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辣眼睛的牛郎織女像 估計一年見一次也嫌多

辣眼睛的牛郎織女像 估計一年見一次也嫌多

七夕,這個在中國由來已久的傳統節日,和2.14這個西洋情人節相比也絲毫不遜色,也是個客房爆滿的服務業金牌大日子。而最近這樣一條微博卻刷爆了各個社交媒體,皇家認證的牛郎織女雕像被網友評論道「辣眼睛」,看到這裡,你們這周的七夕過得好嗎?

「天街夜色涼如水, 卧看牽牛織女星。」在古詩詞中、書畫作品、熱播大劇中,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家喻戶曉。神仙與凡人逾越天條的愛戀,諸多劇中也強勢霸屏了熒幕很多年。

如此浪漫的情節,你印象中的牛郎和織女可能長這樣。

然而近期,陝西師範大學歷史學教授於賡哲微博發文稱,最標準的牛郎織女塑像,漢武帝開鑿昆明池時所置,牛郎像在西安市長安區斗門鎮常家莊村北,織女像在斗門鎮棉紡廠內,兩者間距約3公里,看來當年布置時將昆明池當做天河了。

據當地人介紹這兩個石像一個叫石爺,一個叫石婆,大家在指定的時間都會去求福。但是當地人卻把石像的性別搞反了,實際上石婆廟裡面是牛郎,而另個就是織女。這也難怪,別說分得清性別了,這種長相甚至被網友戲言道,「一年見一次都嫌多」。

這麼浪漫唯美的愛情傳說,為何作為最權威紀念雕像竟和大眾審美相差甚遠呢?細挖這段愛情故事,最早在《詩經·小雅·大東》中尋得到些音訊,「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彼牽牛,不以服箱。」詩中牛郎被稱為牽牛,但當時牛郎和織女只是指天上的星星而沒有愛情方面的描述。西漢時,牛郎織女被描述成兩位神人,班固的西都賦中曾有描寫「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指昆明池兩邊的牛郎、織女雕像。

在文字記載中,最早稱牛郎、織女為夫婦的,應是南北朝時期梁代的肖統編纂的《文選》,其中有一篇《洛神賦》的注釋中說:「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

由此可見,牛郎織女的故事發生在漢代,而這尊最權威的牛郎織女雕像也源於同一時期,所以人家是最權威也是准沒跑了。

雖然雕像與唯美的愛情故事實在違和感爆棚,而當我們扒出漢代雕像就會發現,還真的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相比於秦朝時期的兵馬俑等傳世巨作,少了些寫實恢宏,而多了些詼諧風趣、藝術想像力氣,也常被評論道漢代的雕塑好像退步了。

霍去病墓「馬踏匈奴」石雕

李冰石像

漢代坐女俑

這讓我們很容易想到,古埃及怪異獃滯的造像藝術,經過幾百個世紀的演變,與藝術家們的不斷突破,一步步走到了惟妙惟肖的寫實風格,對於光線、神採的撲朔迷離,而後又出現了印象派、表現主義等現代手法。

不同時期藝術家的表現手法、不同時代的美學特點本來就是一個很難去公式化的,面對這種受社會制度、傳統文化,甚至個人喜好牽制的藝術,看來我們只能對它說「明天你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號收藏 的精彩文章:

海昏侯夫人墓考古或耗時2年 還有大金餅嗎?
你隨手扔掉的香煙盒 卻是他人眼中的珍貴收藏
蜜蠟,你還敢買嗎?
率真的表達 別樣的鏡象――評劉賓油畫新作
自閉症患兒都是梵高?公眾常見誤解待消除

TAG:壹號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