲... 等等的大自然景觀毫無保留地傳遞到觀者的五感之中。
「光之教堂,1989」
若沒有光,公東教堂將只是冰冷的水泥空間。 生命亦是如此,若能以不凡之心,經營每一個平凡片刻, 恰如彩光,能使沒有生命的對象,變得神采非凡。
那種莊嚴而美麗,直搗人心的空間,能否用混凝土箱子將它表現出來 ,「光之教堂」由此而生。
「地中美術館,2004」
建築師安藤忠雄一直偏愛自然光與地下的概念。之前的「日落美術館」因完全採用自然光,便有了「日落閉館」的說法。而在之前很多次設計構想中,安藤一直想嘗試建一座完全埋藏於地下的建築,以將對自然的破壞降至最低,達致「人與自然的共存」的境界。這座直島上的地中美術館Chi Chu Art Museum便實現了安藤大師的建築理想。
「Fundación Casa Wabi,2016」
安藤忠雄在墨西哥海邊的一個新項目Wabi宅,這個建築是為藝術家Bosco Sodi創立的 Casa Wabi Foundation機構的總部,不僅是一個住宅更是一個藝術家工作和展覽的地方。寧靜的奢華是安藤忠雄先生一直致力打造的建築精神,混凝土牆面讓空間更有靜謐感,純樸的茅草屋頂,充滿了度假風情,原木傢具則讓空間更顯原生態與自然。
「安藤忠雄工作室」
1
969年,安藤忠雄選擇了在自己的家鄉大阪開始自己的建築之路,早期的他以設計小型住宅而出名。
▲ 如今已是五層樓高的安藤工作室
▲ 簡練乾淨的清水混凝土牆面已經成了安藤忠雄的代名詞
▲ 中庭的設計保證了工作室的採光
經過多次改建,這套住宅升級成了一幢七層小樓,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內部結構更是大換血。除了安藤忠雄標誌性的清水混凝土牆面,工作室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個高達五層的中庭將各層的開放工作間連成一體,同時也將自然光線引入周圍的工作空間,在單調的清水混凝土牆面上投下流動的光影。
▲ 工作室擺滿了成牆的書籍和雜誌
安藤忠雄經常會抱怨「好熱」、「好冷」、「好吵」,但這些抱怨最終都被安藤發泄到了工作中去。
一個人真正的幸福並不是呆在光明之中。
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奮力奔去,
就在那拚命忘我的時間裡
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
追隨多數必然迷失自己。
只能不怕孤獨,繼續自己想做的。
— — 安藤忠雄
更多相關熱點閱讀▼
?再設計丨波蘭老公寓改造,彰顯黑白極致
?專訪:艾特獎提名獎獲得者、澳大利亞著名華人建築師龔耕
?以人為本,生態自然化。全屋凈化專家「寶聯機電」設計師沙龍活動在龍華智慧谷隆重舉行
?沙迦大學現代風格創業中心,白色主題的開放式空間
?酒館小調的Microsoft納什維爾辦公設計


※帶有「空中山丘」的獨特景觀設計,體驗城市與項目之間的過渡空間
※公益活動丨助力求學少女夢想起航!
※聚焦產業,A963國際建築裝飾設計產業園備受企業青睞
※沙迦大學現代風格創業中心,白色主題的開放式空間
※再設計丨波蘭老公寓改造,彰顯黑白極致
TAG:A963設計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