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宮外朝匾額為何無滿文?原因與袁世凱有關,動機卻令人唏噓

故宮外朝匾額為何無滿文?原因與袁世凱有關,動機卻令人唏噓

去過北京故宮的人,一定都注意過各個宮門或大殿上的匾額。所謂匾額,橫者為匾,豎者為額。不過無論橫豎,其規格式樣基本上是一致的。然而細心的朋友可能會問,既然規格一致,那為什麼內廷宮門上的匾額有滿、漢兩種文字,而外朝宮殿的匾額只有漢文呢?

其實一開始,紫禁城的匾額並不是這樣的。1644年(順治元年),清軍入關,入主中原後的滿洲貴族對紫禁城進行了簡單的改造,將原來明朝使用的漢文匾額摘了下來,無論內廷還是外朝都悉數使用由滿、漢兩種文字書寫的匾額。大家去故宮遊覽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宮殿的匾額,在漢語名稱右邊用蝌蚪形狀寫就的文字,就是滿文。這樣滿、漢雙語標註匾額的傳統,終清一朝,共延續了二百多年。

然而後來清朝滅亡,雖然溥儀仍可以居住在宮裡,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大殿卻歸民國政府所有。紫禁城改了姓氏,不再是愛新覺羅家的宮殿,宮裡的陳設自然也要任由他人改動了。

其中,拿紫禁城的匾額開刀的一位民國風雲人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袁世凱。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舉國上下一致反對。正在袁世凱愁眉莫展之際,他的得力助手王景泰提議,不妨把紫禁城所有匾額上的滿文都去掉,這樣一來,既可以展示反清的決心,又可以博得民眾的信任。

袁世凱聽罷,深以為然,於是趕緊下了一道「聖旨」,讓手下的人在十天以內把紫禁城匾額上的滿文都去掉。但沒等手下的人接旨,袁世凱又改了命令,變成「只去掉內廷宮門、宮殿匾額上的滿文」。為什麼突然改了「聖旨」呢?因為袁世凱思慮周全,他考慮到內廷還居住著溥儀和其他清廷遺老遺少,要是連內廷匾額上的滿文都去掉,恐怕要激化矛盾了。

當然,去掉匾額上的滿文也只是表面功夫,袁世凱稱帝一事終究是錯誤的,倒退的。人們並沒有因為他去掉紫禁城外朝宮門匾額上的滿文,就支持他的皇帝夢。袁世凱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就退位了,而紫禁城宮門的匾額奇觀卻被永遠地就存下來,記錄著這一段荒誕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外祖父為李鴻章,畢生才華橫溢,卻因一事被魯迅處處譏諷
湖北村民在祠堂祈福,意外發現祖先做過皇帝,族譜上交後獲獎錦旗
清朝有位山東乞丐,耗費畢生心血做一事,逝世後5萬人為其送葬
李白的劍術水平究竟有多高?有人稱其天下第二,實際情況令人吃驚
此國是侵華聯軍「第九國」,憑打仗獲得獨立,現為最發達國家之一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