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異學南無人我相 經師曰若古今文

異學南無人我相 經師曰若古今文

異學南無人我相

經師曰若古今文

此聯比較難理解的是「人我相」。「南無」「異學」就是就佛教。「人我相」正是佛教用語。是人相和我相併稱的略語,為人我四相中之二相。凡俗之人妄認自身常住不變,執著「有我」之見,佛家謂之「人我見」。《壇經》三五:「人我是須彌(大千世界) ,邪心是大海,煩惱是波浪……無人我, 須彌自倒;除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

王貫三篆書《異學、經師》七言聯,作品見北京琴島榮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3年秋季拍賣會中國書畫專場。落款:衷弌王貫三。鈐記(略)。無年款。瘦竹軒留言謂此王先生大連莊河人,網路資料顯示:王貫三(1871—1947),名春煦,字衷一,又作衷乙,號四明逸人,自稱「一笑瞭然齋主人」。原籍浙江寧波人。

王貫三父親王邦來為清末代侍郎,伯父王邦行醫,道光年間移居庄河後炮台。王貫三從小就非常聰明,伯父教族弟們背藥性歌,每次都是他先背會,他在學習之餘還喜歡寫寫畫畫。不到20歲,考中秀才,因為是全鄉第一名,被朝廷封為「黌(hóng,讀書人的意思)元」,立匾在大門上。光緒十年又考上拔貢。但他沒有出去做官,一直在鄉里讀書授課。王貫三博才多學,其畫鳥學八大、惲壽平,神采奕奕;山水學倪瓚、吳石仙,煙雨迷濛。書法真草隸篆都擅寫,擅篆刻,曾自篆刻一印為「一笑瞭然齋主」,表現出其豁達的心境。可是因為他擅長文字學,他的岣嶁體書法,經過長期苦練,在庄河書法界獨樹一幟。

岣嶁碑

王貫三《題李俊三水墨牡丹》寫道:「東風蘊籍養花天,百寶妝成共一欄。富貴從來難本色,堂堂氣象自非凡。」因為其學問好,偽滿時期,一度被地方政府選上編撰《庄河縣誌》的編修。他曾在庄河高中教國文,其為人方正,不苟言笑,對待學生嚴厲,因此培育出許多出類拔萃的好學生。其為人和學識,影響了一代庄河人,其書風更是惠及整個遼南。

土改時期,因為兒子做過國民黨統治時期的校長,他受到牽連,被愚昧百姓打死,只活了73歲。

篆書中的岣嶁體現在極其罕見。

前天看到張伯駒老先生的岣嶁體「對聯」,讓人忍俊不禁。張伯駒篆書「九言聯」,拍品見安徽九樂拍賣有限責任公司201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中國書畫專場。題款:力上、致貞賢伉儷雅屬,中州張伯駒時年六十又三。幅中用字,悉出岣嶁碑,惟所書字形有差。按諸碑石,殆截錄銘文而已。不能成句,實為戲筆,玩世不恭,盡顯張先生本色。

張伯駒生於1898年,卒於1982年。此「對聯」或書於1960年。

張先生早年曾與張學良、袁寒雲、溥侗並稱民國「四大公子」。張先生於詩詞、書法、繪畫、文物鑒藏、戲曲色色俱精,集諸藝於一身,且臻於峰巔之境,國學修養淵深之人,實世間罕有;而其作為一代藝苑宗師,尤以詞之成就最高。其詞格律相諧、化典圓熟。其書法,超拔脫俗、獨步高標,世稱「鳥羽體」;他在戲曲上,尤以京劇功力精深,當年名伶傍戲,盛極一時。先生身為貴胄門第,不惜傾家蕩產、甚至典質借貸搶收了我國現存最早的書法墨跡西晉陸機《平復帖》、現存最早的山水畫珍跡隋朝展子虔《游春圖》等價值連城的文物珍寶,終以悉數捐公,而於國家獎勵的20萬元分文不取。隨後被錯打成「右派」、「現行反革命」,他對此漠然一笑,淡然處之。

對於張先生這樣的大家來說,國就是家,家就是國。其思想高度應該是超然於世,其文化視野應該在上下千年。對於王貫三這樣的飽學之士來說,在歷史的變遷中,命運就不是自己可以把握的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看到哪位學者真正地研究「滿洲國」時期的經濟生態和文化生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美我篆 的精彩文章:

黼黻能文揚史冊 鍾彝永寶在周家
秋風與作煙雲意 亭松應長子孫枝
十州於師從道子 五湖之內有散人
常愧為人所容我 每思於物有濟民

TAG:最美我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