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敘利亞的炸彈空襲都炸不壞,歐洲十字軍城堡有這麼堅固?

敘利亞的炸彈空襲都炸不壞,歐洲十字軍城堡有這麼堅固?

提及歐洲中世紀,騎士與城堡可能是最標誌性的元素了。我們今天所要說的,就是最典型的歐洲中世紀城堡——大名鼎鼎的醫院騎士團的騎士堡(法語:Krak des Chevaliers)。它最初在1030年前後由當地庫爾德人修建,故而得名「庫爾德堡」( Hisn al-Akrad),1142年,它被的黎波里伯國伯爵雷蒙德二世(Raymond II, Count of Tripoli)贈予醫院騎士團,從此有了個更加響亮的名字——「騎士堡」。

騎士堡遠景

騎士堡坐落於塔爾圖斯以東,霍姆斯以西約40公里一座海拔650公尺的小山上。1099年在第一次十字軍前往耶路撒冷途中,圖盧茲伯爵雷蒙德四世奪取了城堡,但旋即為了繼續行軍又放棄了它。直到1110年,十字軍將領,加利利親王坦克雷德(Tancred, Prince of Galilee)才永久性地佔據了這座城堡(不過穆斯林建造的第一代城堡今天已經蕩然無存了)。歐洲三大騎士團之一、耶路撒冷的聖約翰醫院騎士團雖然最初僅僅是以醫療、慈善為主業的修士組織(而聖殿騎士團創立初始就負有軍事職責),但在1130年代起也逐步開始具備軍事色彩。

騎士堡戰鬥想像圖

1142-1144年,由於的黎波里伯國面臨摩蘇爾的贊吉王朝越來越大的軍事壓力,雷蒙德二世伯爵不得不求助於醫院騎士團,他先後贈予後者四座城堡和兩座城鎮,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騎士堡。根據雙方協議,醫院騎士團可以佔據上述城堡(但不能自行隨意徵集賦稅);與穆斯林作戰時若雷蒙德或其統帥也在軍中,則雙方平分戰利品,反之,騎士團可獨享戰利品;雷蒙德承諾絕不單獨同穆斯林媾和。從1142年以後,醫院騎士團開始不斷強化騎士堡的城防,但工程時斷時續(因為大團長一度將建設的重心放在貝爾沃城堡,耗費了大量資金,此外,騎士堡在擴建中還遭受過地震破壞),直到1170年左右,才宣告完成。

1187年災難性的哈丁會戰之後,面對薩拉丁的兵鋒,1188年騎士團竟成功地守住了騎士堡和馬卡布(Marqab)城堡。因此它也成為了十字軍東山再起的希望之一。

新騎士堡建築平面圖

1202年,一場劇烈地震給醫院騎士團帶來了慘重的損失。他們的「掌上明珠」——騎士城堡在天災中受到了嚴重破壞,幾乎被夷為平地。所幸此時的醫院騎士團財力充裕,意氣風發,他們在阿卡的總部擴建之後,又開始了一項浩大的工程——重建騎士堡。

新騎士堡以堅固的石灰岩構建,坐落於小山之上,地勢極為險要。在原有騎士堡的基礎上,醫院騎士團增建了第二道城牆,從而形成了所謂雙重城堡(或稱「同心圓城堡」)的結構,僅外牆的高度就達9米。作為城堡底座的山丘經過了人工打磨,西、南、北三側呈現陡峭的斜堤狀,而東部近乎垂直,那裡的城堡入口通過一條狹長的石橋與外界相連。外城牆與內城牆相距約25米,中間還有護城河相隔。此外,內外城牆還得到了多座巨型城樓的掩護。

擁有雙重城牆的騎士堡

新騎士堡的設計充滿了巧思,陡峭的斜坡與狹長的石橋能最大限度抵消敵人的兵力優勢,即便敵軍僥倖攻破了外城牆,得到護城河保護的內城堡也足以堅守,算得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雙層城牆、巨大的體積、高聳的塔樓,足以讓它令人望而生畏。城堡內部還修築有教堂、儲藏室、騎士大廳等宗教、生活設施。在騎士堡的興盛期,這裡駐紮著約60名騎士和2000守軍(醫院騎士團在黎凡特的騎士人數通常不超過500人,而耶路撒冷王國能出動的總兵力也不足兩萬,因此,上述兵力已稱得上非同小可)。醫院騎士團以它為中心,進可攻,退可守,控制了周圍大片土地,並向他們的穆斯林鄰居徵收賦稅。

騎士堡入口處的石橋

同時,騎士堡也是的黎波里伯國的一道安全屏障。1212年德意志旅行家維爾布蘭德(Wilbrand)如此評價他所見到的新騎士堡:

「這座城堡高大堅固,擁有雙層城牆,並有若干塔樓環繞。它坐落在一座山嶺之上,屬於醫院騎士團,也是整個國家(的黎波里伯國)最雄壯的城堡。它負責抵禦山中老人(即阿薩辛刺客團領袖)和阿勒頗的穆斯林君主可能的進犯。每年從附近徵集的稅收達2000馬克,而周邊土地的農作物則有500車之多。每天晚上都有4名醫院騎士與28名士兵負責執勤,除了駐軍,城堡內還有1000居民。騎士堡儲存的物資足夠它獨立支撐5年之久。」大約10年後到訪的穆斯林地理學家雅古特(Yaqut)的評論則顯得言簡意賅:「每個人都說這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城堡。」

騎士堡外牆與壕溝

即便在現代,西方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依然對這座古老的要塞讚不絕口。休?肯尼迪(Hugh Kennedy)如此評價新騎士堡:

「最引人注目的是庭院旁邊的廊道,可能完工於1230年代;它優雅細膩,精美絕倫,纖細的柱子和窗飾花紋,將十三世紀哥特式建築的風采展現得淋漓盡致,並與大型防禦工事相互補充,達到了完美的契合度。在其中一個拱門上刻著一句簡短的拉丁文詩文:『這裡富可敵國,這裡充滿睿智,這裡美輪美奐。但一定要時刻警惕驕傲自滿,因為它會破壞所有美好事物。』」而考古學家阿德里安?博厄斯(Adrian Boas)甚至將騎士堡與著名的雅典帕台農神廟(Parthenon)相提並論。

騎士堡內騎士大廳遺址

1260年以後,馬穆魯克王朝偉大的蘇丹拜巴爾一世(Baibars,1260-1277年在位)逐漸掌握了埃及與敘利亞的軍政大權,開始成為醫院騎士團的心腹大患。1270年他縱兵侵入騎士堡周邊領地,不過這一年法王路易九世領銜的第八次十字軍東征分散了拜巴爾的注意力,他不得不回師開羅,這給了醫院騎士團喘息的機會。可惜好景不長,路易九世感染瘟疫病逝,其麾下十字軍亦做鳥獸散。第二年3月3日,拜巴爾便再次兵臨騎士堡,蘇丹此番是有備而來,其部隊攜帶了大批重型攻城器械,至3月29日,拜巴爾的部隊已經拿下城堡的外層,守軍退至城堡內層死守。騎士堡的內層遠比外層堅固,易守難攻。相持整整十天以後,拜巴爾決定智取,他派人送去了一封偽造的信件,佯裝遠在的黎波里的醫院騎士團大團長於格?德?雷韋爾的口吻,准許守軍投降。守軍於是放下了武器,雖然有些勝之不武,但拜巴爾信守了諾言,讓守軍得以和平撤離。蘇丹接管了騎士堡,將教堂改建為清真寺,並著手修復了毀壞嚴重的外城牆。

騎士堡內的小教堂

1291年隨著阿卡陷落,十字軍國家的勢力被逐出了聖地,騎士堡也從此淡出了歐洲人的視野。直到19世紀,才重新被歐洲人所「發現」。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有約500居民定居於此,他們對城堡造成了一定破壞。後來法國統治當局遷移了居民,收回城堡,進行了清理修復工作。1946年敘利亞獨立後,城堡轉交敘利亞政府控制。今天在城堡附近有一座名叫Al-Husn的村鎮,共有9000居民。2006年它與昔日的「死對頭」薩拉丁城堡共同被評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薩拉丁堡遺址

從小鎮Al-Husn看騎士堡

隨著2011年敘利亞內戰的爆發,由於騎士堡位於戰略重鎮霍姆斯附近,它也遭到了戰火波及,甚至淪為政府軍和「自由軍」爭奪的戰場。據說2012年它曾遭到政府軍炮擊,2013年更是被空襲。2014年3月以後,政府軍宣布恢復對騎士堡一帶的控制。據記者報道,雖然騎士堡被多枚炮彈、炸彈直接命中,但它老而彌堅,主結構並未遭受嚴重破壞。希望待戰爭平息後,這座古老的十字軍城堡能夠再度成為世界各國遊人的旅行聖地。

2013年騎士堡被炸彈命中時的畫面,所幸並無大礙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馬千 周靖攀,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的冷兵器內容請關注冷兵器研究所微信公眾號:lbqyj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為何英國打贏了7年戰爭,卻最終丟掉了北美殖民地?
在大航海時代,歐洲殖民者為何能理直氣壯地殺戮土著居民?
即便漢尼拔也是其忠實粉絲,這些來自德國和日本的菜刀靠什麼火遍全球吃貨圈?
這些圖片告訴我們,玩刀的才是高富帥
帶上你的刀,讓我來給它介紹一位女朋友

TAG:冷兵器研究所 |